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方平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浮游
  • 6篇浮游动物
  • 6篇DNA条形码
  • 3篇片段
  • 3篇片段序列
  • 3篇物种
  • 2篇物种鉴定
  • 1篇大洋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物种
  • 1篇断面
  • 1篇信息平台
  • 1篇形码
  • 1篇跃层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生物标本
  • 1篇树脂
  • 1篇水母
  • 1篇水母类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集美大学

作者

  • 9篇程方平
  • 6篇李超伦
  • 6篇王敏晓
  • 5篇孙松
  • 1篇任强
  • 1篇司广成
  • 1篇刁新源
  • 1篇张芳
  • 1篇何青
  • 1篇金鑫
  • 1篇王淑红
  • 1篇于非
  • 1篇张永山
  • 1篇潘俊
  • 1篇李征
  • 1篇王彦涛
  • 1篇王仁诚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类的DNA条形码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本研究获得了中国北方近海习见水母类24个种共62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COI)序列,结合GenBank中具DNA条形码关键词的mtCOI序列,共比较了水母类mtCOI片段207条,水母mtCOI种内遗传差异在0%-7.4%之间,均值为0.9%(SD=0.014),其中约93%的个体种内差异小于4%;近源种间遗传差异在5.4%(Sarsia)到44.9%(Lensia)之间,均值为25.1%(SD=0.118),97%以上的个体种间遗传差异大于10%。绝大多数(98.8%)水母种类种内遗传差异小于种间遗传差异,条形码间隙明显。本研究涉及的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种内遗传差异均显著小于种间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以mtCOI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实现对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种类鉴定。利用DNA条形码序列分析,梳理了中国近海一些常见水母的分类地位。此外,对4种保存液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90%乙醇、DMSO、RNA Safer和DNA Conserver4种保存液无法同时保存形态学特征和DNA序列,但DNA Conserver的效果相对较好。
程方平王敏晓王彦涛张芳李超伦孙松
海洋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海洋桡足类作为优质生物活饵料一直受到海水养殖业的关注,但由于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技术的限制,使其在海水养殖业中的应用难以普及。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海洋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桡足类高密度集约化培养提供参考。1)归纳了纺锤水蚤属、拟哲水蚤科、伪镖水蚤属等有大规模培养潜力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这些桡足类具有世代周期较短、环境耐受力高和培养密度较大等优点;2)微藻饵料供应和培养温度、盐度、光周期以及种群密度等因素对桡足类产卵、孵化以及幼体发育等都具有一定影响;3)桡足类集约化培养技术的研究是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重要发展方向;4)驯化和选育提高桡足类产卵率、个体大小以及对环境的耐受力,是促进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应用的关键环节。
程浩楠王淑红程方平
关键词:桡足类人工选育
基于线粒体cox1片段序列的胶州湾浮游动物DNA条形码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采用cox1基因特异扩增测序的方法,分析了胶州湾45种常见海洋动物的DNA条形码序列82条,联合GenBank中28条cox1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种内个体间遗传差异均值为0.013(0—0.11);属内不同种间遗传差异均值为0.265(0.137—0.369),是种内遗传差异的20多倍,条形码间隙明显。在分子系统树中,所有种类的不同个体都聚成一个单系枝;cox1序列遗传差异在科、属水平发生重叠,无法准确解析上述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但在更高分类阶元,cox1序列具有一定程度的解析能力。利用DNA条形码,本研究订正了中国近海多个桡足类的命名。以上结果表明,线粒体cox1基因可以作为DNA条形码实现浮游动物的准确鉴定。
王敏晓程方平李超伦孙松
关键词:浮游动物DNA条形码
基于线粒体cox1片段序列胶州湾浮游动物物种组成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基于cox1片段序列的DNA条形码为浮游动物种类鉴定提供了新的可靠手段,构建了胶州湾网采浮游动物DNA条形码文库,在国内首次使用宏遗传组学方法研究夏季胶州湾海洋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共获得环境样品DNA条形码149条;以6%为阈值共检出37个OUT,其中19个与DNA条形码数据库中序列程度非常高(>97%),可以鉴定到种。基于形态的镜检分析共观测到浮游动物31种/类,低于基于DNA条形码的分析结果。全生活史阶段的浮游动物种类鉴定是DNA条形码相对于传统形态分类的最大优势,基于DNA条形码的分析成功鉴定出日本蟳、太平洋牡蛎等无脊椎动物的浮游幼体。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环境样品的cox1序列文库,可以实现海区浮游动物物种丰度和群落组成情况的快速评估。
