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利
- 作品数:50 被引量:142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研究
- 2017年
- 探究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随机收治的7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图。70例患者中,双侧发病8例,伴淋巴结转移48例。78个病灶中,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72个,等回声6个,纵横比≥1者43例,伴细小钙化者57个,血流丰富55个。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伴随细小钙化,纵横比≥1,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特征,能提高临床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价值。
- 贾永利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超声
- X线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技术研究
- 本文介绍了肺内占位性病变“X线引导连续可调式自动活检肺内占位性病变技术”,并对X线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技术进行了研究。
- 于泽峰贾永利王敏朱传清
- 关键词:X线检查穿刺占位性病变活检技术
- 文献传递
- ACDF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ACDF)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7年2月~2020年2月该院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44.91±4.92)岁;骨折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18例,ⅡA型10例,Ⅲ型4例,均采用ACDF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1.06±8.18)min,出血量(73.04±9.12)mL,住院时间(5.12±1.34)d,随访(18.81±4.01)个月。术后3~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骨折均愈合;术中1例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吞咽不适,2例发音异常;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合并脊髓损伤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ASIA分级较术前均显著提升。结论ACDF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以及植骨融合率,能显著减轻疼痛症状。
- 田野杨新明阴彦林张培楠贾永利
-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
- 15例弥漫性食管痉挛病人X线表现及主要症状分析
- 2006年
- 弥漫性食管痉挛为一种食管运动失调性疾病,其特征为食管中下段同一时间出现非推进性。持续性收缩。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以及一些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而造成误诊,或在X线检查中未加认真分析而忽视。患者病情反复,多处就医,加重了其心理及经济负担,所以明确该病诊断,以便合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对15例确诊为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的X线表现及主要症状分析如下。
- 孙学术周雅姣刘宏玉贾永利
- 关键词:弥漫性食管痉挛症状分析X线表现病人X线检查病情反复
- 肱桡关节在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后的生物力学变化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ligament,MCL)前束在不同状态下(完整、部分断裂、完全断裂)肱桡关节的生物力学指标,探讨MCL前束在不同状态下对肱桡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应用人体肘关节标本,将压敏胶片(pressure sensitive film)置入肱桡关节间隙,测量MCL前束在不同状态下(完整、部分断裂、完全断裂)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肱桡关节内的生物力学指标,即压强和关节接触面积;根据MCL前束的不同状态将标本分为前束完整组(1组)、前束部分断裂组(2组)及前束完全断裂组(3组),每组20个标本,将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内比较,各组在30°、60°时的压强均高于0°,到90°时略有降低,但仍高于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30°、60°时3组的压强高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90°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1组、2组和3组在30°、60°、90°时接触面积均少于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30°、60°时3组的接触面积少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90°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前束在肘关节外翻稳定当中意义重要,损伤或断裂后可造成肘关节不稳定,造成肱桡关节内压强增大、关节接触面积减小。肘关节在伸直位时,肘关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比屈曲位时可承受更大的外翻应力。
- 张培楠武娜张鑫贾永利杨新明马朋朋
- 关键词:肘关节侧副韧带生物力学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背景:随着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采取手术干预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提高手术治愈率、防范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发生是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9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与术后未复发的2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后是否接受了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合并脊柱外布病情况、术前是否患有其他内科疾病、术后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改善营养状况、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术中清除彻底病灶、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关键。
- 杨新明贾永利
- 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复发
- 超前镇痛对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在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术中应用的早期镇痛效果。方法纳入自2014-11—2017-09行腰椎后路减压、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8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观察组43例采用超前镇痛措施(麻醉诱导后、切开皮肤前15 min肌肉注射10 mg地佐辛),对照组43例不采用超前镇痛措施。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6、12、24 h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追加地佐辛与盐酸哌替啶的例数和剂量也更少,臀部抬离床面开始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注射地佐辛超前镇痛可明显缓解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止痛药的用量,而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张培楠杨新明张瑛贾永利张振梁庞永鹏姚尧王彪
