库慧君
-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选择与偏离:“春柳社”话剧观对中国话剧发展路径的影响
- 2015年
- 现在一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话剧史”都认为,“春柳社”是中国第一个新剧创作、演出的团体。学界一般均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春柳社”的话剧观念。然而“春柳社(派)”的话剧观的内涵是较为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春柳社(派)”的主要领导人对于“新剧”的艺术本质的理解还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地方。
- 张小凡张洪涛库慧君
- 关键词:中国话剧春柳社中国现代文学史艺术本质话剧史
- 迷失与悖离:对中国语境下“铃木训练法”接受向度的反思被引量:1
- 2016年
- 铃木忠志"足的文法"在提示演员"悬置"一切关于"足"本身的以及与"足"相关的前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演员对"足"部可能的表现性加以关注。"足的文法"之所以能够赢得欧美戏剧界同仁的认同与接受最重要的原因乃是它迎合了上世纪70年代西方戏剧集体"向东看"的戏剧美学趋向。铃木忠志演员训练法尚未涉及到戏剧创作的核心问题,也即舞台审美形式因的创造问题。中国传统戏曲程式训练使演员拥有将其所要饰演的某种类型化的人物"加以复杂化的程式组合、化合,并加以充分形式化、审美化的表现"的能力。
- 库慧君
- 关键词:四功五法
- 接受与偏失: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理论资源的“还原”被引量:2
- 2018年
- 追溯"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资源意味着回溯作为其理论建构之起点的"重表情"、"合情理"等概念的来源及其意义。传统戏曲艺术中身段、手势、眼神乃至高难度技术的演练,都可能是某种"面部表情"的延伸,因而具有"表情性"。齐如山等文人是以昆曲作为参照系来构造"国剧"表演体系的。其建构行为所依循的戏剧美学理路基本承袭自中国传统戏曲创作、表演美学原则。齐如山团队对京剧声腔、身段的改造目的亦直接指向对昆曲审美品格的回归,而"梅兰芳"是他们在"国剧"表演体系搭建、京剧雅致化重构过程中所着力打造出的一个成功的案例。"梅兰芳表演体系"作为"国剧"表演体系的一种衍生形态,它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国剧"表演系统的建构初衷。其建构行为本身所反映出的正是围绕在"梅兰芳"身边的文人知识分子们的某种文化危机意识与生存意识。对"梅兰芳表演体系"之美学资源的源始性加以追究的意图并不在于判断体系本身是否成立,或论断它是否应当存在,而更宜将之理解为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 库慧君
- 启蒙精神及其在中国话剧创作中的异化
- 2009年
- 西方语境下的"启蒙"精神的核心是理性精神。在中国语境下,"启蒙精神"被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精神","科学"这一概念更多地被用作指称一种实证的方法。此刻,科学精神的精神内核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理性精神。由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科学精神被具体化为"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中国主流话剧的倡导者将话剧当成了一种用以宣传某种政治思想的工具而非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话剧的工具化证明了中国的"话剧精神"尚未建立的事实。
- 库慧君
- 关键词:启蒙精神
- 浅论黄佐临与焦菊隐的“话剧民族化”实践
- 2017年
- 中国当代戏剧史上有"南黄北焦"之称。学者邹红曾经对处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焦菊隐和黄佐临的经历做过比较,她说:"这时期真正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只有两人,即黄佐临和焦菊隐。前者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后者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导演,一南一北,正形成双峰并峙之势,当时话剧界所谓‘南黄北焦’之说,便由此而来。不过话虽如此,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在上世纪50、60年代,黄佐临可以驰骋的舞台天地远不及焦菊隐宽阔,其成就、影响也较焦菊隐略逊一筹。
- 张小凡库慧君
- 关键词:话剧舞台焦菊隐黄佐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 如何评价南开话剧活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 2009年
- 在主流的话剧史中,编者或作者似乎刻意地在忽略南开学校所进行的话剧活动。恰恰就是这个被主流的话剧史所"忽略"的南开学校却培养出了曹禺这位话剧大师。南开的话剧活动者分别从改编、改译的西方话剧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戏剧舞台实践活动、进行了话剧理论的建设等方面展开戏剧活动。他们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话剧意识。他们一直为主流的话剧史所"忽略"的事实则表明,至今学界主流的研究方法依然是庸俗社会学的,而非艺术审美的。学界主流的研究者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话剧意识"的内涵。
- 库慧君
- 关键词:中国话剧史
- 戏剧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 2012年
- 艺术是人的存在方式,游戏乃是艺术的存在方式。只有当艺术创作者和鉴赏者在游戏过程中放弃日常经验,转而只关注游戏本身时,艺术才能成其为自身,人的生命也才会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过程中得以展开。戏剧要成其为自身,它不但必须要被演员所搬演,而且还要为观众所欣赏。"表演"是演员进行艺术创作的方式,它使演员作为演员而在场,观剧者要通过"表演"而成为"观众"。这种表演是内在于他自身的,表演性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
- 库慧君
- 关键词:游戏表演性
- 叙事与阐释:《莱昂瑟与莱娜》的解读向度简论
- 2017年
- 《莱昂瑟与莱娜》是一部特殊的作品。对作者毕希纳来说如此,对读者/观众而言亦是如此。此剧是毕希纳创作的第二部剧作,且其创作本身带着明确目的性——它乃是毕希纳为参加一个出版商组织的征稿竞赛而作。然而,这部作品似乎“时运不济”。由于毕希纳错过了截稿日期,导致了它的“石沉大海”。直到60年后,始有剧团将之搬上舞台。
- 库慧君
- 关键词:向度叙事出版商目的性
- 走向“崇高”之境——曹禺的悲剧意识与奥尼尔剧作被引量:1
- 2010年
- 学界在探讨奥尼尔的剧作与曹禺之间的关系时,一般的研究方法尽管能使我们更为清楚地了解到"曹禺已经把握住了西方话剧的精髓",然而它却无法解答"西方话剧作品究竟如何影响了曹禺话剧意识的形成"。奥尼尔及其剧作是于20世纪2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的。由于大多数话剧活动者将社会功用性当做话剧艺术的本质特性,因此他们对奥尼尔的剧作持有漠视的态度。奥尼尔在其剧作中运用了较为先锋的表现手法,其所追求的悲剧审美效果即是"崇高"。在解读奥尼尔剧作的过程中,曹禺不但学习了欧美现代话剧的表现手法,更是从中悟解到了悲剧艺术的本质内涵。
- 库慧君
- 关键词:崇高曹禺话剧悲剧意识奥尼尔剧作现代话剧悲剧艺术
- “毕希纳”在中国的“神性叙事”——关于《莱昂瑟与莱娜》导演艺术的对谈被引量:1
- 2013年
- 王:“毕希纳”在中国的“神性叙事”这个对谈的题目是怎么来的?库:“神性叙事”是您导演德围剧作家毕希纳的喜剧《莱昂瑟与莱娜》多次用到的提法,我非常喜欢,非常认同。
- 库慧君王延松
- 关键词:导演艺术叙事神性剧作家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