王仁诚王敏晓程方平李超伦孙松
关键词:浮游动物DNA条形码群落
基于LOPC的夏季南黄海35°N断面浮游动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初探被引量:3
2014年
用集成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MVP)的激光型浮游生物光学计数仪(LOPC),于2012年7月底在南黄海35°N断面调查浮游动物丰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情况,并对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丰度为西高东低,浮游动物分布可能受温度、浮游植物分布、潮致涌升等因素影响,其中温度为最主要因素。该仪器可以作为中国近海浮游生物调查,特别是对浮游动物资源的走航大面调查、垂直分布及其生态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潘俊于非李超伦司广成李征刁新源程方平金鑫任强
关键词:黄海冷水团温跃层浮游动物
DNA条形码及其在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1年
浮游动物的准确鉴定是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鉴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部分类群特别是浮游幼体由于形态差异细微,鉴定存在困难,导致物种多样性被低估。DNA条形码(DNA barcodes)技术为浮游动物物种鉴定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已迅速应用于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本文介绍了DNA条形码的基本概念、优势及局限性,总结了该技术(主要是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mtCOI)基因序列片段的DNA条形码)在海洋浮游动物物种快速鉴定、隐种发现、营养关系研究、生物入侵种监测、群落历史演变反演、种群遗传学以及生物地理学中的成功应用。随着DNA条形码数据库信息量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DNA条形码将提供除了种类鉴定外更加丰富的信息,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海洋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推动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的发展。
李超伦王敏晓程方平孙松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定
我国近海浮游动物物种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最重要一环,在海洋食物网中承担着枢纽的作用,将营养物质和能量从低营养级传至高营养级,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研究非常重...
程方平
关键词:浮游动物DNA条形码物种鉴定
文献传递
基于mtCOI片段序列的南极海域浮游动物DNA条形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极地海区浮游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其群落结构已成为研究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指标,而DNA条形码则是浮游动物种类鉴定的有效工具。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编码基因(mtCOI)特异扩增测序的方法,分析了南大洋32种常见浮游动物的94条DNA条形码序列,其长度分布在830碱基到1050碱基之间。发现南极常见浮游动物种内遗传差异均值为0.67%,分布在0—2.6%之间;同属近源种间遗传差异均值为14.3%,分布在0.1%—29.3%之间。哲水蚤属的近缘哲水蚤(Calanus propinquus)和C.simillimus遗传相似度非常高。考虑到上述两者在形态和遗传上的相似性,本研究认为两种可能为同种异名,有待开展深入研究确认C.simillimus种的地位。除了哲水蚤属的两种外,所有样品种内、种间遗传差异显著,且同种的不同样品都聚到一起形成单系群。结果表明mtCOI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实现南极浮游动物常见种的准确鉴定(水母和海樽等胶质浮游动物的有效性未验证)。以上结果也得到了示踪向量分析的证实。本研究新增的DNA条形码数据以及新提供的兼并引物必将推动南极浮游动物环境样品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程方平王敏晓孙松李超伦张永山
关键词:南大洋DNA条形码浮游动物
利用环氧树脂保存海洋生物标本的新型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标本的制备方法领域,涉及水生生物标本,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环氧树脂保存水生生物标本的新型方法。包括以下有效步骤:a、脱水;b、配置树脂;c、包埋;d、固化。本发明利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混合配置,使整个水生生物的...
王敏晓程方平何青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