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ICU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评估及干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及干预的现状,比较医护人员在疼痛评估、知晓以及缓解疼痛实施等方面的差异性,为新生儿疼痛管理及培训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40名医生和80名护士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腹/胸腔穿刺、ROP检查、腰椎穿刺被认为是疼痛较重的项目;医生和护士对肌肉注射、经口鼻负压吸引、PICC置管、气管插管的疼痛程度评估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疼痛知识的知晓率,医生为59.5%,护士为57.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缓解疼痛措施的实施率,医生为41.3%,护士为4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人员对诊疗操作的疼痛评估存在差别,疼痛相关知识的知晓及缓解疼痛的措施实施不足,仍需加强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
- 方晓玲陈君钟春霞
- 关键词:新生儿疼痛知晓
- 新生儿科三年危急值数据纵向分析及护理人员的知晓情况调查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纵向分析危急值数据,了解危急值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危急值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13-2015年度的危急值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同时问卷调查护士对危急值的知晓情况。结果 3年间共报告3 951例危急值,占比较高的检验指标为血糖、血钾、血培养、血钙及APTT。血常规中PLT以及Hb以低于检测阈值为主,血生化中Ca^(2+)、Na^+、Glu以低于检测阈值为主,而血K+和TBil以高于检测阈值为主。不同年度间确认时间有降低趋势(P<0.05)。50%的调查对象可以正确回答8~10个常用检验指标的危急值阈值,60%熟悉掌握危急值处理流程,95%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急值对于临床诊疗工作意义重要。结论定期回顾性分析危急值数据,有助于临床诊断以及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 方晓玲陈君钟春霞
- 关键词:危急值新生儿护理人员
- 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检验危急值数据的主成分回归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危急值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危急值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生儿科2013年至2015年的危急值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及主成分回归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3919例危急值报告,构成比最高的指标依次为血糖(35.8%)、血清钾离子(13.5%)和血细菌培养(11.5%)。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4.20%,分别代表新生儿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状态、血清离子异常以及感染过敏早期阶段。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检验危急值数据进行分析,为医护人员利用危急值数据判断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可以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 陈君方晓玲陈慧欧阳学军钟春霞王斌
- 关键词:危急值新生儿主成分分析
-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与PICC尖端位置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改变和体质量、身长、上肢长以及胸围等增长的相关性,建立导管位置预测方法。方法纳入极低出生体重儿42例,置管当天以及置管后1个月测量体质量、身长、上肢长、上臂围以及胸围等数据,置管后1个月通过胸部X线摄片判断导管尖端位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尖端位置的影响因素。结果 95.2%患儿PICC尖端发生移位;不同穿刺位置的尖端位置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尖端位置改变情况与上肢长增长率显著相关(P<0.01),上肢长增长1%,尖端位置向远离心脏方向移动0.15个椎体。结论上肢长增长率是PICC尖端位置改变的影响因素,可以作为位置预测的良好指标。
- 方晓玲陈君宋霞梅黄朝梅钟春霞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PICC上肢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