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龙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电离层
  • 6篇GPS
  • 5篇电子含量
  • 5篇总电子含量
  • 4篇电离层扰动
  • 3篇单点定位
  • 3篇卫星
  • 3篇精密单点定位
  • 2篇中尺度
  • 2篇接收机
  • 2篇海啸
  • 2篇GNSS
  • 2篇GPS网
  • 1篇低轨
  • 1篇低轨卫星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激发
  • 1篇定位技术
  • 1篇多路
  • 1篇多路径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 5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2篇唐龙
  • 6篇张小红
  • 3篇吕翠仙
  • 3篇郭博峰
  • 3篇高攀
  • 2篇李哲
  • 1篇郭斐
  • 1篇朱锋
  • 1篇林晓静
  • 1篇郑凯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测绘信息与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GPS网观测反射海啸波引发的电离层扰动被引量:2
2017年
震中产生的海啸波传播到海岸或者遇到水下障碍时会发生反射,从而形成反射海啸波.本文利用稠密的日本GEONET网,首次在电离层扰动图中观测到2011年3月11日Tohoku地震引发的反射海啸波信号.观测到的电离层扰动与海平面的反射海啸波具有相似的波形、水平速度、方向、周期以及到达时间等传播特征,表明观测的电离层扰动为反射海啸波所引起,本文的观测结果表明反射海啸产生的大气内重力波也能向上传播到电离层与等离子体作用.
唐龙郭博峰郑凯
关键词:GPS总电子含量电离层扰动
基于PPP技术估计的接收机P1-P2码偏差研究
2011年
提出了基于PPP技术估计接收机P1-P2码偏差的方法,并对全球分布IGS跟踪站的P1-P2码偏差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获取的P1-P2码偏差精度在中高纬度地区优于1dm,在低纬度地区为1~2dm。
唐龙吕翠仙高攀林晓静
关键词: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接收机
COSMIC低轨卫星GP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估计被引量:5
2014年
GP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是利用COSMIC低轨卫星观测值反演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一项重要误差源.本文将COSMIC卫星轨道高度以上的电离层作为一个单层,采用球谐函数来参数化电离层TEC值,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同时估算电离层球谐系数和DCB参数.运用这种方法对2012年12月份的所有COSMIC卫星GPS接收机DCB进行了解算,并与COSMIC数据分析与档案中心CDAAC提供的产品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2012年12月期间,估计的接收机DCB与CDAAC结果符合的较好,二者DCB变化趋势相近,DCB差值的RMS值在2TECU以内,且最大绝对差值小于3TECU;此外,本文计算的接收机DCB估计误差主要分布在0.2~0.4TECU之间,具有较高的内符合精度.
张小红唐龙
关键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利用GPS TEC探测2015年尼泊尔地震激发的电离层扰动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尼泊尔周边区域6个IGS GPS跟踪站数据,对2015-04-25尼泊尔地震激发的电离层扰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后,尼泊尔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存在不同频率的电离层扰动,扰动中心频率约为3mHz和4mHz。前者发生在震中附近1 000km左右的范围,后者范围达2 000km,推断其分别为地震破裂产生的声重波信号以及瑞利波向上传播到电离层所激发的异常扰动信号。联合两个频率扰动信号,根据观测的扰动位置以及经验扰动速度反演震中位置,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李哲唐龙张小红
关键词:GPS电离层扰动总电子含量震中位置
精密单点定位估计GPS卫星的P1-C1码偏差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给出了利用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估计GPS卫星P1-C1码偏差的数学模型,并以BRUS、GODE、SHAO和NIST四个跟踪站2010年10月份一个月的观测数据为例,采用PPP方法计算了所有GPS卫星的P1-C1码偏差,并与欧洲定轨中心提供的P1-C1码偏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个站估计的P1-C1码偏差精度均可达到几个厘米。一个月的计算结果表明:卫星的P1-C1码偏差在一个月内变化平缓。
唐龙张小红吕翠仙高攀
关键词:PPPGPS卫星稳定性
