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耀明

作品数:276 被引量:1,943H指数:28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1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0篇化学工程
  • 4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3篇理学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医药卫生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3篇纤维
  • 40篇聚乳酸
  • 31篇改性
  • 30篇共混
  • 28篇生物降解材料
  • 28篇降解材料
  • 28篇丙烯
  • 26篇聚丙烯
  • 24篇熔融
  • 23篇纺丝
  • 21篇共聚
  • 20篇降解
  • 17篇织造
  • 17篇熔融聚合
  • 17篇非织造
  • 17篇非织造布
  • 15篇乙烯
  • 14篇直接熔融
  • 13篇直接熔融聚合
  • 12篇聚丙烯纤维

机构

  • 226篇华南理工大学
  • 2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9篇江苏省特种设...
  • 13篇华南农业大学
  • 12篇广东药学院
  • 7篇中山大学
  • 4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广州出入境检...
  • 2篇纺织品有限公...
  • 1篇广州市广播电...
  • 1篇广东轻工职业...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兰州兰石国民...
  • 1篇佛山神羽纺织...

作者

  • 251篇赵耀明
  • 52篇严玉蓉
  • 50篇汪朝阳
  • 22篇麦杭珍
  • 19篇游革新
  • 17篇郭熙桃
  • 15篇宁平
  • 15篇杨帆
  • 15篇王方
  • 14篇王浚
  • 14篇阳范文
  • 13篇李秀中
  • 11篇李维贤
  • 9篇陈军武
  • 9篇杨崇岭
  • 8篇刘海敏
  • 8篇李红
  • 8篇庄慧卿
  • 8篇毛小虎
  • 8篇严冰

传媒

  • 29篇合成纤维工业
  • 18篇合成纤维
  • 16篇合成材料老化...
  • 11篇塑料工业
  • 8篇纺织学报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 7篇中国塑料
  • 6篇工程塑料应用
  • 6篇产业用纺织品
  • 6篇材料导报
  • 5篇高分子材料科...
  • 5篇化纤与纺织技...
  • 5篇特种设备安全...
  • 4篇合成树脂及塑...
  • 4篇广东化纤
  • 3篇功能高分子学...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印染助剂
  • 2篇印染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12篇2011
  • 10篇2010
  • 14篇2009
  • 16篇2008
  • 19篇2007
  • 25篇2006
  • 22篇2005
  • 28篇2004
  • 26篇2003
  • 19篇2002
  • 19篇2001
  • 1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2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P/共聚酯共混纤维染色热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采用聚丙烯(PP)与常压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酯共混纺丝,共混纤维在不同温度(100,117℃)和不 同的阳离子蓝X-GRRL染料浓度中染色至饱和,研究了共混纤维各种染色热力学参数。共混纤维在该染料 染浴中100℃时的染色标准亲和力为-7.94 kJ/mol,100~117℃的染色热为4.21kJ/mol,100℃时的染色熵 为-10.0J/(mol·K)。
游革新赵耀明
关键词:共聚酯纤维染色阳离子染料可染PP共混纺丝MOL
PC/UHMWPE/HDPE-g-GMA共混体系的反应挤出增容机理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对增容前后共混物的冲击断面形态、Molau实验现象、动态粘弹行为差异的研究和增容共混物抽提物的结构表征,探讨了共混体系的反应挤出增容机理.FT-IR分析表明抽提残余物中含有PC-g-HDPE接枝物,增容共混物的Tg、Tmax向低温方向偏移3~4℃,证实了熔融共混过程中增容剂HDPE-g-GMA的环氧基团与PC的酚羟基发生'原位'化学反应,并生成PC-g-HDPE接枝物;该接枝物分布于两相界面,起到提高界面粘结力、促进UHMWPE分散等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增容效果,属反应性增容作用机理.
阳范文戴李宗赵耀明高倩斐
关键词:HDPEUHMWPE共混体系增容机理接枝物
高密度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研究被引量:23
2001年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 (HDPE)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引发剂(DCP)用量、GMA用量、苯乙烯 (St)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在 180℃ ,引发剂DCP浓度为 0 .14phr ,GMA浓度为 3phr,St与GMA的质量比为 1∶1,反应时间为 15min时 ,制得接枝率为 1.2 7%的接枝物。红外光谱在 1730cm- 1、915cm- 1处分别显示出羰基和环氧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接枝物DTA曲线的熔融吸收蜂亦向低温方向偏移 。
高茜斐赵耀明阳范文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高密度聚乙烯熔融接枝HDPE
材料结构因素对聚丙烯光氧化降解行为的影响
2004年
严玉蓉赵耀明曹珍年宋国胜
关键词:聚丙烯光氧化等规度结晶度取向度厚度
聚磷酸酯阻燃剂研究进展
2004年
汪朝阳赵耀明
关键词:聚磷酸酯阻燃剂热稳定性聚酯环氧树脂聚烯烃
玻纤增强PTT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制备加入不同玻纤(GF)和硅烷偶联剂的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玻纤与PTT树脂基体的界面黏结形态,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玻纤增强PTT复合材料熔体的流变性能,得到了熔体流变性能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随着玻纤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黏度增大、非牛顿指数变小、黏流活化能变大;偶联剂的加入,使熔体黏度变大、非牛顿指数变小、黏流活化能变小。
郑睿赵耀明严玉蓉李维贤
关键词:PTT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流变性
外消旋乳酸直接聚合-二异氰酸酯溶液扩链反应机理被引量:9
2007年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扩链剂,以外消旋乳酸(D,L-LA)直接熔融聚合合成的低分子量聚外消旋乳酸(PDLLA)为预聚体,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进行扩链,使用不同的沉淀剂终止扩链反应,用黏均分子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DSC等对扩链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对比,探索外消旋乳酸直接熔融聚合-二异氰酸酯溶液扩链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二异氰酸酯溶液扩链中,前期的机理与二异氰酸酯熔融扩链类似,但溶液扩链结束时,使用不同的沉淀剂,有不同的终止机理用甲醇沉淀时,残余NCO与甲醇OH反应,可保持原有聚合物结构基本不变;用水沉淀时,残余NCO与水反应较复杂,易引起交联产物形成。
汪朝阳赵耀明王浚赵海军
关键词:2,4-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机理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低温低压挤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低温低压挤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分子量≥15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原料送入挤出机中,在125℃~130℃以25~50MPa的压力,压实3~5分钟;再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在150~...
方立明吴丹赵耀明
文献传递
聚四氟乙烯对聚丙烯复合材料等通道转角挤压加工性的影响
2005年
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对聚丙烯(PP)共混物固态等通道转角挤压(ECAE)加工性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中加入少量(小于2%的质量分数)PTFE使PP共混物的摩擦因数从纯PP的0.32减小到0.28,ECAE加工挤出压力从纯PP的130 MPa降低到115 MPa;含有少量PTFE的PP共混物使ECAE加工挤出过程更容易,挤出更稳定,其挤出物呈现出较好的形变均匀性,因此,PTFE对PP共混物的固态ECAE加工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少量PTFE的加入对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李红赵耀明黄承亚
关键词:聚丙烯聚四氟乙烯
聚碳酸酯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48
2001年
概述了PC/PO、PC/ABS、PC/LCP、PC/PET等合金的增容方法、增容机理、增容前后合金的结构与性能、不同PC合金性能的优缺点 ,讨论了PC合金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阳范文赵耀明
关键词:聚碳酸酯合金增容共混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