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翔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1
-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均为幕上出血<35 ml),入院后向患者家属提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常规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案,详细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后,根据其选择意见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颅内血肿量及部位、偏瘫人数、格拉斯哥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血肿及周围水肿量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11.3±2.8)ng/L、(11.8±3.2)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42.8±5.3)μg/L、(43.2±4.6)μg/L,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为(15.4±3.2)ng/L、(44.2±4.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8.2±4.2)ng/L、(50.6±4.8)μg/L,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肿量和周围水肿量分别为(11.3±2.8)ml、(11.8±3.2)ml、(10.2±4.8)ml、(10.3±5.2)ml,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肿量和周围水肿量为(8.8±4.8)ml、(6.2±3.6)m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8.6±5.3)ml、(18.8±7.2)ml,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8±4.2)分、(12.6±4.3)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4.6±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6.8±1.8)分,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快速清除或减轻颅内血肿占位,降低颅内压,并通过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机制改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提高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 张国良李双萍李强张文燕姚翔许兵乔宽宽
- 关键词: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老年
- 早期高压氧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1年
- 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8月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高压氧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LOT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部感染情况、语言障碍、下肢静脉血栓、脑积水、压疮情况的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22.92%(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较好,有效提高预后,改善患者认知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姚翔
- 关键词:早期高压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重型颅脑外伤
- 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
- 颅内动脉瘤指的是动脉血管壁由于局限性的扩张而引发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的原因[1-2]。颅内动脉瘤目前治疗的首选方式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具有致残率低、侵袭性小、病死率低等优势[3]。但在介入治疗时...
- 张国良李双萍李强张文燕姚翔许兵乔宽宽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影响因素
- 文献传递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变化情况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及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
- 李双萍张国良李强张文燕姚翔许兵乔宽宽
- 关键词:微创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介入栓塞在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疾病引起的出血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研究
- 2021年
-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在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疾病引起的出血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进行治疗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疾病引起的出血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切除畸形血管术结合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患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平均要短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和手术过后的血浆管引流量,平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GFAP、MBP、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脑积水、感染、脑出血、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26.19%(P<0.05)。结论:将血管内介入栓塞用在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疾病引起的出血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的指标,改善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姚翔
- 关键词: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