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波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超声
  • 2篇超声检查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仪
  • 1篇血管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循环
  • 1篇血液循环系统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原发灶
  • 1篇远处转移
  • 1篇三维超声
  • 1篇三维超声成像
  • 1篇三维超声检查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癌
  • 1篇声成像
  • 1篇特异

机构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波
  • 3篇荆结线
  • 2篇石颖
  • 2篇赵萍
  • 2篇卢涌洁
  • 2篇姚月娟
  • 1篇李琦
  • 1篇雷成功
  • 1篇李晓敏

传媒

  • 2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即使对于已经接受过手术的患者,仍有相当一部分死于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TCs)——因人为操作或自发地由原发灶进人血液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作为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桥梁,在肿瘤远处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CTCs这一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由于它的稀有性,富集及分离一直存在很大困难。直至近年来,随着CTCs分离及分析技术的发展,才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CTC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综述并简要介绍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张波荆结线
关键词:血液循环系统细胞检测循环肿瘤细胞肿瘤原发灶肿瘤远处转移转移灶
循环肿瘤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恶性肿瘤因高发病率及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肿瘤早期症状的非特异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且由于肿瘤基因的不稳定性,有创的病理活检难以实行动态监测,往往导致治疗失败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实时监测肿瘤进展且无创的检测方法亟待开发。
姚月娟张波荆结线
关键词:高发病率恶性肿瘤非特异性
皮肤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2016年
患者,女,汉族,90岁,因发现脐上皮肤肿物8年,增大伴疼痛2月余,于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患者2006年发现脐上皮肤肿物伴有渗液,渗液呈清亮淡黄色,无不适,未予重视,未行任何治疗.2014年4月,该肿物明显增大并伴有疼痛及间断心悸,余无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肿物活检考虑:(1)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淋巴瘤,建议进一步行免疫标记以辅助诊断(图1).患者为进一步治疗,于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
张波李晓敏李琦荆结线姚月娟
关键词:皮肤肿瘤病例报告
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为白塞氏病的患者 ,进行外周深静脉和浅静脉的超声检查 ,二维观察静脉管壁、管腔、有无血栓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观察有无血流信号异常。结果  8例下肢和 2例上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均发现外周静脉血栓 ,本组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1 9.2 %。结论 尽管白塞氏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小血管炎 ,但很多患者表现为外周大血管的血栓形成 。
张波赵萍卢涌洁石颖
关键词:白塞氏病超声检查临床分型
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图像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健康人 1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4 3例的外周血管进行三维超声检查。选用仪器为 HDI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5~ 12 MHz线阵探头。三维图像采集方法选用自由臂方式 ,扫描过程包括血管长轴扇形扫描和血管短轴的平行扫描。结果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维图像可显示多种形态斑块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特征。结论 三维超声在诊断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可以提供较二维超声图像更丰富的信息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潜力。
石颖雷成功卢涌洁张波赵萍
关键词:外周血管三维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二维超声图像三维超声检查健康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