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林海

作品数:12 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沙地
  • 2篇植被
  • 2篇植被特征
  • 2篇沙漠化
  • 2篇生态足迹
  • 2篇科尔沁沙地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巴丹吉林
  • 2篇巴丹吉林沙漠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环境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元素
  • 1篇第四纪
  • 1篇中国省域
  • 1篇沙漠演化
  • 1篇生态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杨林海
  • 9篇周杰
  • 5篇何忠
  • 4篇隆浩
  • 3篇荆治国
  • 2篇董治宝
  • 2篇赖忠平
  • 2篇梁剑鸣
  • 2篇郎海鸥
  • 2篇罗万银
  • 2篇解修平
  • 2篇崔徐甲
  • 2篇逯军峰
  • 2篇王蒙
  • 2篇张玉
  • 2篇焦原磊
  • 1篇周新郢
  • 1篇薛娴
  • 1篇张静然
  • 1篇孙家欢

传媒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中国沙漠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盐湖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S与GIS的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时空演变被引量:47
2013年
以2000年ETM+影像、2005年和2010年TM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对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土地分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总体呈逆转的趋势,且从严重沙漠化土地向轻度沙漠化土地逐级逆转,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从2000年的31 762.11km2减少到2010年的30 198.87km2,净减少量1 563.24km2,减少速率为156.32km2.a-1。从沙漠化类型来看,除轻度沙漠化土地增加外,其他类型沙漠化土地面积均明显下降;②2000—2010年沙漠化土地持续逆转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治理强度较大的奈曼旗、库伦旗和扎鲁特旗;③严重沙漠化土地比较稳定,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空间迁移比较明显,2000—2010年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23.65km,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南移动19.31km。
段翰晨王涛薛娴孙家欢杨林海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逆转
西安地区地表水环境空间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用GIS可视化方法分析了2005年西安地区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最为严重的监测断面分别是位于皂河上的农场西站、雁秋门,新河入渭口以及临河入渭口,其中皂河的污染状况最为严重,远远高于其他河流的监测断面。地表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类污染物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类,其次是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总氮、氨氮。对其成因的初步分析表明,第二产业是影响西安市地表水环境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且以造纸业污染最为严重。
郎海鸥周杰何忠解修平荆治国杨林海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GIS
石英光释光测年揭示的晚第四纪毛乌素沙地演化被引量:27
2009年
本研究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的单片再生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Protocol,简称SAR)对毛乌素沙地内部西北-东南方向5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了年代测定,结合年代框架和剖面沉积相、磁化率及粒度特征探讨了晚第四纪以来毛乌素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次沙地固定与活化的交替演化:距今91.0ka,71.0ka,48 0ka,22.0ka,1 1.6ka,5.0ka,1.1 ka,1.0ka和0.4ka前后风成砂沉积,沙地活化,指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度低;在距今65ka和全新世适宜期(8.5~5.0ka),沙地固定成壤,砂质古土壤发育,指示气候湿润。另外,剖面中风成砂层数变多、厚度增加、粒径变粗指示了晚第四纪以来毛乌素沙地干旱化趋势加强。
何忠周杰赖忠平杨林海隆浩梁剑鸣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晚第四纪沙漠演化气候变化
基于特征参量调整法的中国省域生态足迹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本文以中国各省(市、自治区)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类体系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Living Planet Report 2006》中最新的均衡因子,计算并分析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板块2004年的生态足迹、各地区地均生态承载力及地区万元GDP生态足迹。引入了"地均生态承载力"概念,讨论了不同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各地区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关系。将计算结果与1999年,2002年,2003年,2005年中国生态足迹进行了比较,就其异同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人均生态赤字为1.35hm2,省际人均生态足迹差异较大,地区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调整特征参量后,生态足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现状。最后,结合各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荆治国周杰齐丽彬解修平郎海鸥何忠杨林海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国内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略评被引量:1
2009年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上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时期,近年来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成为不同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受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强烈影响,人类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在自然变化的背景上叠加了人类活动的作用并且逐步增强。随着学科发展的需要,研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时空尺度应进行相应的调整,研究手段与思路也应该实现由定性到定量、由单学科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转变。
