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炳

作品数:11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T2
  • 3篇椎间盘
  • 3篇颈椎
  • 3篇颈椎间盘
  • 3篇MAPPIN...
  • 2篇软骨
  • 2篇退行性
  • 2篇退行性变
  • 2篇椎间盘退行性...
  • 2篇细胞
  • 2篇颈痛
  • 2篇颈椎间盘退行...
  • 2篇T1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颅内出...

机构

  • 11篇青岛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1篇张炳
  • 10篇王国华
  • 5篇方明
  • 4篇刘鸿雁
  • 4篇高健
  • 3篇王钦习
  • 3篇赵敏
  • 2篇王春国
  • 1篇刘增胜
  • 1篇王鹏
  • 1篇王娟
  • 1篇梁宗辉
  • 1篇杨玲
  • 1篇刘增胜
  • 1篇方明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2 mapping成像在评价颈痛患者颈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应用T2 mapping成像技术定量测量颈椎间盘T2值,分析颈痛患者颈椎间盘T2值与性别、年龄、位置以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的关系,探讨T2 mapping成像在评价颈痛患者颈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
张炳
关键词:颈椎间盘退变
文献传递
3.0 T MR T1 ρ及T2 mapping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通过对56例患者(A非症状组27例与B症状组29例)采用颈椎MRI T2WI、T1ρ及T2 mapping序列检查,探讨3.0 T MR T1ρ及T2 mapping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56例受检者280个椎间盘Pfirrmann Ⅱ、Ⅲ级(退变早期)占比最高(73.57%)。T1ρ及T2 mapping序列可敏感观测椎间盘退变程度(P均<0.01)。T1ρ值在前纤维环(AAF)、髓核(NP)及后纤维环(PAF)区均与Pfirrmann分级间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648、-0.736、-0.738,P均<0.01);T2 mapping值在AAF、NP、PAF区均与Pfirrmann分级间呈弱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9、-0.450、-0.352,P均<0.01)。随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T1ρ及T2 mapping值呈下降趋势,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1ρ值能明显区分椎间盘退变各期(P均<0.01);T2 mapping值在区分正常与退变早期椎间盘时无统计学差异(P=0.334)。Pfirrmann分级与年龄呈正相关(r=0.683,P<0.01)。T1ρ值、T2 mapping值均与年龄呈低度负相关(r分别为0.492、-0.548,P均<0.01)。T1ρ、T2 mapping序列都能敏感鉴别症状性退变(P值均<0.01)。非症状组的T1ρ及T2 mapping值均较症状组高。T1ρ值在C2-3~C5-6髓核区域曲线下面积较同一节段的T2 mapping小,C6-7 T1ρ较T2 mapping值大。MRI测量T1ρ及T2 mapping值可量化评估颈椎间盘退变及其与年龄、不同节段的相关变化,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作为评估早期颈椎间盘退变的重要补充序列。
张素芳张炳王国华方明刘增胜赵鸿飞梁宗辉张德剑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退化T2MAPPING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CT影像学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数目:12例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形态、大小:10例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例呈轻度分叶状,平均最大径6.8cm。病灶密度:CT平扫大部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密度均匀者7例,其中2例有假包膜;密度不均匀5例,未见假包膜,其中1例病灶内见散在点状、条状钙化,3例病灶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病灶内见星芒状瘢痕。增强扫描:1例呈"快进快出"式强化,10例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1例呈"慢进慢出"式强化,所有肿块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所有病灶均未见肾周组织受侵、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动态CT增强扫描所示的轻-中度持续性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健张中收赵敏张炳方明王国华
关键词:肾嫌色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SWI联合D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技术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经临床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行头部MRI检查,包括常规MRI(T1WI、T2WI、T2Flair)及功能成像SWI和DWI,比较各序列影像学征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58例新生儿中,常规MRI扫描检出颅内出血为27例,而SWI序列发现38例;T1WI、T2WI及T2Flair发现出血灶数量分别为56、45和24个,SWI检出的颅内出血灶共147个,明显多于常规序列,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WI对颅内出血病灶检出率较常规MRI有明显优势,而DWI对颅内早期脑白质损伤病灶方面更为敏感。常规MRI扫描联合应用SWI及DWI功能成像扫描技术更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脑出血或脑出血并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并有利于对治疗进行指导以及评估预后。
倪臣美刘鸿雁张炳王国华王春国
关键词:颅内出血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脾肾静脉分流的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研究脾肾静脉分流的有无,评价脾肾静脉分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6例肝硬化患者根据脾/胃-肾分流的有无将所筛选患者分成A、B两组,比较两组门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管径平均值和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无差别。结果:A组即有脾肾静脉分流患者为40人,B组即无脾肾分流患者为106人,脾肾静脉分流的发生率约为27.4%;两组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4>χ~2_(0.05,2)=5.99,P<0.05);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与脾肾分流的有无呈显著相关性(P=0.01<0.05)。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能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缓解其严重程度,在门静脉高压行分流术时可以利用已存在的脾肾静脉分流道,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
