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素娥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轮状
  • 4篇轮状病毒
  • 4篇病毒
  • 4篇肠炎
  • 3篇双歧杆菌
  • 3篇轮状病毒肠炎
  • 3篇腹泻
  • 3篇杆菌
  • 3篇肠道
  • 2篇小儿
  • 2篇肠道双歧杆菌
  • 1篇新生儿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婴幼儿轮状病...
  • 1篇婴幼儿轮状病...
  • 1篇幼儿腹泻
  • 1篇死因
  • 1篇歧化酶

机构

  • 7篇河北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李素娥
  • 2篇王保兴
  • 2篇张琳
  • 2篇赵顺英
  • 1篇刘保良
  • 1篇骆金芝
  • 1篇杨会锁
  • 1篇陈琍
  • 1篇陈晓青

传媒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50例小儿肺炎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1995年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侵袭机体后,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以保护机体抵抗侵袭,并能恢复机体的稳定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多种细胞因子之一,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若机体内产生过多或与其它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调,则可引起机体病理性损害。本文自1992年10月至1993年10月观察了50例肺炎患儿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陈琍陈晓青骆金芝李素娥杨会锁
关键词:肺炎儿童肿瘤坏死因子病理
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以厌氧菌双歧杆菌和需氧菌大肠杆菌为代表对29例健康足月新生儿(阴道分娩儿13例、剖腹产分娩儿16倒)生后1周内肠道细菌的定植,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两组新生儿首先肠道定植细菌是大肠杆菌,后为双歧杆菌,而且阴道分娩儿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定植及达优势化时间均早于剖腹产分娩儿。提示,分娩方式也是影响肠道细菌定植的因素之一,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参考。
张琳邱学澂李素娥
关键词: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足月新生儿
黄芪合剂加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1994年
本文报告黄芪合剂加干扰素与单一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92例的双盲对照研究,并对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及血液粘滞性进行了检测。92例患者随机分为黄芪合剂加干扰素组(治疗组)54例,干扰素组(对照组)3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为84.21%。治疗组部分免疫指标治疗后有明显提高,血粘滞性有明显降低。
王保兴邱学澂李素娥刘保良
关键词:黄芪合剂干扰素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所致幼儿腹泻中肠道双歧杆菌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1991年
测定36例轮状病毒腹泻幼儿的粪便双歧杆菌数量,与15例健康小儿对照,并对5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自发病早期至愈后一周作双歧杆菌的动态定量分析,结果提示双歧杆菌在腹泻早期(3天以内)未表现明显脱水时数量不减,腹泻过程中则减少,减少的程度与脱水程度有关。对双歧杆菌在轮状病毒腹泻过程中的作用作了讨论。
赵顺英邱学澂李素娥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双歧杆菌
夏季小儿急性肠炎时肠道双歧杆菌的动态变化
1991年
本文测定了30例夏季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发病早期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并与15例健康儿作了对照。结果提示急性细菌性腹泻时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健康儿。从上述肠炎患儿中随机选取10例,分别在发病早期、好转期、痊愈时及痊愈后一周做了双歧杆菌的动态定量分析,发现2例在病程中逐渐减少,8例在粪便稀释10倍时亦未检出,10例患儿在愈后一周时双歧杆菌均低于健康小儿。对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赵顺英邱学澂李素娥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腹泻双歧杆菌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6
1994年
对39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肠道菌群进行定量检查,与30名健康儿童对照比较,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下降,肠杆菌在菌群中所占比例相对升高,提示肠菌群失调。对其中20例腹泻患儿进行肠菌群动态定量分析,发现在发病早期即出现肠菌群紊乱,随着腹泻症状消退,肠菌群失调逐渐纠正,而且厌氧菌上升速度较快。提示菌群失调程度与临床病情及脱水程度有关。
张琳邱学李素娥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肠道菌群婴幼儿
轮状病毒肠炎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动态观察被引量:8
1993年
我们测定了5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浆脂过氧化物分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并与30例正常婴幼儿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极期SOD活性明显下降,MDA显著上升。恢复期SOD活性升高,MDA下降。红细胞SOD与血浆MDA同轮状病毒肠炎的病情程度无一定关系。本文提示自由基参与了轮状病毒肠炎的病理过程。
王保兴邱学澄李素娥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超氧物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