杨林海周杰何忠隆浩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突变环境变化
巴丹吉林沙漠周边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被引量:16
2015年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的野外调查,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对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共计植物37种,各区域重要值大于0.1的物种中,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2)8个区域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差异显著,区域5(北部)和7(西部)因含有单物种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区域;(3)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层次中,8个区域的灌木层片每个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草本层片在8个区域中多样性水平差异显著,由于荒漠区植被物种稀少、数量少,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4)巴丹吉林沙漠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生态系统脆弱,对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生态系统重建时应该关注各种生态型植被的恢复重建。
王蒙董治宝逯军峰李继彦罗万银崔徐甲张玉刘铮瑶焦原磊杨林海
关键词: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巴丹吉林沙漠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城市化问题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依据1997-2006年西安市城镇居民和非城镇居民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影响,旨在探寻引起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城市化驱动机制,以期为西安市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1997年至2006年,西安市的人口城市化率由40.4%增加至45.7%,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1.31hm2增至2006年1.64hm2,共增加了25%。人均生态足迹和城市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万元GDP生态足迹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采用二次多项式方法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与城市化率的关系进行了拟合。推算出当城市化率达到50.66%时人均生态足迹达到拐点,即人均1.74hm2。同样采用多项式方法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拟合,推算出当人均GDP达到2.67万元时,人均生态足迹达到拐点,此时人均生态足迹为1.79hm2。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调控城市化进程,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加大新型能源的推广力度,不断推广高科技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建议。
荆治国周杰梁剑鸣何忠杨林海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生态足迹法
光释光测年和孢粉分析揭示的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演化过程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的7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年代测试,结合地层和孢粉分析得到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如下:16~10 ka B.P.,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10~3 ka B.P.,砂质古土壤发育,沙地固定;约3 ka B.P.前后,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3 ka B.P.至今,多层弱发育砂质古土壤和风成砂的交替出现,指示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的多次固定与活化;从约4~2 ka B.P.,沙地环境由草甸草原逐渐退化为典型草原。分析表明,3 ka B.P.以前科尔沁沙地的演化完全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之后(尤其是辽代以后)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
杨林海赖忠平周杰隆浩张静然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光释光测年孢粉分析
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区植被特征被引量:14
2016年
通过在巴丹吉林沙漠野外植被调查,描述了植被的生活型和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植被多样性、优势度及均匀度指数,并探讨了历年来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植物种类较少,可分为小乔木、灌木、小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6类生活型。其中灌木种类最为丰富,小乔木最少。(2)巴丹吉林沙漠东南一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西北一带,南缘地区植被群落分布及植被群落多样性亦均高于北缘地区。(3)近53a巴丹吉林沙漠气温发生显著变化,蒸发量增加。南缘地区增温而降水减少。这种变化对于以水分为主导因子的沙漠地区植被发育来说极为不利,有加剧沙漠南缘荒漠化的威胁。
刘铮瑶董治宝王建博崔徐甲张玉焦原磊罗万银逯军峰杨林海李继彦王蒙
关键词:植被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巴丹吉林沙漠
3万年来卤阳湖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荧光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关中盆地卤阳湖区沉积物(0-280cm)元素含量变化,在光释光定年与R型聚类分析基础上,探讨3万年来该区2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及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卤阳湖沉积物元素大致可分4类:第1类Si、Zr、Hf、Na,指示4.6ka B.P.后湖泊萎缩,外源沉积减少;第2类Ga、U、Sr,指示4.6ka B.P.和2.0ka B.P.前后的湖区干旱气候;第3类Cu、Hg、Mn、Mg,指示4.6ka B.P.后湖水咸度的增加;第4类Ti、Sb、Pb、V、Th、Co、Fe、Bi、Cs、Zn、Ni、Rb、Ga、K、Al,这15种元素指示湖水咸度与周边人为活动的增加。元素变化特征说明,卤阳湖在33-10.4ka B.P.之间,沉积环境稳定,全新世前期(10.4-4.6ka B.P.)湖水变淡,4.6ka B.P.后,外源沉积减少,湖水咸度升高,在2.0ka B.P.前后,湖泊干旱造成大量盐分生成,之后,虽气候转湿,但人为活动增加使湖泊快速走向衰亡。
颜永毫周杰何忠周新郢赵克良杨林海隆浩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气候变化地球化学元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