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东

作品数:51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断肢
  • 13篇再植
  • 11篇再植术
  • 11篇球囊
  • 11篇球囊导管
  • 11篇FOGART...
  • 10篇肢体
  • 10篇离断
  • 10篇离断肢体
  • 10篇创伤
  • 9篇创伤性
  • 8篇危象
  • 7篇动脉
  • 7篇术后
  • 7篇骨折
  • 6篇血功能
  • 6篇血管
  • 6篇凝血
  • 6篇凝血功能
  • 6篇关节

机构

  • 49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49篇李小东
  • 32篇王培
  • 24篇严晓薇
  • 12篇薛鑫鑫
  • 12篇刘士波
  • 12篇谢强
  • 10篇谷锐
  • 10篇姜洪涛
  • 9篇于昌玉
  • 8篇滑立伟
  • 8篇李素清
  • 5篇孙勃
  • 5篇付世杰
  • 5篇尹晶
  • 4篇高云峰
  • 3篇段立娟
  • 2篇周伟娜
  • 2篇姜海军
  • 2篇冯向春
  • 2篇甄瑞鑫

传媒

  • 6篇中国煤炭工业...
  • 5篇河北医学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承德医学院学...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凝血功能、免疫调节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观察积极液体复苏(active liquid resuscitation,AFR)与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trauma induced coagulopathy,TIC)患者凝血功能、免疫调节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液体复苏策略分为积极液体复苏组(AFR组,46例)和损伤控制复苏组(DCR组,48例),对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12 h 2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复苏后18 h 2组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血压波动幅度、总补液量,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12 h、24 h、48 h 2组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复苏后96 h并发症发生率,复苏后1周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2组MAP、SI、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苏前20 min APTT、INR、PT、D-二聚体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 DCR组APTT、INR、PT、D-二聚体值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后24 h DCR组MAP、血压波动幅度、SI值、总补液量明显低于AFR组(P<0.05)。2组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24 h PLA2、PA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 DCR组PLA2、PAF明显高于AFR组,复苏后48 h DCR组PLA2、PAF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后96 h DCR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FR组,复苏后1周DCR组存活率明显高于AFR组(P<0.05)。结论DCR救治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明显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纠正休克,复苏期间血压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较高,与AFR相比临床疗效明显;但AFR在复苏治疗早期能有效抑制免疫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严晓薇李小东李素清滑立伟段立娟赵静媛
关键词:免疫调节凝血酶原时间
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拇指末节缺损的患者,用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示指背皮瓣切取面积在3.5 cm×3.0cm~5.0 cm×4.0 cm之间,拇指桡侧筋膜皮瓣面积在2.5 cm×2.0 cm~3.5×3.0 cm之间,其中拇指桡侧筋膜皮瓣内的感觉神经均与拇指断端内的指固有神经相吻合,示指背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桡背侧。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成功,经过2~3年的随访,患者对拇指的外形、功能满意。结论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术式简便,可重建拇指的感觉、运动,不牺牲足趾,是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王培崔亮高云峰薛鑫鑫李小东杨阳于昌玉
关键词:外科皮瓣手损伤拇指
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虚拟软件模拟技术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比较研究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虚拟软件模拟技术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术前规划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月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复杂性跟骨骨折,依据术前规划的方式,分为实体技术组(即实体镜像对比技术组,31例),虚拟技术组(即虚拟软件模拟技术组,34例),对二组术前基础资料、围手术期指标、随访相关评价指标等予以对比研究。结果手术前一般情况的各项临床指标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手术前实体技术组实施的患侧、健侧校验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镜像对比技术进行术前规划;总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规划费用、术前规划时间,实体技术组多(长)于虚拟技术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Gissnae角及距下关节水平角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术前的Bohler角、Gissnae角及距下关节水平角,与其对应组别,在术后3个月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18个月,AOFAS评分、ROM度数、骨折愈合优可率、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虚拟软件模拟技术均可以为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提供了良好的术前规划,临床中需要将两种技术结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但实体镜像对比技术会增加患者费用及术前准备时间。
李小东严晓薇薛鑫鑫隋磊谢强孔宇刘飞姜洪涛王培
关键词:镜像跟骨骨折
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与部分拔甲术及全甲拔除术治疗嵌甲型甲沟炎对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探讨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与部分拔甲术及全甲拔除术治疗嵌甲型甲沟炎对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109趾)嵌甲型甲沟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按照类层抽样法分为A组(予以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36趾)、B组(予以全甲拔除术,38趾)、C组(予以部分拔甲术,35趾),各34例,对比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甲沟炎感染率、复发率。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A组的换药次数低于B组和C组,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治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方面,观察组的术后甲沟炎感染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时点方面,不同时点术后甲沟炎感染率和复发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与部分拔甲术及全甲拔除术相比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降低复发率。
薛鑫鑫谢强李小东付世杰于昌玉
踇外翻微创截骨术后绷带和克氏针固定截骨端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绷带和克氏针固定微创截骨术后截骨端最大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克氏针的最大应力及分布情况。方法招募1位轻中度踇外翻患者,通过其足部CT图像建立踇外翻三维有限元模型,经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微创截骨后绷带和克氏针固定,分析固定术后足部跖屈位截骨端最大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绷带固定截骨端最大等效应力为7.8615 MPA,克氏针固定截骨端最大等效应力为14.253 MPA。绷带固定截骨端总位移为0.26896 mm,克氏针固定截骨端总位移为0.022779 mm。克氏针在截骨端附近的最大应力高达154.7 MPa。结论克氏针固定较绷带固定能更好维持截骨断端稳定性,但绷带固定也符合骨折二期愈合理论,对断端愈合无不利影响。克氏针本身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有潜在断裂风险。
