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艺凡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躁动
  • 3篇苏醒
  • 3篇苏醒期躁动
  • 3篇七氟烷
  • 3篇七氟烷吸入
  • 3篇吸入
  • 3篇麻醉
  • 3篇麻醉苏醒
  • 3篇麻醉苏醒期
  • 3篇麻醉苏醒期躁...
  • 3篇氟烷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通气
  • 1篇通气策略
  • 1篇荨麻
  • 1篇荨麻疹

机构

  • 5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5篇高艺凡
  • 4篇鲁会卿
  • 4篇李宏
  • 2篇沈爱华
  • 1篇闫诺
  • 1篇杨程
  • 1篇刘伟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根据右美托咪定的用量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D1组(低剂量组):负荷量0.5μg/kg,持续量0.2μg·kg-1·h-1;D2组(高剂量组):负荷量1μg/kg,维持剂量0.4μg·kg-1·h-1;C组(空白对照组)。观察3组患者术中及到达恢复室后血流动力学指标、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在拔管时点,D1组、D2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发生率比较C组14例(46.7%)、D1组4例(13.3%)、D2组3例(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HR、MAP比较,组内T3、T4、T5时点,C组HR、MAP明显升高,与麻醉前(T0)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D1组、D2组在T3、T4时间点HR、MAP均表现平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在拔管后T6、T7、T8、T9时点,D2在拔管后T5、T6、T7、T8、T9时点HR、MAP均明显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组间比较,D1组在T4、T5,D2组在T3、T4、T5、T6、T7时点,HR、MAP明显下降,与C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安全有效地降低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然而高剂量和低剂量DEX预防EA的效果并未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由此认为临床应用中采用DEX负荷量0.5μg/kg,持续量0.2μg·kg-1·h-1预防EA更为合理。
鲁会卿于艳宏高艺凡李宏
关键词:七氟烷躁动
甲磺酸罗哌卡因致荨麻疹
2012年
1例42岁女性患者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前心率80次/min,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利罗合剂(2%利多卡因10 ml+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行双侧颈神经丛阻滞麻醉。10 min后患者胸部出现荨麻疹,心率110次/min,血压155/110 mm Hg,随后腹部与下肢均出现荨麻疹,心率125次/min,血压160/100 mm Hg。即刻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5 min后荨麻疹有所减退。又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 mg,5 min后心率95次/min,血压140/90 mm Hg,荨麻疹完全消失。
闫诺杨程高艺凡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荨麻疹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根据右美托咪定的用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D1组(低剂量组):负荷量0.5μg·kg,持续量0.2μg....
鲁会卿沈爱华于艳宏高艺凡李宏
关键词:七氟烷躁动
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眯定对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90例,ASA Ⅰ或Ⅱ级,根据右美托咪定的用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D1组(低剂量组):负荷量0.5μ g·kg-1,持续量0....
鲁会卿沈爱华于艳宏高艺凡李宏
关键词:七氟烷躁动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部术后老年人肺部并发症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对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LPV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LPVS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VT)为6~8 mL/kg(理想体质量),呼吸频率(RR)12~18min^(-1),吸呼比(I∶E)为1∶2,呼气末正压(PEEP)1kPa,30 min给予一次肺复张(AR);对照组VT10~12mL/kg,I∶E=1∶2,PEEP为0kPa,不给予AR。观察两组病人于麻醉前(T1)、机械通气1h(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h(T4)、术后24h(T5)的动脉血气分析情况、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VS组T2、T3、T4、T5时点PaO_2/FiO_2升高,P_(A-a)O_2降低(t=2.27~6.58,P<0.05);术后7d内,对照组PPCs发生率与LPV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5,P<0.05)。结论 LPVS能有效改善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氧合情况,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鲁会卿高艺凡于艳宏周文昱刘伟李宏
关键词:肺通气手术后并发症老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