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四川鞍子河保护地水鹿和羚牛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重叠性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水鹿(Rusa unicolor)和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和掌握濒危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对栖息地的利用特征是制定相关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利用红外相机和样线法收集四川鞍子河保护地内水鹿和羚牛的实体、粪便和痕迹等点位信息,在得到水鹿124个、羚牛79个有效点位的基础上,结合15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对保护地内水鹿和羚牛进行了栖息地适宜评价及其重叠性分析。结果表明:(1)水鹿和羚牛栖息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均达到良好水平,其AUC值分别为0.888和0.813;(2)水鹿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保护地的中、南部海拔1474—3336 m区域,面积分别为943.23 hm^2和3390.15 hm^2,分别占保护地总面积的6.25%和22.48%;(3)羚牛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保护地中、西部海拔1467—3823 m区域,面积分别为1808.37 hm^2和8384.35 hm^2,分别占保护地总面积的11.99%和55.59%;(4)水鹿和羚牛生态重叠指数较高,其D和I值分别为0.6739和0.9098,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重叠面积分别达261.10 hm^2和2048.41 hm^2,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地中、南部低山河谷区,受人为活动影响大。加强水鹿、羚牛、斑羚等同域偶蹄目动物的食性研究以及食性特征与栖息地选择利用之间的相关性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 龚旭付强王磊杨彪张全建张远彬
-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羚牛
- 面向蛋白质微排列的聚合物表面胺基化技术
- <正>在聚合物表面引入胺基官能团是极端重要的,因为这种胺化表面往往是各种反应的基础平台。我们这里首次报道了一种崭新和非常简单的方法去制备叔胺基化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表面,这种方法是基于一种新发现的紫外光诱导表...
- 杨鹏张雪霞杨彪赵洪池陈劲春杨万泰
- 关键词:表面功能化DMF生物分子PET胺解
- 文献传递
- 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种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地理分布改变,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特有物种的地理分布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物种的长期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的山地雉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为对象,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其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地理分布范围进行建模,预测气候变化对其分布和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腹锦鸡当前地理分布较广,在我国中西部多省均有广泛分布,总面积达306191 km^(2);2)红腹锦鸡的适宜地理分布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并且呈现向西北方向和高海拔迁移的趋势;3)在气候变化下,红腹锦鸡的生境适宜性将逐渐降低,而破碎化程度将逐渐加剧。虽然红腹锦鸡当前的分布范围面积较大且连通性较好,但在未来的气候变化背景下,该物种将同时面临分布范围缩减和生境质量下降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对红腹锦鸡进行长期的保护,我们建议:参照模型结果进一步调查核实其实际分布;重点关注对其核心分布区和气候庇护所的保护;建立生态廊道以提高生境连通性;随着物种分布变化适应性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
- 叶维佳杨楠杨彪李云李云陈冬梅张晋东陈冬梅张君
- 关键词:红腹锦鸡气候变化生境破碎化特有种
- 西南山地小径竹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被引量:4
- 2019年
- 西南山地小径竹的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生物量高,且对土壤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土壤重金属修复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目前对于西南山地竹区的小径竹在土壤重金属修复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鲜有报道。以西南山地的林下优势层片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e)和拐棍竹(F.robust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析其茎、叶、笋及根际土壤的重金属Cu、Zn、Pb、Cd、Cr含量,比较不同小径竹地上各部位的富集系数,并与常见的超积累植物相比,探讨小径竹的重金属富集潜力。结果表明:(1)缺苞箭竹和拐棍竹叶的Cu、Zn、Pb、Cd、Cr含量和富集系数均显著大于茎和笋(P=0.001);(2)缺苞箭竹地上各部位对Cu的富集系数大于Zn、Pb、Cd、Cr,而拐棍竹对Cu的富集系数较小;(3)缺苞箭竹地上部的Cu富集系数(2.16)、Zn富集系数(1.27)显著大于拐棍竹(0.17、0.93,P=0.001),而Pb富集系数(0.09)、Cd富集系数(0.34)、Cr富集系数(0.82)显著小于拐棍竹(0.87、0.49、1.03,P=0.002、0.049、0.001);(4)与生长在未被污染土壤中的超积累植物相比,缺苞箭竹具有更大的Cu、Cr富集潜力,拐棍竹对Pb、Cr具有更大的富集潜力。西南山地小径竹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景观效益,有发展成为生态-经济型土壤重金属修复植物的潜力。
- 段晨松杨彪韩燕张全建龚旭张远彬
- 关键词:植物修复重金属西南山地
- 雅砻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被引量:28
- 2020年
