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灵 作品数:15 被引量:65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t(14;18)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的检测 被引量:28 2007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t(14;18)染色体异位及 bcl-2基因扩增在其分类及临床分期、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先对60例 DLBCL 的标本进行显微切割,获取相对比较纯的肿瘤组织,再使用细胞核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标本进行 t(14;18)易位及 bcl-2基因扩增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 CD20、CD10、bcl-6、MUM1的表达,进行生发中心样(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CB)分类;通过病例分析得出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的信息,并统计分析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60例 DLBCL 中,10例 bcl-2/IgH 阳性,18例 bcl-2基因扩增;GCB 29例(48.3%),non-GCB 31例(51.7%)。经 FISH 检测 t(14;18)阳性10例中,GCB 8例,non-GCB 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t(14;18)阳性及 bcl-2基因扩增的病例 bcl-2表达均增高。在36例正规 CHOP 治疗的病例中,bcl-2扩增13例,无扩增23例,bcl-2扩增的13例之治疗结果显效、部分有效、无效率分别为3例(23.1%)、4例(30.8%)和6例(46.2%);临床分期情况为Ⅰ~Ⅱ期1例(7.7%),Ⅲ~Ⅳ期12例(92.3%),这两项指标与 bcl-2不扩增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46)。结论 t(14;18)易位及 bcl-2基因扩增均是引起 DLBCL 之 bcl-2蛋白表达的原因,bcl-2阳性者与预后有关的原因难以确定,可能是由于引起其阳性表达的原因不同所致;bcl-2基因扩增与治疗效果较差及临床分期较晚有关;FISH 检测 t(14;18)染色体易位可用于 DLBCL 的分类。 蒋会勇 李慧灵 胡海 何滢 赵彤关键词:基因,BCL-2 基因扩增 微阵列分析 显微切割 应用细胞芯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q27重排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3q27染色体断裂及bcl-6基因扩增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与其分子分类及治疗效果、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细胞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luom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对60例DLBCL的标本进行3q27染色体断裂及bcl-6扩增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CD20、CD10、bel-6、MUM1的表达,进行生发中心样(genninat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分子分类;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得出与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的信息;统计分析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60例DLBCL中,GCB占48.3%(29/60),non-GCB占51.7%(31/60)。FISH结果显示,3q27断裂阳性15例,bcl-6基因扩增阳性22例。存在3q27染色体断裂的15例中BCL-6蛋白表达阳性3例(20.0%),阴性12例(80.0%),与无3q27染色体断裂者相比其BCL-6蛋白表达率降低(P=0.017)。在60例DLBCL中,bcl-6扩增22例,其中GCB5例(22.7%),non-GCB17例(77.3%),与无bcl-6扩增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36例经正规CHOP治疗的DLBCL中,bcl-6扩增15例,其治疗效果显效、部分有效、无效分别为4(26.7%)、4(26.7%)、7(46.7%),与无bcl-6扩增的病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cl-6扩增与BCL-6蛋白表达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BCL-6蛋白表达阳性组、阴性组与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存在bcl-6基因断裂的病例,其BCL-6蛋白表达率低。存在bcl-6基因扩增的DLBCL多数为non-GCB,并且治疗效果差,临床分期较晚,可能与DLBCL晚期染色体呈多倍体增加的趋势有关。 蒋会勇 李慧灵 赵彤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6基因 染色体断裂 基因扩增 组织微阵列技术对胃癌组织p53和MDM2蛋白表达的同步检测与对应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47例石蜡包埋胃癌组织制成组织阵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53和MDM2蛋白表达,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两个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对应分析.结果:p53与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0%(16/47)和42.5%(20/47).p53蛋白与MDM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2).结论:p53突变是胃癌发生发展中重要的一步,MDM2可能在胃癌的恶性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慧灵 陈小艳 刘芳 黄作平 褚红娟 王辛 张弓 赵彤关键词:P53蛋白 MDM2蛋白 组织微阵列 低表达mCD99L2鼠B淋巴瘤细胞亚系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建立和鉴定稳定的低表达mCD99L2鼠B淋巴瘤细胞亚系,以探究mCD99L2基因在Hodgkin′s淋巴瘤H/RS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前期构建的慢病毒质粒稳定干扰的A20-LV-mCD99L2克隆株进行体外培养,分别选择第10、20、30、40代细胞,DNA-PCR检测shRNA干扰载体的整合,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mCD99L2的表达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A20-LV-mCD99L2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进行计数,免疫荧光观察H/RS样大细胞mCD30分子的表达。结果:第10、20、30、40代A20-LV-mCD99L2细胞(1)抽提DNA进行PCR均能检测出shRNA干扰载体稳定整合至A20细胞基因组;(2)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mCD99L2均较A20细胞呈低水平表达;(3)各代A20-LV-mCD99L2细胞中均发现有类似人H/RS细胞的大细胞(A20-H/RS);(4)免疫荧光检测H/RS样细胞mCD30呈阳性表达。结论:鉴定和建立了低表达mCD99L2基因的A20细胞亚系,该细胞亚系中存在类似人H/RS细胞的大细胞。 刘芳 沈丽佳 陈小艳 李慧灵 黄作平 张弓 褚红娟 赵彤关键词:基因 H/RS细胞 mCD99L2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构建mCD99L2(mouse CD99 antigen-like2)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检测其对293FT细胞的感染效率。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首先设计并合成4对siRNA序列,退火、酶切并连接于慢病毒表达载体SD1259,构建携带针对目的基因mCD99L2的siRNA慢病毒穿梭质粒表达载体(其中包括1条阴性对照序列);然后使用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和构建好的慢病毒穿梭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转染48h后收集上清离心过滤,浓缩病毒,利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检测。