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女性
  • 2篇小说
  • 1篇当代女性
  • 1篇当代女性写作
  • 1篇新女性
  • 1篇性别意识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学理
  • 1篇学理研究
  • 1篇言说
  • 1篇咏梅
  • 1篇语言
  • 1篇社会主义
  • 1篇诗意
  • 1篇诗意语言
  • 1篇试错
  • 1篇特稿
  • 1篇特稿写作

机构

  • 7篇文学院

作者

  • 7篇李蔚超
  • 1篇红柯
  • 1篇李浩
  • 1篇徐则臣
  • 1篇鲁若迪基
  • 1篇东君
  • 1篇乔叶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江南
  • 1篇广州文艺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现实主义的暧昧达成——1990年代“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一议
2019年
一、旗帜、思潮与政治诉求几年来,'现实主义'在会议、刊物、文件中频繁亮相,俨然成为中国文学界的'热搜'关键词。'现实主义'何以昂然回归?可辨析的线索是,由一次具有典型意义的政治事件推动了现实主义的复归。与1942年事关中国文艺史发展走向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遥相呼应,2014年,一次新的政治规格相近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党的最高领导人与文艺工作者座谈并讲话,讲话提到了'现实主义'这一文学舶来品、贯穿'短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潮:'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
李蔚超
关键词:现实主义
纯真者的启迪——关于黄咏梅的岭南城市小说
2017年
出入《诗经》、《论语》,张柠描绘了一派古典气韵的小说家黄咏梅,'从外表看,她有着一副抒情的面容,巧笑倩兮,思无邪,温柔敦厚,很无辜的样子,让人不敢久视'①——这样的黄咏梅堪称当代的女君子了。张柠论文先及人,知人而论世,熟悉黄咏梅的人,大多会认同张柠的描述和他在小说家与小说之间建立的联系。
李蔚超
关键词:咏梅岭南小说家小说
李敬泽文学批评论被引量:3
2017年
一、李敬泽作为对象:论说的三重难度在当代文学界,或许没有哪一位批评家比李敬泽更难于言说。毫无疑问,李敬泽被视作一位有口皆碑的职业文学批评家①,然而,对李敬泽的研究,以诗意语言击节赞赏者居多,“人乎其内,出乎其表”的学理研究偏少。尽管对其在当下文学界的影响力、重要性基本达成共识,人们却大多保持论说层面的缄默。缄默并非无视.
李蔚超
关键词:文学批评论文学批评家诗意语言学理研究文学界言说
社会主义文学教育的试验与试错——记草创阶段的中央文学研究所被引量:2
2019年
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兴衰,学界的关注集中在丁玲的个人遭际及其与文学体制之间的关系上。主要集中在为何要创办一所培养作家的文学院、想办一所怎样的学院、是文学院还是文学所、是否师法苏联高尔基文学研究院等几个问题上。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应,大多是延续1950年代针对丁玲的批判逻辑而展开的。因罕有史料面世,中央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大多筑基在所涉人物的口述访谈或回忆文章上,本文以中央文学研究所后身鲁迅文学院的院史档案为依据,记述丁玲和文学研究所人筹备、草创学校的过程。以院存档案回应丁玲和文学研究所研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文认为丁玲作为作家的理想、热情和对行政工作的倦怠,使得她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作家学校的创办者的诸多优势,在具体工作中又转为劣势。草创阶段的文学研究所实践的教育方向,与新中国需要的文艺方向产生了偏差。草创阶段的文学研究所既是社会主义文学教育的一次试验,也是一次试错。
李蔚超
关键词:文学教育
《多湾》:历史惊雷之外的生活细音被引量:1
2017年
周瑄璞历经八载,删斫九遍,完成了皇皇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多湾》。乡土题材、20世纪、家族史叙事,诸种长篇小说经典样态扎实朴素地贯穿其中,加上周瑄璞积累多年的文学声誉——作为陕西颇具实力的"70后"作家,多种因素促激这部小说在持续呼唤艺术耐心的文学现场产生了即时的反响。
李蔚超
关键词:乡土题材小说文体男权文化茅盾文学奖女性书写
鲁院启思录
2017年
一次,一位特稿写作的记者听说我供职于鲁迅文学院,立时眼放精光,执我手不放:“我想写鲁院!”我问:“为什么啊?”记者姑娘答:“中国竟然有这样一个学校,一群作家在一起,多有趣、前卫,多酷!”公众想象中的这所学院,如此神秘、时髦,自带文艺腔调。
李蔚超红柯鲁若迪基萧萍乔叶李浩东君徐则臣血红张建祺
关键词:特稿写作记者
再写女性——从“新女性写作专辑”论当代女性写作的性别意识与文化策略被引量:1
2020年
论文以当代重要的文学期刊《十月》组织发表的"新女性写作专辑"的文本为对象,借助文本分析、文化研究方法论和女性主义理论等方式,将这一组当代重要的女作家放置在当代文学史女性写作的历史脉络和当下社会文化整体情境中考量。论文认为,在当下的"新女性写作"中,尽管女作家们并没有标举鲜明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但是她们延续了百年汉语文学中的女性写作传统,以个案的方式呈现当代社会文化中与主流价值和男权—父权秩序形成"差异性"的女性经验。通过女性写作,女作家在限度中实现了对室内化、中产阶级家庭标准、新左翼叙事等问题的反思与改写。
李蔚超
关键词:性别意识叙事策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