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有智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污水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水处理
  • 2篇水通量
  • 2篇通量
  • 2篇污水处理
  • 2篇淮河流域
  • 2篇回用
  • 2篇回用工艺
  • 2篇城市污水
  • 1篇再生水
  • 1篇生产用水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载体
  • 1篇湿地
  • 1篇湿地植物
  • 1篇水回用
  • 1篇水源
  • 1篇人工湿地
  • 1篇人工湿地植物

机构

  • 7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淮河水利委员...

作者

  • 7篇郭有智
  • 4篇杨彦
  • 3篇于璐
  • 2篇蔡健明
  • 2篇龚海晨
  • 2篇郭风
  • 1篇朱伟
  • 1篇张军
  • 1篇姚文锋
  • 1篇张浩
  • 1篇刘利萍
  • 1篇陈怀民
  • 1篇王少明
  • 1篇刘学刚
  • 1篇张军
  • 1篇韩守亮
  • 1篇赵建河

传媒

  • 2篇水利科技与经...
  • 2篇2014年非...
  • 1篇水处理技术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正渗透浓缩浓盐水影响因素研究初探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反渗透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为原料液,考察了驱动液种类、切向流速(泵转速)、原料液浓度、活性层朝向等变量对正渗透过程水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的驱动溶液,氯化钙作为驱动溶液产生的水通量最高;氯化纳次之;葡萄糖最小,但膜对氯化钠的截留率最高,随着驱动液浓度的增大,对应的水通量增大,但水通量的增加量随驱动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膜的活性层朝向原料液(正渗透模式)时,初始水通量远小于膜的活性层朝向驱动液(压力阻尼渗透模式)的水通量,但在驱动液浓度相同时正渗透模式下的平均水通量更高。在切向流速达到1 L/min后,水通量受切向流速的影响较小。最后采用HTI膜在正渗透模式下以5 mol/L NaCl溶液为驱动液、切向流速为1 L/min的条件下连续运行进行浓缩,约30 h后,在原料液的容器壁上发现了少许的沉淀物,原溶液的Na Cl回收率可达到52.6%。
张军郭有智
关键词:水通量
一种板栗毛壳生物膜载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栗毛壳生物膜载体及其应用,所述载体由填充体和置于填充体内的填充物组成,所述填充物为板栗毛壳。所述填充体为圆柱形或球形利于装填板栗毛壳的网状结构,该结构具有理想的空隙率、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所述网状结构的...
朱伟郭有智赵建河韩守亮刘学刚王少明张浩陈怀民汤苏晨
文献传递
浅谈影响城市污水工业回用工艺的关键要素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形势,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探索开拓新途径以获取更多的淡水资源才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特别是工业冷却水和生产用水,作为淡水资源...
郭有智杨彦于璐蔡健明
关键词:城市污水回用工艺工业冷却水生产用水
文献传递
正渗透浓缩浓盐水影响因素研究初探
采用反渗透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为原料液,考察了驱动液种类、切向流速(泵转速)、原料液浓度、活性层朝向等变量对正渗透过程水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的驱动溶液,氯化钙作为驱动溶液产生的水通量最高;氯化纳次之;葡萄糖最...
张军郭有智
关键词:海水淡化水通量
淮河流域海水利用发展现状
水资源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经济战略资源。淡水资源紧缺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危机,同时也是淮河流域尤其是沿海区域面临的紧迫问题,海水利用尤其是海水淡化利用,已经成为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危机的战略举措。文章介绍了淮河流域7个主...
郭有智杨彦郭风龚海晨
关键词:海水资源淮河流域资源利用
文献传递
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艺关键要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明确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再生水厂的回用工艺与运行现状进行系统调研,对不同地区不同回用对象的典型工艺进行归类总结和影响要素分析,从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艺选择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社会等4方面要素进行了评估和剖析,明确了工艺选择的关键要素。
郭有智杨彦于璐蔡健明龚海晨
关键词:污水回用再生水
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海水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被引量:1
2019年
长期以来,淮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淮河流域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在淡水缺乏的情况下,海水利用成为淮河流域沿海区域发展的重要补充水源,是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淮河流域已建成海水直接利用工程近30处,年利用规模158×108 m 3,最大单项工程规模达700×104 m 3/d;已建海水淡化工程37座,总规模28.5×104 m 3/d,主要用于市政、电力、化工及工业园区供水。随着新一轮沿海战略的深入推进,用水需求将不断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接近极限,水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进一步加大海水开发利用成为淮河流域乃至全国的必然选择。
郭风杨彦杨彦刘利萍郭有智于璐
关键词:淮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