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培蕾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六价铬
  • 1篇读出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增生
  • 1篇碳源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增生
  • 1篇前列腺肿瘤
  • 1篇肿瘤
  • 1篇细菌
  • 1篇细菌鉴定
  • 1篇腺肿瘤
  • 1篇扩散
  • 1篇扩散加权
  • 1篇蜡样芽孢杆菌
  • 1篇环境因素
  • 1篇还原菌
  • 1篇杆菌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朱培蕾
  • 2篇姜朴
  • 2篇罗启芳
  • 2篇王琳
  • 2篇曾欣
  • 1篇邓明
  • 1篇冯朝燕
  • 1篇闵祥德
  • 1篇李亮
  • 1篇蔡杰
  • 1篇王良

传媒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六价铬还原菌Cr4-1的鉴定和还原影响因素的优化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六价铬[Cr(VI)]还原菌Cr4-1进行鉴定,并给出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的较好条件。方法采用生理生化法和16s r DNA测序法,对细菌Cr4-1进行鉴定,并分别研究温度、p H、初始Cr(VI)浓度和摇床转速对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效果的影响,用质量平衡法分析还原反应终产物。结果从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选的Cr(VI)还原菌Cr4-1,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细菌生长的较好条件为:25℃,p H 7-8,摇床转速200 r/min;还原Cr(VI)的适宜温度为35℃,p H8-9。Cr(VI)初始浓度从20 mg/L增加至60 mg/L,还原效果呈下降趋势。在较好的还原条件下,Cr(VI)初始浓度为30 mg/L时,9 h的还原率可达100%,还原反应终产物为可溶性三价铬。结论细菌Cr4-1为高效Cr(VI)还原菌,还原终产物为可溶性三价铬。
朱培蕾焦仕林姜朴曾欣罗启芳王琳
关键词:六价铬还原菌细菌鉴定
蜡样芽孢杆菌还原六价铬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索蜡样芽孢杆菌Cr4-1对六价铬[Cr(VI)]的还原特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 H、初始Cr(VI)浓度、摇床转速对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的影响;使用9种常见碳源进行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试验,筛选最佳碳源和电子供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Cr(VI)还原细菌,细菌前后形态的变化。结果影响该细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摇床转速和p H值,影响Cr(VI)还原细菌的主要因素是初始Cr(VI)浓度和温度。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的较优条件是温度35℃、p H=9、初始Cr(VI)浓度为30 mg/L、转速150 r/min。乳酸钠是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的较好碳源,其次是丙酮酸钠。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初始Cr(VI)浓度为30 mg/L和60 mg/L时,还原过程中Cr(VI)对细菌具有毒性作用,浓度越高,细菌损伤越严重。结论蜡样芽孢杆菌Cr4-1对Cr(VI)的还原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焦仕林朱培蕾姜朴曾欣罗启芳王琳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环境因素碳源
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表观扩散系数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序列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直肠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行前列腺MRI检查(T1WI、T2WI及RESOLVE序列),且MRI检查前未进行过穿刺活检、内分泌治疗或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前列腺癌组23例(43个病灶)和前列腺增生组49例(64个病灶).患者均行前列腺MR检查.由2名医师先采用双盲法独立对图像进行评估,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和Bland-Altman图,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计算2名医师测量RESOLVE序列ADC值的平均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ADC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判断最佳诊断界值点,计算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名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好(ICC=0.976,P<0.01).前列腺癌组的ADC值为(0.74±0.12)×10-3s/mm2(95%可信区间为0.70×10-3~0.78×10-3s/mm2),前列腺增生组的ADC值为(1.21±0.12)×10-3s/mm2(95%可信区间为1.18×10-3~1.24×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23,P<0.01).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最佳诊断界值为0.946×10-3s/mm2,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5.3%(41/43),特异度为98.4%(63/64),准确度为97.2%(104/107).结论 RESOLVE序列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一定价值.
冯朝燕王良闵祥德李亮蔡杰邓明朱培蕾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