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晓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耳聋
  • 3篇鼻炎
  • 3篇变应性
  • 3篇变应性鼻炎
  • 2篇对变应性鼻炎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黏膜
  • 2篇基因
  • 2篇家系
  • 2篇鼻黏膜
  • 2篇常染色体
  • 2篇常染色体显性
  • 1篇胆脂瘤
  • 1篇蛋白
  • 1篇滴剂
  • 1篇凋亡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机构

  • 11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11篇顾晓
  • 6篇李钦
  • 4篇陈彦林
  • 2篇史轶超
  • 2篇王挺
  • 2篇程洪波
  • 2篇李红
  • 2篇刘金枝
  • 2篇尤翠平
  • 2篇吕怀庆
  • 2篇林立强
  • 2篇杨慎敏
  • 2篇王玮
  • 1篇陈凤义
  • 1篇孙崇伟
  • 1篇马春蕾
  • 1篇宋丹
  • 1篇徐启云
  • 1篇王云辉
  • 1篇王现芝

传媒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SLIT)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采用为期2年的SLIT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粉尘螨和(或)屋尘螨皮肤指数≥3+。治疗前后对患者鼻部症状和小气道功能分别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最大用力呼气流速-容量曲线(MEFV)进行评分测定,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和小气道功能的变化。结果 SLIT治疗后AR患者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SLIT治疗后AR患者M EFV测定结果中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 M EF),用力呼气25%、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25%、FEF50%)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SLIT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效果良好。
顾晓陈彦林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粉尘螨滴剂小气道功能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肺功能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慢性鼻一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肺功能的检测,分析鼻息肉的病变范围及炎症状态与下呼吸道病变发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3月至6月住院手术的56例CRSwN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询问病史,术前均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肺功能检测、鼻内镜检查、鼻窦CT检查、术后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依据以上检测结果将患者分组,比较各组间气道高反应性、哮喘、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与鼻息肉病变范围和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结果CRSwNP患者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哮喘、肺功能异常的比率分别为37.5%、44.6%、53.6%;没有明显下呼吸道症状患者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亦高达50.0%。CRSwNP患者鼻内镜评分、CT评分分值越高,其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哮喘、肺功能异常的比率越大,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鼻内镜评分)(苔镜值分别为8.077、3.989、7.445,P值〈0.01或〈0.05;x2cT值分别为3.863、5.380、4.309;4.293、4.293、4.572;10.572、13.504、13.295;P值〈0.01或〈0.05)。皮肤点刺实验阳性患者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的比率比阴性患者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气道高反应、哮喘、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0.01)。结论CRSwNP患者可能伴发有症状或无症状的下呼吸道病变,病变范围及炎症程度与下呼吸道病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
顾晓叶萍陈凤仪陈彦林杨燕张立强史丽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高反应性变应原嗜酸细胞
胆脂瘤基质界定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中耳、外耳道胆脂瘤去除上皮后其基质对侵蚀行为的影响,以指导胆脂瘤手术方式的确定和预后评估。方法将60例中耳、30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一组去除胆脂瘤基质,二组保留胆脂瘤基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干耳率、干耳时间、胆脂瘤复发率以及微血管计数、胆脂瘤基质周围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干耳率分别为95.56%、93.33%,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的干耳时间为(21.1±4.8)d,二组为(37.8±3.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胆脂瘤复发率为4.44%,低于二组的15.56%(P<0.05);耳内术腔上皮化后皮肤微血管计数平均为(5.1±1.0)个/mm2,胆脂瘤基质周围微血管计数平均为(22.1±11.3)个/mm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基质周围炎症程度的增加,胆脂瘤基质周围微血管计数也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微血管计数随着胆脂瘤基质周围炎症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胆脂瘤侵蚀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耳、外耳道胆脂瘤上皮去除后胆脂瘤基质逐步失去胆脂瘤侵蚀行为能力,去除或者保留胆脂瘤基质对术腔上皮化无影响。
陈凤义胡洪瑛顾晓李蓉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胆脂瘤基质
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一家系26例
2013年
先证者(V23)女,6岁。因“先天性听力障碍,言语交流困难”来我院就诊。患者为语前聋,病情稳定,为非进展性听力损失,无耳呜、眩晕等症状,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刘金枝程洪波杨念林立强徐启云顾晓史轶超杨慎敏沈丽艳宋丹王挺王玮李钦李红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听力障碍家系言语交流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聋大家系的听力学特征及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格检查,抽取外周血;绘制系谱图,整理分析家系资料;提取外周血DNA。对2例家系患者进行已知耳聋致病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该家系共6代,可追朔的有122人,耳聋患者26例。系谱特征表现为世代连续传递,男女均可发病,且耳聋患者的后代有50%左右的发病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听力学表现为:先天性、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全频听力损失。已知的耳聋致病基因全外显子及线粒体DNA测序结果分析均无阳性发现。结论该耳聋家系为一个先天性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全频听力损失;初步分子遗传学筛查提示该家系可能为新基因突变所致病。
刘金枝程洪波杨念徐启云林立强顾晓李钦杨慎敏王挺孟庆霞王馥新王玮史轶超李红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听力检测耳聋基因突变家系
