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观察PET/CT用于初诊宫颈癌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初诊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诊治的4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18F-FDG PET/CT检查,明确其诊断分期及病理类型,并与治疗前10d内实施增强CT扫描的诊断结果予以比较,观察其初诊宫颈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PET/CT诊断宫颈癌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21%、73.24%、91.1%,显著高于增强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宫颈癌患者中有1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5.6%(16/45);将淋巴结分区作为单位计时,其与增强TC扫描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T/CT影像资料,有22例患者更改临床治疗方案,占48.9%,有3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灶,占6.7%。结论 18F-FDG PET/CT初诊宫颈癌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与准确率,能够明确原发灶侵犯范围,检出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张星吴婷婷薛琴琴王少丽
- 关键词:PET/CT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灵敏度
- 分割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F-FDGPET/CT图像纹理参数测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比较手绘算法(freehand algorithms,FH)、40%阈值算法(40 percent of thresholding-based algorithms,40P)和模糊局部自适应贝叶斯算法(fuzzy locally adaptive Bayesian,FLAB)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的可重复性及与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无手术指征的Ⅲ期NSCLC患者联合放化疗前的^(18)F-FDG PET/CT图像,由3位核医学科医师分别独立采用FH、40P和FLAB算法进行计算,通过比较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各分割算法评估结果的可重复性,并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各分割算法对PET/CT肿瘤参数及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3种分割算法对肿瘤体积大小的估算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3种分割算法中,40P的可重复性最高,其ICC系数为0.92±0.02,而FH和FLAB的ICC系数分别为0.77±0.03和0.92±0.02。Cox回归分析显示,FH和FLAB算法仅有一阶熵与NSCLC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而40P算法的一阶熵和灰度共生矩阵熵均与NSCLC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结论在分割算法中,40P较FH及FLAB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并且可有效预测NSCLC患者的生存预后,因此更适用于NSCLC患者^(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的分析。
- 张星吴婷婷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组内相关系数
- 司坦唑醇对克服在治疗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生长减速时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克服在治疗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生长减速时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生长激素组)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联合司坦唑醇治疗组(司坦唑醇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儿的乳房Tanner分期、阴毛分期、生长速度、预测成年身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与生长激素组相比,司坦唑醇组患儿乳房Tanner分期Ⅰ期、Ⅱ期比例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比例均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的Ⅴ期比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和生长激素组相比,司坦唑醇组患儿阴毛分期的Ⅰ期比例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但两组患儿的Ⅱ期、Ⅲ期、Ⅳ期、Ⅴ期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生长激素组相比,司坦唑醇组患儿的生长速度、预测成年身高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治疗中的生长减速时司坦唑醇对克服减速的疗效较生长激素好。
- 吴婷婷张星常蕊
- 关键词:中枢性性早熟司坦唑醇
- 川芎嗪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所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出生48 h内的健康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新生大鼠均采用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法建立NEC模型。同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9、5.18、10.36 mg/kg川芎嗪,连续给药3 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空白组则不予任何处理,均由哺乳期母鼠代乳。末次人工喂养12 h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大鼠,取小肠回盲部组织,检测回盲部肠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采用Khailova标准进行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回盲部肠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大鼠回盲部肠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水平均明显降低,而CAT、GSH-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大鼠伴有肠绒毛轻中度充血水肿及回盲部肠组织黏膜固有层轻中度肿胀分离,但程度均不及模型组,且低、中、高剂量组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1.91±0.33)分、(1.56±0.31)分、(1.35±0.26)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3.21±0.4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9.34±0.98)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回盲部肠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5.51±0.57、4.46±0.45、2.15±0.2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川芎嗪对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所致NEC新生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有效抑制肠细胞的凋亡。
- 吴婷婷张星马英李娟李今李华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氧化性应激川芎嗪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新生大鼠
-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究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位健康查体者及72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24例,胰腺癌患者48例,所有受试者均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其中44例在进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前行增强CT扫描,比较18F-FDGPET/CT显像与增强CT的诊断效能。结果18F-FDGPET/CT显像诊断胰腺癌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70.83%、86.11%,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73);增强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0.45%、55.78%、70.45%;18F-FDGPET/CT对胰腺病变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增强CT扫描(P<0.05)。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信息,诊断效能优于增强CT。
- 张星马秀梅
- 关键词: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
- 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究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采用碘131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例数都是49例,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碘131给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8-9】。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为24.5%,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6.1%,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率为2.0%,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率为30.6%,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结论:碘131应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 李桧林陈炜苏艳君姬娜张星雷昕孙新宇
- 关键词:碘13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