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华
- 作品数:19 被引量:222H指数:9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巢氏PCR法扩增16S rRNA基因检测肺炎支原体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目前临床上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微量颗粒凝集法,存在敏感性不高、受时间限制的缺点,本文采用nested PCR方法,扩增16S rRNA基因,试图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56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采用nested PCR法扩增16S rRNA基因,对比微量颗粒凝集法及传统PCR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ested PCR法与微量颗粒凝集法对比有早期诊断的特点,nested PCR法与传统PCR法对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结论 nested PCR法更适合临床应用。
- 敬宏韩晓华陈琪玮何蓉曲华
- 关键词:RRNA基因肺炎支原体
-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小儿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儿CMV感染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为ITP患儿的血清CMV-IgM,20例患儿合并CMV感染,感染率为47.6%;所有患儿接受地塞米松(Dex)+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IVIG)常规治疗,其中16例CMV感染患儿加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疗程14 d,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患儿病程明显缩短,且无复发。结论小儿CMV感染与ITP密切相关,对CMV感染的ITP患儿加用更昔洛韦可提高疗效。
- 李玢曲华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更昔洛韦
- 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种食物不耐受的检测结果及意义,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2例,定为实验组,健康对照组90例为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儿童,对两组儿童进行14种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饮食控制、定期随访,观察饮食控制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儿童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为63.9%,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实验组46例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患儿采取饮食控制后随访1年,29例患儿未再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 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食物不耐受存在相关性,进行饮食控制后,可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食物不耐受检测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中有积极临床意义。
- 于祥罗佳陈琪玮曲华任灵
-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食物不耐受
-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影响及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影响及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将该院妇产科2013年5月~2014年3月之间出生的新生儿120例,其中剖宫产组52例、产道正常分娩组68例,分别检测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样本中的瘦素、皮质醇含量,测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第5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比较两组以上测定指标的差异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组的瘦素、皮质醇分别为(6.68±2.57)ng/ml、(194.27±61.37)nmol/L均显著低于产道正常分娩组(15.24±5.21)ng/ml、(330.42±153.64)nmol/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在第3天、第5天的NBNA评分、行为能力评分、被动肌张力评分、主动肌张力评分、行为能力评分上均显著低于产道正常分娩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带血瘦素与生后第3天、第5天NBNA评分的相关性(r=0.636、r=0.551)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与生后第3天、第5天NBNA评分的相关性(r=0.542、r=0.439)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出生后第3天、第5天新生儿瘦素和皮质醇具有的相关性分别为〔(r=0.326,P=0.041)、(r=0.026 0,P=0.047)〕,新生儿的瘦素和皮质醇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剖宫产分娩方式会影响新生儿脐带血瘦素及皮质醇的水平,同时瘦素与皮质醇水平变化与新生儿NBNA评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 王荣波孙玉雪梁桂云柴红曲华
- 关键词: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瘦素皮质醇行为神经测定
- rhG-CS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否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鼠的神经功能及对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hG-CSF组,各组又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均为6只大鼠。rhG-CSF组的每个亚组分别于HIBD造模后3d、7d和14d连续皮下注射rhG-CSF(50μg/kg·d),对照组于HIBD造模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p53的蛋白表达。结果:rhG-CSF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hG-CSF干预组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p53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rhG-CSF可增加HIBD伤后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p53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这可能是rhG-CSF治疗HIBD的机制之一。
- 曲华刘立旻任玲于祥李彦彦
-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BCL-2P53蛋白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
- 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发病24~72 h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度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度再发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0例)。2组于发病24~72 h给药,首日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治疗组首日加用氯吡格雷片负荷剂量(300 mg),次日给予维持剂量(75 mg)。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2组疗效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相比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24~72 h应用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度再发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相对安全,应严格掌握治疗指征。
- 杜岩曲华
-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脑梗死
-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对照组给予红霉素20mg/(kg.d)静脉滴注,2次/d,疗程7~14d。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音消失时间和平均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局部疼痛、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曲华
-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原体肺炎
- 不同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预防腹泻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3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锌硒制剂及葡萄糖酸锌两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预防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6个月~3岁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74例.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调整饮食、保护胃肠黏膜、微生态制剂、口服低渗补液盐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治疗,治疗组给予锌硒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再次腹泻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36例(48.6%),有效32例(43.3%),无效6例(8.1%);治疗组显效40例(54.1%),有效30例(40.5%),无效4例(5.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80,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热、呕吐及腹泻消失时间[(2.58±1.05)d,(1.85±0.83)d,(3.24±0.94)d]均短于对照组[(3.16±0.89)d,(2.67±1.16)d,(4.13±0.99)d](P<0.05);治疗3个月时随访,治疗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8%(5/74)与24.3%(18/74),χ2=7.413,P<0.05].结论 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锌硒制剂在缓解临床症状及预防未来3个月的腹泻复发方面优于葡萄糖酸锌,值得推广.
- 曲华李玢
- 关键词:腹泻抗菌药锌
- 布拉氏酵母菌预防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继发腹泻的研究被引量:3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预防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后继发腹泻的研究。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80例)及对照组(78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预防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分别观察给药第1、3、5天时支原体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采用粪便涂片染色观察两组继发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程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腹泻发生率:第1天对照组为6.41%,预防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7,P〉0.05);第3天对照组为15.38%,预防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7,P〈0.05);第5天对照组为23.08%,预防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8,P〈0.05);对照组及预防组无腹泻、轻型腹泻、重型腹泻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腹泻程度较轻(U=3.6192,P〈0.05)。对照组及预防组Ⅰ度、Ⅱ度、Ⅲ度肠道菌群失调程度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肠道菌群失调程度较轻(χ^2=2.262,P〈0.05)。预防组患儿依从性较好,未见不良事件。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能改善小儿啼炎支原体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减轻继发腹泻的严重程度,降低继发性腹泻的发牛率。
- 曲华陈琪玮刘欣荆宁
-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腹泻布拉氏酵母菌
- 匹多莫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氯雷他定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统计2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4周后血清IL-4、IL-5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IL-12、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鼻痒、流涕、鼻塞、打喷嚏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能进一步改善过敏性鼻炎患儿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并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 高雪陈琪玮罗佳曲华任灵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匹多莫德伴随症状TH1/TH2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