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解放军42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旋转刺激对大鼠的内毒素敏感性及脑干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旋转刺激对大鼠的内毒素敏感性及脑干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为海上环境下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仿制Crampton旋转刺激器建立大鼠模拟运动病模型。将10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旋转刺激组、内毒素损伤组、旋转刺激+内毒素损伤组。其中旋转刺激组仅给予旋转刺激90 min,内毒素损伤组给予3 mg/kg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内注射,旋转刺激+内毒素损伤组予内毒素腹腔注射后再接受旋转刺激。1生存率观察:每组20只,分别观察各组72 h内大鼠的一般状态及生存情况。2中枢神经递质测定:每组6只,检测腹腔注射后2 h时点的各组脑干组织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含量。结果172 h生存率比较,正常对照组和旋转刺激组均无大鼠死亡,内毒素损伤组的生存率为85%,明显高于旋转刺激+内毒素损伤组55%的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干组织的神经递质含量比较,旋转刺激组的Ach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毒素损伤组和旋转刺激+内毒素损伤组的变化不明显。旋转刺激组、内毒素损伤组以及旋转刺激+内毒素损伤组的NE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刺激可明显增加大鼠对内毒素损伤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脑干胆碱能和NE能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 房巍梁小燕姚橹周黎明曹云飞
- 关键词:内毒素损伤敏感性神经递质
- 电针合谷穴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合谷穴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神经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停跳CPR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1)CPR对照组(C组):右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2)甲硝阿托品处理组(A组):右侧脑室注射甲硝阿托品(5μg/kg);(3)单纯电针刺激处理组(E组):电针刺激合谷穴+右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4)电针刺激加甲硝阿托品处理组(EA组):电针刺激合谷穴+右侧脑室注射甲硝阿托品。其中每组8只大鼠用于神经功能观察,窒息时间5 min,分别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24、48、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12只大鼠用于生存率观察,窒息时间8 min,每隔2 h记录ROSC后72 h内的存活情况。结果 ROSC后24 h和48 h,四组间NDS评分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28,P=0.281;χ2=3.728,P=0.292)。ROSC后72 h,四组间NDS评分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0,P=0.033);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E组NDS评分高于C组(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E组、A组及EA组72 h生存率分别为25.00%(3/12)、66.67%(8/12)、16.67%(2/12)和33.33%(4/12)。组间比较显示:E组72 h生存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4,P=0.049)。结论电针刺激合谷穴可有效提高窒息大鼠CPR后的神经功能和生存率,其作用可能与激活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 房巍梁小燕庄永敬曹云飞周黎明
- 关键词:电针窒息心肺复苏神经功能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