损毁外侧丘系背核对耳鸣小鼠下丘GAD67/NR2A表达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外侧丘系背核(dorsal nuclei of lateral lemniscus,DNLL)在耳鸣发生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听力正常的雄性C57B/6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每天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50 mg/kg,连续14 d;B组同A组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脑立体定位仪下右侧DNLL内注射10 mmol/L的红藻氨酸0.25μl造成化学损毁;D组同C组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前后检测各组小鼠ABR阈值、旷场、高架十字、强迫游泳、声刺激-跳杆反射等行为学指标;并于处理后第14 d,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下丘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NR2A)的表达含量。结果与处理前相比较,处理后①ABR:A组小鼠纯音32、16、8 kHz和click声反应阈值均明显升高(P<0.05),C组小鼠纯音32、16 kHz反应阈值显著升高(P<0.05),B组和D组反应阈值未见明显变化;②行为学:A组和C组小鼠旷场及高架十字迷宫行为指标均明显减少,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声刺激-跳杆反射中假阳性次数明显增加(P<0.05);而B组和D组上述行为学指标均无明显改变;③Western blot:A组小鼠下丘组织中GAD67表达明显降低,NR2A明显升高;C组小鼠DNLL损毁侧GAD67表达明显降低,NR2A无明显变化;DNLL未损毁侧NR2A表达明显升高,而GAD67无明显变化。结论损毁DNLL可以导致小鼠耳鸣,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对下丘抑制性神经递质的输入以下调下丘中GAD67的表达、同时上调NR2A的表达而实现的。
邬信芳马春蕾王雁鹏顾晓孙文凯孙卉高伟李钦
关键词:耳鸣下丘NR2A
喉癌患者多药耐药基因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 (MDR1mRNA)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mRNA)表达及其与喉癌患者某些特征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两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取喉鳞癌 2 3例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PCR)技术 ,在特定引物下进行PCR扩增 ,行凝胶电泳观察目的产物条带。结果  2 3例喉鳞癌中MDR1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 4 7.8% (11/2 3) ,MRP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 4 7.8% (11/2 3)。晚期 (T3 4)喉癌MRPmRNA阳性表达率 6 0 % (9/15 ) ,显著高于早期 (T1 2 )的 2 5 % (2 /8,P <0 .0 5 )。颈淋巴结转移与MRPmRNA的阳性表达明显相关 (6 /6 ,P <0 .0 1)。在喉癌组织中两种基因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等级相关检验 χ2 =0 .5 2 1,P >0 .0 5 )。结论 喉癌组织中MDR1mRNA及MRPmRNA阳性表达皆为 4 7.8% ,其中MRPmRNA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分级有关。
吕怀庆顾晓
关键词:喉癌抗药性基因表达
早期治疗爆震性耳聋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爆震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113耳)爆震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40例(58耳)于伤后3~12h内入院治疗,对照组40例(55耳)于伤后1~6月入院治疗。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均给予金纳多52.5mg、能量合剂每日静滴,辅以高压氧治疗,14d一疗程,据病情治疗1~3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9.66%,远高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爆震性耳聋早期治疗效果明显,无副作用。
顾晓张兰荣王云辉王现芝
关键词:爆震性耳聋金纳多
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杯状细胞凋亡的作用
2018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sIL-13Rα2)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AR组(B组)、sIL-13Rα2治疗组(C组),曲安奈德治疗组(D组)4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B、C、D组在建立AR模型后,分别于第4~10周于鼻腔滴入磷酸盐缓冲液(PBS)、sIL-13Rα2及曲安奈德;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操作.于最后一次滴鼻结束后24 h取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应用过碘酸-雪夫(AB-PAS)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及黏液分泌情况、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杯状细胞凋亡情况.应用ANOVA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LSD-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杯状细胞Bax阳性细胞率与凋亡细胞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比例明显增多,黏液分泌增加(0.956 7±0.980比0.0067±0.021,t=-6.853,P<0.05),而C组黏液高分泌受抑制;C和D组杯状细胞比值明显低于B组(0.639 00±0.831比0.956 7±0.980,0.661 90±0.657比0.956 7±0.980,t值分别为2.748、2.767,P值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和D组杯状细胞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组(0.880 2±0.125比0.568 7±0.953,0.938 4±0.200比0.568 7±0.953,t值分别为-2.292、-2.685,P值均<0.05).C和D组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B组(0.516 0±0.079比0.274 0±0.056,0.535 4±0.829比0.274 0±0.056,t值分别为-17.671、-2.225,P值均<0.05).杯状细胞表达Bax阳性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66,P<0.05).结论 sIL-13Rα2能诱导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3,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从而导致了杯状
李钦秦桂珍顾晓王雁鹏张礼忠尤翠平张美玲孙卉
关键词:杯状细胞细胞凋亡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的面神经和鼓索神经保护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有效保护面神经和鼓索神经的方法。方法 102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其中男65例,女37例,右侧72例,左侧30例。手术采取经耳后乳突进路轮廓面神经和鼓索神经,确定该神经的解剖标志后明视下予以保护,其中两例由于面神经、鼓索神经和外耳道骨壁的解剖关系变异使位于圆窗平面的面神经与鼓索神经之间的距离过窄而影响开窗,故将此部位鼓索神经周围的骨质磨除,使鼓索神经悬浮并推向前方,从而顺利行鼓阶钻孔电极植入。结果 102例患者的面神经和鼓索神经均得到了完整有效的保护,均一次顺利将电极植入鼓阶。结论经乳突进路轮廓面神经和鼓索神经的方法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安全有效,有望降低该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陈彦林吕怀庆李钦顾晓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面神经鼓索神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