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雪

作品数:62 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蛋白
  • 11篇肿大
  • 11篇甲状腺
  • 11篇甲状腺肿
  • 11篇甲状腺肿大
  • 10篇海藻
  • 10篇海藻玉壶汤
  • 8篇甘草
  • 7篇心肌
  • 7篇水银
  • 6篇毒性
  • 6篇应激
  • 6篇蒙药
  • 5篇肾毒
  • 5篇模型大鼠
  • 4篇电针
  • 4篇心肌细胞
  • 4篇血管
  • 4篇抑郁

机构

  • 62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内蒙古医科大...
  • 4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中国康复研究...
  • 2篇西藏藏医学院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黔南民族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新疆克拉玛依...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宁波卫生职业...
  • 1篇北京京煤集团...
  • 1篇西藏藏医药大...

作者

  • 62篇于雪
  • 23篇范盎然
  • 15篇钟赣生
  • 14篇柳海艳
  • 10篇王旭
  • 10篇修琳琳
  • 9篇陈绍红
  • 9篇李娜
  • 8篇张月
  • 8篇佟海英
  • 7篇陈丰
  • 6篇胡京红
  • 6篇刘敏
  • 6篇王淑艳
  • 5篇张晨
  • 5篇呼日乐巴根
  • 5篇李婧
  • 5篇高洁
  • 4篇李卫红
  • 4篇刘燕