结果构建3个携带针对目的基因mCD99L2的siRNA慢病毒穿梭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病毒并浓缩后滴度达1×107/m1,适合感染目的细胞。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了mCD99L2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构建类人霍奇金淋巴瘤可视化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张弓 刘芳 陈小艳 方唯意 李慧灵 黄作平 褚红娟 王辛 赵彤关键词:慢病毒 RNA干扰 霍奇金淋巴瘤 LMP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构建EB病毒潜伏膜蛋白I(LMP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LMP1基因克隆到带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CDF中,筛选阳性克隆,经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载体。以脂质体介导法将慢病毒包装系统的包装质粒pFIV-34N、包膜质粒pVSV-G和带目的基因的质粒pCDF-LMP1共同转染到包装细胞293FT细胞内包装病毒,荧光显微镜观察包装细胞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收集病毒上清,浓缩鉴定,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将重组慢病毒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MP1的表达。结果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经限制性酶切和DNA测序分析证实LMP1基因准确克隆入pCDF的多克隆位点,LMP1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293FT细胞的细胞浆与细胞膜有大量的绿色荧光,重组慢病毒浓缩后滴度为107Tu/ml,慢病毒转染A20细胞的效率>90%。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20细胞内有LMP1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LMP1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慢病毒可高效转染A20细胞,为后期研究EBV致瘤基因LMP1在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陈小艳 张弓 刘芳 李慧灵 方唯意 江庆萍 赵彤关键词:潜伏膜蛋白1 基因重组 慢病毒载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肿瘤和移植后第二肿瘤中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发生的移植前肿瘤和移植后第二肿瘤,其肿瘤粘附、扩散及存活相关因子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的表达变化。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淋巴瘤标本均来自于同一个病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两份肿瘤标本进行了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的表达差异对比研究。结果移植前患者的白血病骨髓标本细中,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明显强表达,移植后发生的淋巴瘤标本细胞中的上述分子不表达或极弱表达。结论接受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发生的第二肿瘤,其与恶性肿瘤存活、黏附和转移有关的分子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的表达均较普通免疫状态下出现表达抑制现象。 李慧灵 向征 赵彤关键词:SURVIVIN MMP2 TIMP1 CD44 NM23 ALCL染色体移位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08年 本研究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中染色体移位产生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年龄和预后的关系。建立包含30例ALCL及2例对照组织共96点阵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LK蛋白表达,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①ALK蛋白在2例皮肤原发ALCL患者中表达均为阴性,28例系统性ALCL中有20例(71.4%)表达为阳性,其表现主要为细胞浆和(或)细胞核棕黄色;②ALK蛋白阳性组的年龄低于ALK蛋白阴性组,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ALK蛋白阳性组的预后好于ALK蛋白阴性组,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LK蛋白的表达在ALCL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尤其是在低年龄组的患者,它可以作为ALCL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重要指标。 季天海 李慧灵 蒋会勇 赵彤 余英豪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染色体 组织芯片 mCD99L2基因沉默对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究mCD99L2基因沉默对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CD99L2基因沉默前后干扰组A20-LV-mCD99L2和未干扰组A20细胞的增殖率和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测定两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采用裸鼠与BALB/c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比较两组细胞在体内的成瘤时间和成瘤率。结果MTT法显示干扰组A20-LV-mCD99L2增殖率为(0.61±0.12),低于未干扰组增殖率(0.7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扰组A20-LV-mCD99L2处于G2期的细胞比例为(10.58±4.97),高于未干扰组(3.3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Transwell法显示干扰组A20-LV-mCD99L2运动能力较未干扰组下降。裸鼠皮下成瘤时间干扰组(13.33±4.63)d长于未干扰组(9.50±2.90)d,成瘤率均为100%;BALB/c鼠皮下成瘤时间干扰组(10d)长于未干扰组(7.0±0.82)d,成瘤率干扰组为14.3%,显著低于未干扰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mCD99L2基因沉默可抑制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降低其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和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其在BALB/c鼠体内的成瘤率。 陈小艳 刘芳 沈丽佳 李慧灵 张弓 黄作平 王辛 赵彤关键词:基因沉默 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检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在检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色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0例石蜡包埋ALCL病例中ALK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结果: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在60.7%(17/28)、71.4%(20/28)系统性ALCL中检测到ALK基因转位或融合蛋白,在2例皮肤原发ALCL中均未检测到基因转位或融合蛋白。结论:在检测ALCL中有无ALK基因转位时,ALK蛋白免疫组化由于其简单、快捷、价廉成为一般情况下的首选方法;在具备FISH条件时,由于其准确性也可以将检测ALK基因转位作为首选。 季天海 李慧灵 蒋会勇 赵彤 余英豪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