- 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腰椎后路手术超前镇痛地佐辛
- 一期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体系在布病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布病脊柱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布病脊柱炎患者44例,均行一期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32~65岁,发病时间3~7个月。病变位于胸腰段2例、腰椎32例、腰骶段10例。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2)比较术前与术后3、6、9、12个月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等炎性指标和腰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3)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和体质量指数(BMI);(4)影像学评估脊柱稳定性、炎性控制、脊髓神经受压、植骨融合、邻椎退变情况。结果本组4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个体化药物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均无损害,术后3~9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其中28例为病椎置钉患者,术后18~26个月取出脊柱内固定物并行组织学检查,未见炎性表现。(1)患者手术时间70~120(80±10)min,出血量200~400(250±20)mL。(2)患者ESR、CRP、VAS及ODI评分术前为(55.42±11.42)mm/1 h、(55.40±17.56)mg/L、(6.56±1.33)分、68.84%±4.55%,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58、92.54、54.28、165.48,P值均<0.001)。术前RBPT阳性44例,术后3、6、9个月分别为6、1、0例。(3)末次随访,术前16例神经功能损害均得到改善,ASIA分级由C级6例、D级10例,改善为D级1例、E级15例;患者BMI由术前(16.8±0.2)kg/m^(2)改善为(23.5±1.8)kg/m^(2),营养状态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31)。(4)随访X线检查显示,椎弓根钉在病椎固定及正常椎体上固定的把持力好,无松动、断裂、脱钉情况,脊柱稳定,椎间植骨颗粒无吸收、无脱落,植骨融合时间3~9个�
- 杨新明贾永利张瑛阴彦林张培楠田野姚尧陈丽星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椎炎个体化药物治疗
- 老年人布鲁杆菌脊椎炎患者的临床报道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布鲁杆菌脊椎炎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45例老年布鲁杆菌脊椎炎患者,人院前均误诊为脊柱结核,人院后经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所有患者均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及高压氧辅助治疗,其中19例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6例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组)。本组患者治疗后均行随访和疼痛评分、实验室检测、影像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12个月随访,非手术组治愈17例,改善2例,无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手术组26例,治愈24例,改善2例,植骨均愈合,脊柱稳定,无断钉、断棒、复发及窦道形成。疼痛评分显示,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使疼痛评分值逐渐降低即有效的缓解疼痛,但手术组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解除疼痛效果方面均优于非手术组(P〈O.05)。手术组比非手术组治疗早期使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降低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阴性。随着时间推移非手术组治疗方法可使椎体炎症浸润和椎间隙感染逐渐吸收,但疗程长,且在时间和影像学改变方面无手术组效果明显(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手术组早期治愈率优于非手术组(P〈O.05)。结论老年布鲁杆菌脊椎炎诊断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规范化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治愈率,适时手术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特别是解除疼痛、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促进早期康复均具有优越性。
- 杨新明石蔚张磊杜雅坤任义行孟宪勇胡长波贾永利王耀一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症
- 豨莶草对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基于白细胞介素(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炎症轴探讨豨莶草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豨莶草组、豨莶草+IL-23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大鼠形态并称量体质量,运用水容积法测定大鼠足趾肿胀度、5级评分法测关节炎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HE)检测滑膜组织形态学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IL-23、IL-17、IL-6、IL-22、IL-21含量及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Th17细胞百分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IL-23、IL-17、IL-6、IL-22、IL-21含量及mRNA水平、Th17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豨莶草组大鼠体质量升高,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IL-23、IL-17、IL-6、IL-22、IL-21含量及mRNA水平、Th17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5);与豨莶草组相比,豨莶草+IL-23组大鼠体质量降低,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IL-23、IL-17、IL-6、IL-22、IL-21含量及mRNA水平、Th17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结论豨莶草可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轴从而降低炎症水平,实现对CIA大鼠的治疗。
- 贾永利杨新明张培楠孟宪勇胡长波阴彦林
- 关键词:豨莶草胶原诱导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