传媒

  • 8篇中华中医药杂...
  • 7篇世界中医药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草药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环球中医药
  • 2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5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异常增殖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抑制异常增殖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LS180上清液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体外共培养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CV304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其受体(b FGFR)、HSPG2、p53、c-myc mRNA水平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VEGF、VEGFR(KDR)、b FGF、b F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共培养细胞模型中,0.66、0.33 mg/L浓度的HSYA对血管生成促进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b FGF及其受体b FGFR和癌基因c-myc及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多糖HSPG2的mRNA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对抑癌基因p53 mRNA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0.66、0.33 mg/L浓度的HSYA对血管生成促进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b FGF及其受体b FGFR的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HSYA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共培养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控VEGF及其受体、b FGF及其受体、HSPG2、c-myc和野生型p53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揭示HSYA可能是潜在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王熙熙王景景王旭范盎然于雪胡京红解华徐莹莹刘丽臧宝霞张前
关键词: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
远近配穴电针对自体髓核移植大鼠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环磷酸腺苷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远近配穴针刺对自体髓核移植腰痛大鼠机械缩爪阈和脊髓中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 38 MAPK)及环磷酸腺苷(cAMP)表达的影响,为理解不同针刺处方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全穴组、近穴组和远穴组,每组13只,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方法建立腰痛模型。全穴组电针双侧腰5(L 5)"夹脊""大肠俞""委中"和"昆仑",近穴组电针双侧L 5"夹脊"和"大肠俞",远穴组电针双侧"委中"和"昆仑"。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7d。于术前1d和术后3、5、7d观察大鼠行为学和机械痛阈值;于术后8d,取脊髓L 4-L 6节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测定p 38 MAPK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A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在术后3d表现出明显痛觉过敏,持续至术后7d;与模型组比较,3个针刺组机械痛阈变化百分率提高(P<0.01);全穴组、近穴组痛阈升高趋势优于远穴组(P<0.01,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脊髓p38MAPK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近穴组、远穴组、全穴组p 38MAPK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以近穴组最为明显,全穴组次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脊髓cAMP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近穴组、全穴组cAMP表达下降(P<0.01,P<0.05)。结论:远部取穴、近部取穴和远近配伍取穴电针均能对内源性髓核刺激导致的腰痛模型大鼠7d内痛阈和脊髓p 38 MAPK、cAMP(除远穴组外)表达产生调节作用,近部取穴和远近配伍取穴调节作用更加明显。
龙贤齐王旭任秀君于雪图娅唐玉秀
关键词:电针镇痛脊髓环磷酸腺苷
三七、栀子有效组分给药的APP/PS1小鼠血清神经递质与行为学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三七、栀子有效组分及配伍给药对APP/PS1小鼠血清中乙酰胆碱和五羟色胺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行为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APP/PS1小鼠随机分成转基因模型组(Tg)、三七总皂苷组(PNS)、栀子苷组(GP)、配伍组(PNS+GP),同窝非转基因小鼠为野生型组(WT),从4月龄开始,以自主进食的方式,分组给药3个月,7月龄时,进行八臂迷宫测试和血清中乙酰胆碱及五羟色胺含量的检测。结果:(1)乙酰胆碱含量测定结果,与野生型组相比,转基因模型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三七总皂苷组、栀子苷组可以显著升高转基因模型组的乙酰胆碱含量(P<0.05)。(2)五羟色胺含量测定结果,与野生型组相比,转基因模型组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七总皂苷组、栀子苷组和配伍组对转基因组的五羟色胺含量有升高趋势,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八臂迷宫测试中小鼠进入食物臂的时间百分比与血清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成正相关(r=0.35,P<0.05),与血清中五羟色胺的含量没有相关性(rs=0.16,P=0.39)。结论:三七、栀子有效组分及配伍给药对APP/PS1小鼠血清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有调节作用,APP/PS1小鼠血清中乙酰胆碱的含量与八臂迷宫行为学测试体现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成正相关。
王旭李娇王峰谭琰闫琰张琦于雪范盎然华茜
关键词:乙酰胆碱三七总皂苷栀子苷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学
基于NLRP3信号通路探讨清开灵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明确清开灵口服液对CCl4大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domain 3,NLRP3)炎症小体通路揭示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开灵口服液组(QKL组),应用CCl4灌胃的方法建立中毒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设置4周与8周两个时间点。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肝、脾指数;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与胶原纤维增生情况;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tion,GSH-Px)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肝组织NLRP3、衔接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daptor protein apoptosis-related dot-like protein,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α-SMA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4周与8周模型组肝脾指数及AST、ALT、T-BIL、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GSH-Px活力显著下降(P<0.01),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α-SMA、NLRP3、ASC、Caspase-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肝组织形态结构紊乱,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更加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同期清开灵组均可明显降低肝脾指数及血清AST、ALT、T-BIL含量和HYP含量(P<0.05),提高GSH-Px活力(P<0.05,P<0.01),抑制TNF-α、IL-1β合成(P<0.01,P<0.05),减轻肝组织结构紊乱和炎细胞浸润,抑制胶原纤维增生,抑制α-SMA蛋白表达(P<0.05),NLRP3、ASC和Caspase-1在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呈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
王珊珊白俊杰于雪于雪范盎然杜庆红
