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静
-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颈部淋巴结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PNCB)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病理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NCB,穿刺标本送病理学检测,与手术切检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210例患者超声引导下PNCB后,一次性取材满意率98.6%(207/210),92.9%(195/210)可做出病理学诊断,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9.4%(194/195)。超声引导下PNCB诊断转移瘤敏感性为96.4%(135/140),诊断淋巴瘤敏感性86.1%(31/36),仅67.7%(21/31)淋巴瘤可作出具体分型。结论超声引导下PNCB检测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高,创伤小,可代替手术切检。但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必要时仍需进行手术切检,确定诊断及分型。
- 朱晓琳崔玥婵侯文静张晟徐勇魏玺忻晓洁王海玲张雪君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颈部淋巴结病变
- 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判定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使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UC)进行检查,以Sourtherland评分指数(DAI)作为UC患者活动期判断标准,总结活动期患者声像图及血流信号特点。结果显示,UC患者活动期超声表现为肠壁增厚、层次改变或消失、肠壁血流信号增多。超声评价疾病活动期的准确性为85.0%,敏感性为90.0%,与临床评分一致性较好(P〈0.01)。提示,UC患者活动期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彩色多普勒对疾病活动性的判定准确性、敏感性较高,可作为病情随访及药物疗效的观察指标的参考依据。
- 张杰侯文静陈梦诗韩宏秋曹晓沧
- 关键词:多普勒结肠炎溃疡性
- 超声造影在对比增强CT诊断肝硬化小肝癌中补充价值的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超声造影对已行对比增强CT的小肝癌的补充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10月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45例,共51个可疑肝脏占位(≤2.0 cm)的肝硬化患者对比增强CT和超声造影资料,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比较两项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差异.结果 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分别检出病灶49个和35个.小肝癌增强后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比较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诊断小肝癌敏感性及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8.9%(32/36)、69.4%(25/36)(x^2=3.02,P=0.08)和43/51(84.3%)、29/51(56.9%)(x^2=1.46,P=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16个对比增强CT未能显示的病灶经超声造影明确诊断12个.结论 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对肝硬化伴小肝癌具有相似诊断率.超声造影较对比增强CT时间分辨力高,对对比增强CT漏检病例及不典型强化病例有很高的补充诊断价值,对于肝硬化内良性结节更具诊断及随访优势。
- 朱晓琳侯文静张晟徐勇李强
- 关键词:肝硬化肝肿瘤
- 肝癌射频治疗后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定期随访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由于残肝功能不足及肝源短缺,不能耐受手术切除及肝移植。目前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为代表的微创伤介入治疗逐渐在肝癌治疗中占据重要角色。RFA利用热效应原理局部毁损瘤灶,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性高,是当今乃至今后小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RFA治疗后肿瘤残留、复发是限制RFA临床应用最主要的因素,影像学检查早期识别肿瘤局部残留是评估肿瘤患者预后及指导后期治疗的关键。本文总结RFA后治疗灶各种影像学特征,旨在为临床提供恰当可信、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 侯文静朱晓琳张雪君
-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CT增强扫描MR增强扫描PET-CT
- 肝癌射频治疗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肝癌是最常见是实体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肝癌[1],未经治疗的肝癌,5年生存率不足5%。此外肝脏也是仅次于淋巴结的实体肿瘤转移第二大好发部位,特别是结直肠肿瘤肝转移。到目前为止,手术切除病灶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朱晓琳侯文静张雪君
- 关键词:肝癌射频治疗
- 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显像早期诊断肝硬化伴小肝癌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与增强磁共振显像(MR)对小肝癌(≤2.0cm)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差异性及临床应用的互补性.方法 临床观察45例伴有肝硬化的肝占位病变患者,术前行CEUS及增强MR检查,分别记录病灶检出个数、增强形式及诊断结果.所有病灶均经手术切除或穿刺病理证实,对两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45例患者增强检查后,超声造影发现病灶69个,增强MR发现病灶58个,两项检查共检出病灶75个,病理诊断肝癌病灶41个.小肝癌在超声造影与增强MR增强模式存在交叉,其中以模式Ⅰ"快进快出"及模式Ⅱ"快进慢出"最典型,将其作为诊断肝硬化伴小肝癌的标准,二者对肝癌的诊断率分别为77.3%(58/75)和62.7%(47/75)(0.50<P<0.75).对于不典型增强形式下的小肝癌病灶二者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5<P<0.05).结论 CEUS及增强MR对于肝硬化伴小肝癌病灶的诊断率相似.对于不典型增强病灶,CEUS与增强MR各有优势,存在对小肝癌及良性病灶的诊断差异.
- 朱晓琳侯文静李强张晟徐勇杜萍
- 关键词:微气泡肝肿瘤肝硬化磁共振显像
-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膈下肝肿瘤的安全性研究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膈下肝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射频治疗79例共1 38个肝肿瘤,其中膈下肿瘤组76个,非膈下肿瘤组62个。比较两组并发症、完全消融、局部肿瘤复发发生率。结果:两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2.1%(70/76)、98.4%(61/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9,P=0.12)。随访局部肿瘤复发两组分别19.7%(15/76)、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2);无瘤生存期分别为膈下肿瘤组(21.0±1.4)个月、非膈下肿瘤组(24.7±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P=0.05)。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胸水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x^2=4.52,P=0.034),无射频治疗相关死亡,无针道转移发生,消融技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肿瘤位置影响消融效果,膈下肿瘤较肝中央处肿瘤易发生消融区域肿瘤复发,术中麻醉医生的协作有利于消融的顺利完成。
- 朱晓琳侯文静张倜李慧凯李强崔峥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肝肿瘤安全性超声引导
- BSA-MnO2纳米探针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实时成像及出血转化预测
- 【目的】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中风后发生的一种常见且可能致命的并发症,目前普遍认为严重的血脑屏障损伤是发生出血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CT对出血诊断敏感性高,但对出血的预测价值不足。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定量成像是预测缺血性中风发生...
- 侯文静
- 关键词:纳米探针血脑屏障出血转化
- 经皮穿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发生早期胆道感染的风险及对策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穿肝胆管支架置入后发生早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可行治疗方案。方法观察128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内发生胆道感染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引流成功率71.1%(91/128),早期胆道感染发生率30.4%(39/128)。年龄、致胆管狭窄类型、梗阻部位、黄疸持续时间、支架位置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比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后3者为独立危险因素。支架跨过十二指肠大乳头患者引流成功率高82.5%(47/57),早期胆道感染发生率19.2%(11/57)低于未跨过组38.0%(2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3,P=0.014)。结论经皮穿肝胆管支架置入术针对恶性梗阻黄疸患者减黄效果稳定、操作安全。支架跨过十二指肠大乳头能够迅速减黄从而降低早期胆道感染发生率。
- 康庆民侯文静刘金龙王海龙孙树臣张海生朱晓琳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