张灿环刘鸿雁张炳高健王国华方明王钦习
关键词:肾静脉脾静脉血管造影术
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primary synovial osteochondromatosis,PSOC)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OC共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行CT平扫28例,MRI平扫12例。结果 X线平片主要见关节内多发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游离体、悬垂体影,多层螺旋CT平扫可更清晰显示关节和滑囊内较小的游离体、增厚的滑膜及关节腔积液。MRI可见未钙化的滑膜软骨瘤结节,并可清晰地显示软骨、滑膜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结论 X线平片和CT可以清楚显示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对于PSOC MilgramⅡ、Ⅲ期有重要诊断价值;而对于其Ⅰ期病例的未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X线平片和CT难以显示,MRI则往往能够清楚显示,从而可望做出正确诊断。因而影像学在本病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敏王钦习高健张炳王国华
关键词:滑膜骨软骨瘤病磁共振成像
隐匿性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最佳检查时间段的研究被引量:36
2016年
目的探寻隐匿性肋骨骨折(ORF)多层螺旋CT的最佳检查时间段,为法医鉴定伤情及临床诊治肋骨骨折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分析5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影像资料,于伤后10天内行首次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经薄层重建VR及MPR显示为ORF,并于伤后20-50天内复查多层螺旋CT,比较伤后不同检查时间诊断的隐匿性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诊断肋骨骨折数的差异。结果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检查,被诊断ORF的数目往往不同,受伤后21-40天复查的结果与首次检查结果显示的ORF的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伤后21-40天复查多层螺旋CT,根据骨痂的病理生理变化,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地显示ORF,21-40天为诊断ORF的最佳时间段。
王春国杨玲张炳王国华倪臣美
关键词:隐匿性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
T2 mapping成像在评价颈痛患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应用T2 mapping成像技术定量测量颈椎间盘T2值,分析颈痛患者颈椎间盘T2值与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因颈痛症状来我院行MRI检查的46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0.9±11.9)岁。采用GE Discovery MR750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矢状位T2 mapping扫描。测定C2/3~C6/7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的T2值,与NPQ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间盘髓核区T2值与NPQ评分总百分比呈负相关(r=-0.388,P<0.01),并分别与量表第一、二、三、四、七项呈负相关(P<0.05)。颈椎间盘前、后纤维环区T2值与量表评分总百分比无相关性(P>0.05)。NPQ量表评分总百分比分别与C4/5、C5/6、C6/7椎间盘髓核区的T2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T2 mapping成像是一种定量评价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的影像学方法,可无创性定量评价颈痛患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的颈痛程度,并可对颈椎间盘早期退行性变作出前瞻性评价,对颈痛患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张炳王鹏王国华王姝慧方明赵鸿飞
关键词: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痛
3.0 T MR IDEAL-IQ序列在慢性冈上肌肌腱损伤中脂肪浸润的定量评估价值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采用3.0 T MR IDEAL-IQ技术定量测量冈上肌脂肪分数(FF)值,并分析冈上肌FF值与冈上肌肌腱损伤程度(TTS)、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症状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57例有肩关节临床症状的患者或志愿者,进行肩关节MRI常规序列扫描及IDEAL-IQ序列斜矢状位扫描。按照常规MRI上TTS表现分为正常组、退变组、部分撕裂组和完全撕裂组。通过后处理软件测量冈上肌FF值,并对冈上肌FF值与冈上肌TTS及受试者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冈上肌完全撕裂组、年龄≥51岁、BMI≥30 kg/m^2、女性和较长的症状持续时间的亚组中可以观察到较高的冈上肌FF值,冈上肌FF值与冈上肌TTS、年龄、性别及BMI之间存在相关性(r=0.84、0.59、0.21、0.34),但和症状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IDEAL-IQ可以实现慢性冈上肌腱损伤中脂肪浸润的定量研究。
王娟张振王国华王国华方明方明
关键词:冈上肌腱脂肪浸润
颌骨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颌骨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成釉细胞瘤及2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成釉细胞瘤以多房型多见,颊舌侧的膨胀更明显,且多向唇颊侧膨胀,常见邻牙牙根截断状吸收。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以单房分叶型多见,易沿下颌骨长轴生长,少有牙根吸收。结论: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各自具有一定的CT特点,CT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张炳刘鸿雁王国华王钦习方明刘增胜
关键词:颌骨成釉细胞瘤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