关键词:清开灵口服液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Necroptosis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采用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结合z-VAD-FMK(Benzyloxyearbonyl-Val-Ala-Asp-fluoromethylketone,z-VAD-FMK)干预,探索一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Necroptosis模型。方法:首先利用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氧糖剥夺及复氧复糖方法,筛选出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点。在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予Casepase抑制剂z-VAD-FMK 20μmol/L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Annexin V-FITC/PI(Propidium Iodide)双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方式。结果:确定氧糖剥夺2 h复氧复糖8 h,作为拟缺血再灌注时间点;z-VADFMK作用于拟缺血再灌注损伤BMECs后,细胞活性无统计学意义;z-VAD-FMK干预组在电镜下呈现明显的Necroptosis特征;流式检测显示,各象限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但Necroptosis特异性抑制剂Nec-1可显著降低Q2象限细胞比率,提示z-VAD-FMK干预抑制了细胞晚期凋亡,诱导了Necroptosis的发生。结论:z-VAD-FMK可诱导拟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Necroptosis,为以后研究缺血性脑中风necroptosis机制提供了细胞实验模型。
胡艳红雷洪涛王淑艳于雪张赛苏靖马家宝姜昭妍张凡万亮琴臧妍妍李芳赫李卫红
关键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NECROPTOSISZ-VAD-FMK缺血再灌注损伤
蒙药孟根乌苏(水银)-18味丸对大鼠肾汞蓄积及肾早期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孟根乌苏(水银)-18味丸对大鼠肾汞蓄积及肾早期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孟根乌苏(水银)-18味丸低剂量组[0.29 g·(kg·d)^(-1)]、中剂量组[1.47 g·(kg·d)^(-1)]、高剂量组[(2.9 g·(kg·d)^(-1)],孟根乌苏(水银)炮制品低剂量组[0.033 g·(kg·d)^(-1)],硫化汞组[17.39 mg·(kg·d)^(-1)]、氯化汞组[4.06 mg·(kg·d)-1],氯化亚汞组[7.06 mg·(kg·d)^(-1)],共8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适应1周后,灌胃给药15 d后分别计算肾脏指数,检测大鼠血清尿素、肌酐,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肾汞蓄积量;并于实验第7天和第15天,收集24 h尿液,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和pH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液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肾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factor,KIM-1)含量。结果:大鼠连续给药15 d后,与正常对照组和孟根乌苏炮制品低剂量组比较,氯化汞组、氯化亚汞组大鼠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肾脏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孟根乌苏-18味丸低剂量组,即临床常用剂量组大鼠肾脏出现了一定的病理损伤,表现为肾小球轻度肥大,肾小管上皮中度肿胀变性;孟根乌苏-18味丸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肾脏也出现了一定损伤,硫化汞、氯化汞、氯化亚汞组大鼠肾病理变化更显著。与正常对照组和孟根乌苏炮制品低剂量组比较,氯化汞组和氯化亚汞组大鼠肾汞蓄积量显著升高(P<0.01);给药7d和15 d后,孟根乌苏-18味丸各剂量组尿蛋白和尿液NAG、β2-MG、RBP和KIM-1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7 d后,氯化汞组尿蛋白有升高趋势,尿液β2-MG含量显著升高(P<0.01),给药15 d时,尿蛋�
佟海英范盎然于雪张月乌吉斯古冷李婧呼日乐巴根
关键词:尿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
小青龙汤对变应性鼻炎两种不同豚鼠模型Th1/Th2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对单纯型和肾阳虚复合型两种单纯过敏性鼻炎模型组进行干预,观察模型豚鼠的局部过敏症状、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和组织中RNA的变化,分析小青龙汤对两种模型Th1/Th2平衡的影响,评价小青龙汤对不同过敏性鼻炎模型...
纪雯婷潘利叶刘敏范盎然于雪胡京红王庆国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小青龙汤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含反药组合的海藻玉壶汤中不同品种海藻与甘草配伍应用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肝脏的影响
目的:探讨含反药组合的海藻玉壶汤中不同品种海藻与甘草配伍应用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海藻玉壶汤(海蒿子)组、海藻玉壶汤(羊栖菜)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灌服丙硫氧嘧啶复...
刘殿娜陈丰于雪修琳琳柳海艳陈绍红高洁李娜张晨钟赣生
关键词:羊栖菜甘草海藻玉壶汤肝脏
基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葛花、枳椇子及其配伍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观察葛花、枳椇子及其配伍对急性酒精性肝病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开展其他酒精性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采用一次性灌胃给予56%(V/V)红星二锅头酒(12 mL·kg^(-1))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20只雄性ICR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葛花组、枳椇子组、葛花-枳椇子1∶1组、葛花-枳椇子1∶2组、葛花-枳椇子2∶1组,每组15只。各给药组按10 mL·kg^(-1)预防性灌胃相应药物3 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按12 mL·kg^(-1)分别灌胃给予二锅头酒,于酒后12 h处死小鼠,并观察药物对小鼠肝功能、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相关各指标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Keap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花-枳椇子2∶1组小鼠ALT、AST和ALP水平显著减低(P<0.01),肝脏组织中MDA、ROS水平均显著减低(P<0.01),GSH、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脂肪变损伤均减轻,显著上调Nrf2 mRNA及蛋白表达(P<0.01),显著下调Keap1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葛花、枳椇子及其配伍组合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肝脏内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恢复并上调由乙醇所破坏的肝脏氧化平衡有关,从而有效遏制酒精性肝病的发展。
许皖李娜李娜柳海艳修琳琳于雪陈绍红
关键词:葛花枳椇子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血脂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血脂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各n=6),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1组、电针2组(n=18)。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6周制备高脂血症模型。6周后电针1组接受电针双侧"丰隆"穴干预,每天1次,连续7 d。第50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术后电针1、2组均电针"百会"和双侧"丰隆",每天1次。术后1 d检测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术后1、7、14 d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患侧大脑β-NGF和TrkA蛋白表达。结果术后,模型组TC、TG、LDL升高,HDL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术后7 d电针1、2组TG降低(P<0.01);术后14 d电针1组LDL降低(P<0.05),电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降低(P<0.05),电针1、2组大鼠左侧大脑梗死体积减小(P<0.01),且电针1组梗死体积小于电针2组(P<0.05)。术后1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和络氨酸蛋白激酶(TrkA)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7 d后恢复至正常;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组β-NGF和TrkA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并且持续升高至术后14 d。结论在高血脂阶段针刺干预,可通过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作用优于脑缺血后针刺治疗。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在于针刺"丰隆"与"百会"穴促进了β-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
于若凡于雪任秀君
关键词:脑缺血Β-神经生长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