利用Allan方差分析GPS非差随机模型特性被引量:17
2015年
非差GPS定位中,通常采用以观测值服从高斯白噪声条件的估计准则进行参数求解。研究表明卫星端误差、传播路径误差、测站环境误差等会破坏观测值的白噪声特性,并且未模型化误差同样具有不利影响。这不仅破坏了估计准则的假设条件,而且部分非白噪声有可能被状态参数吸收,影响估计的准确性。本文将观测值白噪声、有色噪声和未模型化误差一同纳入GPS非差随机模型,以验后残差来表征GPS数据的随机特性,进行Allan方差分析,研究噪声成分及其参数。结果表明,GPS非差噪声组合主要为WN+GM,相位白噪声为2.392mm,GM过程噪声为4.450mm/s,相关时间为52.074s,伪距白噪声为0.936m,GM过程噪声为0.833m/s,相关时间为14.737s,相位的GM过程噪声与卫星相关性较大,而其余噪声则与测站相关性较大,大量分析结果表明GPS非差随机模型并不服从高斯白噪声假设,有待精化。
张小红朱锋薛学铭唐龙
关键词:ALLAN方差GPS数据噪声参数
利用改进的SRTI法研究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现有单站电离层行波扰动指数(Single Receiver TID Index,SRTI)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时探测周期范围有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RTI方法,以提高探测扰动周期的适用范围.介绍了利用SRTI和改进的SRTI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的原理,从理论上分析比较了二者探测扰动周期范围的能力,并采用美国加州南部的5个IGS站2012年年积日189的GPS观测数据,对电离层扰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1∶30—23∶00LT时,扰动观测序列存在周期为15min和39min的扰动波,但是现有SRTI方法只探测到了前者,而改进的SRTI法很好地探测到了两个周期的扰动波,表明其对短周期和较长周期的扰动均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利用改进的SRTI法计算的扰动观测序列,应用傅里叶变换相位差分法估计了电离层扰动的传播参数,其结果总体上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这表明改进的SRTI法完全可以应用于电离层行波扰动的研究中,而且由于计算简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具有一定优势.
张小红唐龙郭博峰
关键词:GPS
利用北斗GEO卫星观测数据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GEO卫星的特点,给出了电离层扰动序列的提取方法以及扰动振幅、周期的获取方法,并根据实测的2012—04—16~2012—04—18的观测数据,对探测到的电离层扰动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号GEO卫星在2014—0417T12:30左右探测到扰动,5号GEO卫星和4号GEO卫星分别在2012—04—17T18:50~2012-04—17T20:45和2012—14—18T06:00~2012-04—18T07:23探测到扰动,探测的电离层扰动发生时间及扰动的振幅、周期等传播特性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而且提取的扰动序列不包含多谱勒效应的影响。
唐龙张小红
关键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海洋环境对GPS多路径效应影响分析
2019年
为了解海洋环境对GPS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基于海边两个测站的观测数据,利用Anubis软件对两测站多年、多天数据在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下受多路径效应影响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低卫星高度角时,随着卫星高度角的降低,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下的多路径误差都逐渐增大,且海洋环境下的多路径误差增幅明显大于陆地环境下的增幅。(2)当卫星高度角小于20°时,海洋环境下的多路径误差大于陆地环境下的多路径误差;当卫星高度角大于20°时,海面方向和陆地方向多路径误差差异较小。
牟哲晗郭博峰唐龙
关键词:海洋环境多路径效应GPS观测
精密单点定位在线GNSS数据处理精度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自动精密定位服务(APPS)、GPS分析定位服务(GAPS)、加拿大空间参考系统(CSRS)以及magicGNSS四个在线精密单点定位(PPP)网络数据处理软件,分别采用静态、静态模拟动态方式处理了若干国际GPS服务(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四个在线PPP定位服务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其精度。结果表明:不同的PPP在线定位服务的定位精度及其稳健性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能够满足静态mm^cm级,动态1~2 dm的定位精度。
高攀郭斐吕翠仙唐龙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