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俐丽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单核细胞增多
  • 2篇单核细胞增多...
  • 2篇增多症
  • 2篇细胞增多
  • 2篇核细胞
  • 2篇儿童
  • 2篇儿童传染性单...
  • 2篇传染
  • 2篇传染性
  • 2篇传染性单核细...
  • 1篇氮杂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研究
  • 1篇血型糖蛋白
  • 1篇血型糖蛋白A

机构

  • 3篇暨南大学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作者

  • 4篇陈俐丽
  • 2篇陈亦欣
  • 2篇张朝霞
  • 2篇文飞球
  • 2篇李玉华
  • 1篇肖智辉
  • 1篇陈言钊
  • 1篇刘智屏
  • 1篇唐芳政
  • 1篇李博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5-Aza-CdR对CEM细胞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在体外作用48h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MTS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5-Aza-CdR对CEM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1.0、2.5、5.0μmol/L的5-Aza-CdR处理CEM细胞48h,对CEM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6%、5.6%、7.5%,5.0μmol/L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5-Aza-CdR可使CEM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1.0、2.5、5.0μmol/L组细诱导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8%、8.2%、13.8%。结论:5-Aza-CdR能抑制CEM细胞生长,并且可诱导其凋亡。
李玉华文飞球陈亦欣陈俐丽
关键词:细胞凋亡CEM细胞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型糖蛋白A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动态变化的特点及临床相关关系;研究IM患儿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位点突变情况,GPA基因位点突变与EB病毒(EBV)易感性的关系以及GPA基因突变与EBV感...
陈俐丽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型糖蛋白A基因突变EB病毒儿童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ST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T1及GSTM1多态性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106例IM患儿、41例ALL患儿和100例非血液系统性疾病、非肿瘤疾病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儿童IM、ALL发病的关系。结果 IM组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发生IM的风险是携带GSTT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个体的2.186倍。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个体发生IM的风险是非联合缺失型个体的4.937倍。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在ALL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患儿发生ALL的风险是携带GSTM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个体的2.242倍。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个体发生ALL的风险是非联合缺失型个体的8.552倍。结论 GSTT1或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儿童对IM或ALL易感性升高,当同时存在GSTT1和GSTM1纯合缺失时,IM或ALL易感性更高。GSTT1和GSTM1在IM及ALL致病过程中可能都发挥了作用。
李玉华文飞球肖智辉陈亦欣张朝霞陈俐丽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
鞘内化疗防治视网膜母细胞瘤颅内转移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防治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例RB患者,在CEV方案化疗及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均常规应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预防及治疗RB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随访6~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35例患儿均完成治疗,病情稳定。初诊时2例患者合并脑脊液肿瘤细胞学改变,第3次鞘内注射至随访结束未发现肿瘤细胞。35例患者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无一例死亡,随访至今无一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及复发。结论全身化疗加鞘内化疗是预防及早期治疗RB颅内转移的有效方法,由于观察时间较短,长期疗效尚须观察。
刘智屏陈俐丽李博张朝霞陈言钊唐芳政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鞘内注射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