谢强郝宇李小东王培
关键词:踇外翻绷带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在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复苏(DCR)与积极液体复苏(AFR)在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TIC)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体复苏策略分为损伤控制复苏组(DCR组,65例)、积极液体复苏组(AFR组,63例),对复苏前后基础资料、血压、液体量、凝血功能、休克功能、免疫介质、救治效果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入院时二组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复苏前15 min血小板(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乳酸(LAC)、红细胞比容(H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时间点INR、LAC值DCR组显著低于AFR组,PLT、HCT值DCR组显著高于AFR组(P<0.05)。复苏治疗18 h时间段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血压波动幅度、总补液量DCR组显著低于AFR组,血红蛋白值DCR组显著高于AFR组(P<0.05)。复苏前15 min时间点、复苏后24 h时间点二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时间点DCR组TNF-α、IL-6明显高于AFR组,复苏后36 h时间点DCR组TNF-α、IL-6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96 h内并发症发生率DCR组显著低于AFR组、复苏后1周存活率DCR组显著高于AFR组(P<0.05)。结论 DCR救治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有效纠正休克及改善凝血功能,临床价值显著;但AFR在治疗早期能有效抑制免疫介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严晓薇滑立伟李小东谷锐李素清
关键词:免疫调节
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与切开探查术在动脉危象中应用的比较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切开探查术对动脉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7年1月,对23例(27条血管)患者在断肢再植术后出现动脉危象予以处理,其中9例(12条血管)采用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Fogarty术式组),14例(15条血管)采用切开探查术(切开术式组)。对两组围手术期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截肢率、术后再次栓塞率等相关指标及术后12个月随访评价患肢功能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截肢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次栓塞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肢功能优良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与切开探查术相比,血栓定位精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早期临床疗效确切。
严晓薇李小东谢强王培尹晶
关键词:FOGARTY导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再植术动脉危象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免疫调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与积极液体复苏(AF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TI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液体复苏策略分为损伤控制复苏组(DCR组,47例)和积极液体复苏组(AFR组,45例),对复苏前30min、复苏后6h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乳酸(LAC)、红细胞比容(HCT),复苏治疗24h时间段两组休克指数(SI)、平均动脉压(MAP)、血压波动幅度、总补液量,复苏前30mi、复苏后6h、18h、36h时间点两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磷脂酶A2(PLA2),复苏72h内并发症发生率、复苏后1周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入院时两组MAP、SI、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30min时间点APTT、INR、LAC、H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h时间点APTT、INR、LAC值DCR组显著低于AFR组,HCT值DCR组显著高于AFR组(P <0.05)。复苏治疗24h时间段MAP、血压波动幅度、SI值、总补液量DCR组显著低于AFR组(P<0.05)。复苏前30min时间点、复苏后18h时间点两组PAF、PLA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h时间点DCR组的PAF、PLA2明显高于AFR组、复苏后36h时间点DCR组的PAF、PLA2明显低于AFR组(P <0.05)。复苏72h内ARDS、DIC、MODS发生率DCR组显著低于AFR组、复苏后1周的存活率DCR组显著高于AFR组(P <0.05)。结论:与AFR相比,DCR救治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纠正休克,复苏期间血压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较高,临床优势明显;但在复苏治疗早期AFR能有效抑制免疫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严晓薇李小东李素清滑立伟谷锐段立娟赵静媛
关键词:凝血功能
DSA导引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在静脉危象联合血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引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在断肢再植术后静脉危象联合血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5月—2020年1月,采用DSA引导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断肢再植术后静脉危象联合血栓的患者14例,13例成活,平均随访9个月,观察患肢感觉、血运、肿胀度及功能等指标。1例再次出现静脉危象,行切开探查手术,将其排除。结果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的13例患者,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6.9%。结论DSA引导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处理静脉危象联合血栓,微创、精准、快速,临床疗效确切,但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
李小东严晓薇薛鑫鑫刘飞姜洪涛孔宇冯向春隋磊于昌玉王培
关键词:FOGARTY球囊导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离断肢体静脉危象血栓
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是否联合后外侧加压螺钉融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对比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是否联合后外侧加压螺钉进行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治疗终末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3例,分为2组,即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3),试验组采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联合后外侧加压螺钉融合内固定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比较2组各临床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国际通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疼痛,采用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骨愈合时间分别为(11.65±1.46)周、(12.52±1.23)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后2组的疼痛情况和踝-足功能情况都得到改善,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分别为(87.45±3.03)、(85.21±3.96)分,VAS分别为(1.90±1.07)、(2.04±1.10)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5)。结论终末期创伤性踝关节炎采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联合后外侧加压螺钉融合内固定,固定强度佳,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谢强隋磊孙宇鹏李小东刘士波王培
关键词:创伤性踝关节炎踝关节融合锁定钢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