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州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梗死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改...
  • 1篇血压
  • 1篇血症
  • 1篇药物
  • 1篇震颤
  • 1篇肢体
  • 1篇肢体功能
  • 1篇肢体功能康复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酸血症

机构

  • 4篇徐州市肿瘤医...
  • 1篇镇江市第四人...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王海州
  • 1篇周蕊
  • 1篇黄全胜

传媒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期感染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关系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近期感染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及同期住院的5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的近期感染(2周内)发生率、感染部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近期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5.24%VS.8.93%,P〈0.05)。2组间感染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近期感染以呼吸道感染(64.86%)和胃肠道感染(18.92%)为主。结论近期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显著的临床相关性。
周蕊黄全胜王海州
关键词:脑梗死
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1年8月来本院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61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情况;同时,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Daily living ability,ADL)。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脑血管平均血流量(Mean cerebrovascular blood flow,Qmean)(观察组>对照组)、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blood flow velocity,Vmax)(观察组>对照组)、最小血流速度(Minimum blood flow velocity,Vmin)(观察组>对照组)、脉搏波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Wv)(观察组<对照组)、特性阻抗(Cerebrovascular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Zc)(观察组<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2组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ean)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2组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2组ADL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并发症(1例脑梗死、1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有9例并发症(2例脑梗死、3例脑血管痉挛、2例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为36.0%,2组差异显著(χ^(2)=9.252,P=0.002)。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通过介入治疗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王海州杨紫葵陈璐陈浩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介入治疗
震颤分析应用于帕金森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震颤分析应用于帕金森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对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5例帕金森病患者与5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均行震颤分析,对比2组一般资料及震颤分析特点,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定震颤分析对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准确性。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起病部位主要在单侧肢体,占70.91%(39/55),而特发性震颤患者起病部位在单侧肢体者占44.00%(2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患者静止性震颤占83.64%(46/55),高于特发性震颤患者(P<0.05);帕金森病患者姿势性震颤占63.64%(35/55),低于特发性震颤患者(P<0.05)。帕金森病患者静止性状态、姿势性状态下震颤频率均低于特发性震颤患者,交替比高于特发性震颤患者(P<0.05);帕金森病患者姿势性状态下细小无规律震颤低于特发性震颤患者(P<0.05)。经敏感度、特异度分析可见,患者在静止状态下震颤频率截断值为5.07,敏感度为0.851,特异度为0.70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为0.654~0.894;将震颤频率5.07 Hz作为参考值,阳性预测值为0.671,阴性预测值为0.855。患者在姿势状态下震颤频率截断值为5.71,敏感度为0.781,特异度为0.722,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为0.591~0.912;将震颤频率5.71 Hz作为参考值,阳性预测值为0.744,阴性预测值为0.759。结论:震颤分析对于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与特异性震颤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震颤频率是震颤分析中的有效价值判断指标。
王海州杨紫葵陈璐陈浩
关键词: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敏感度特异度
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合理运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和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降压药物,连续使用8周,并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肢体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记录2组病情加重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2、24、48周后观察组FMA和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病情加重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合理运用降压药物能够显著控制血压,改善肢体功能,降低复发率和加重率。
王海州隆卫娟
关键词:高血压降压药肢体功能康复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诊疗分析。方法:选取79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甲钴胺、Vit B6、叶酸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治疗,运用肠溶阿司匹林、甲钴胺、Vit B6、叶酸治疗等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显著。
王海州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