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丽斌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正义
  • 1篇社会正义
  • 1篇死刑
  • 1篇诉求
  • 1篇威慑
  • 1篇威慑力
  • 1篇假释
  • 1篇监狱
  • 1篇减刑
  • 1篇减刑假释
  • 1篇报应
  • 1篇被害
  • 1篇被害人
  • 1篇被害人参与
  • 1篇辩驳
  • 1篇裁判
  • 1篇裁判机制

机构

  • 2篇上海市第二中...

作者

  • 2篇潘庸鲁
  • 2篇章丽斌

传媒

  • 1篇探求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减刑假释裁判机制的反思与完善——以被害人参与为视角被引量:4
2012年
被害人由于长期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处于被忽视地位,对犯罪人的减刑假释不参与和不知情尚情有可原;但犯罪人和检察机关作为诉讼主体也被排斥在外有违情理和逻辑,甚至某种程度上作为诉讼活动中心的法院在减刑假释裁判活动中已被异化为一种形式上的审批手续,因而有必要对当前减刑假释进行反思。被害人作为法益损害的承担者,理应是减刑假释诉讼活动中的主体,这是克服减刑假释诉讼弊端、平复被害人报复情感、恢复被破坏社会关系之需要,因而赋予被害人参与权具有正当性。
潘庸鲁章丽斌
关键词:减刑假释裁判机制监狱
批判中的死刑:威慑力辩驳与正当性诉求
2014年
死刑的威慑力本身是个体的主观认知和体验,只要人类的恐惧基因还存在,它就是一个无法和无需证明的经验常识。社会大众需求死刑不同于国家的立场即满足刑罚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而在于报应后的社会正义恢复,这是民众的主动诉求。笔者认为,死刑的适用和废除都必须谨慎,我国目前保留和慎用死刑只不过是基于国情和民情的现实选择。
潘庸鲁章丽斌
关键词:死刑威慑力报应社会正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