- 雅砻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是近年发现的冬麻豆属新种,是中国西南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以四川省新龙县境内的雅砻江冬麻豆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种群生态学调查方法,旨在通过建立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绘制种群存活曲线来描述其种群结构特征,并利用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时间序列以量化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雅砻江冬麻豆种群龄级结构属于衰退型,动态指数显示该种群波动大、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低,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静态生命表显示雅砻江冬麻豆种群整体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状态,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Ⅲ型,早期死亡率极高;(3)生存曲线表明种群具有前期薄弱,中期、后期衰退显著的特点;(4)时间序列分析显示该种群严重缺乏低龄个体,自然更新难以维持,未来仍然会继续衰退。建议尽快确定雅砻江冬麻豆种群的生物学地位,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对雅砻江冬麻豆种群进行保护,以保证种群的更新和延续。
- 杨彪张全建龚旭段晨松张远彬
- 关键词:特有种种群结构存活曲线
- 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与种群特征被引量:4
- 2019年
- 以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法、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调查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位点、种群特征和干扰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连香树365株,适宜面积约1 995.46 hm2;海拔1 900~2 200 m区域的连香树株数占总株数的89.53%,尤其是海拔2 000~2 100 m分布最为密集(占43.01%);径级分布为纺锤形,自然更新差,种群呈不稳定状态,胸径在12~32 cm之间的有238株(占65.20%)。连香树主要分布区与传统耕作区和放牧区的重叠性高,林地转化成耕地及放牧践踏是连香树种群数量和栖息地下降的主要原因;减少人为干扰、就地保护与监测、建立天然母树园、种子繁殖和扦插是保护连香树种群的有效措施。
- 冷志成叶信初李生强杨彪
- 关键词:连香树径级结构
-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及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20年
- 为了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保护区永红、高卓营、白家湾、沙腔4个保护站片区布设了79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兽类资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记录到兽类5目16科25种,其中物种相对丰富度前10的兽类分别是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野猪Sus scrof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在时间节律上,小熊猫和大熊猫在秋、冬季活动更频繁且昼夜都在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藏酋猴在秋季和夏季有2个活动高峰期且是典型的昼行型动物,而中国豪猪和豹猫在春季活动相对频繁且都是典型的夜行型动物。在空间分布上,藏酋猴分布范围最大,其次是黄喉貂和小熊猫;不同季节,这10种兽类在各个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现出垂直迁徙特征。根据红外相机数据反映出的兽类时空分布特征,可以针对保护区珍稀濒危兽类开展更加全面细致的研究,为保护区开展相关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 付励强白文科郭桢杉黄耀华立言伍叶杨彪杨彪董鑫董鑫张晋东
- 关键词:红外相机
- Survivin诊断膀胱癌:Meta分析
- 目的:survivin是膀胱癌的一种新标志物,其诊断价值尚有不同看法。本课题通过meta分析采用RT-PCR方法检测尿中survivin诊断膀胱癌的多个不同研究结果,探讨survivin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
- 刘晓光杨彪曹云飞秦志明龚艺贞莫曾南
- 文献传递
-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和光叶珙桐种群特征及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综合运用常规种群调查法和最大熵模型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结构与适宜生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处于初衰型和衰退状态,种群生存空间狭窄。珙桐种群的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9.54 km^2和158.75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植被类型和坡度;光叶珙桐种群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48.07 km^2和176.26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和植被类型。
- 马晓龙程勇代世红周勇军叶信初杨彪
- 关键词:光叶珙桐最大熵模型种群特征生境适宜性评价
- 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廊道规划被引量:28
- 2016年
- 廊道能有效地增加栖息地斑块间的大熊猫种群交流,降低种群灭绝的风险。小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山系之一。通过MAXENT(Maximum Entropy)分析,发现小相岭山系存在7个相对隔离的栖息地斑块,栖息地破碎化严重。为了增加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交流,利用最小代价路径原理和电流理论,从保护管理角度出发,在该区域划定了9条连接大熊猫栖息地斑块的廊道。其中紫马-麻麻地廊道连接该区域面积最大、大熊猫痕迹点最多的两个栖息地斑块,生态意义重大,建议优先建设该廊道。此外,研究划定的多个廊道彼此邻近,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将这些极其邻近或者重叠的廊道合并,并提出"廊道群"的概念。廊道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极其相邻的廊道构成的网状结构,廊道群作为景观上的网状结构,能同时连接多个栖息地斑块,更有效地增加多个栖息地斑块间的种群交流。由于农田的挤压,部分廊道难以达到大熊猫廊道的最低宽度需求(2230 m),制约了其生态效应的发挥,建议在以后的保护工作中探索农田区域的栖息地恢复方式。
- 青菁胥池杨彪杨志松齐敦武杨旭煜古晓东戴强
- 关键词: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