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玲

作品数:40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纤维化
  • 11篇肝纤维化
  • 9篇骨髓
  • 6篇疗效
  • 6篇内皮
  • 6篇干细胞
  • 5篇易激综合征
  • 5篇源性
  • 5篇髓源性
  • 5篇综合征
  • 5篇祖细胞
  • 5篇内皮祖细胞
  • 5篇骨髓源性
  • 5篇肝纤维化大鼠
  • 5篇肠易激
  • 5篇肠易激综合征
  • 4篇症状
  • 4篇结肠
  • 4篇焦虑
  • 3篇直肠

机构

  • 20篇河南省人民医...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郑州大学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河南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理化分...

作者

  • 40篇兰玲
  • 17篇于静
  • 15篇刘博伟
  • 11篇袁媛
  • 11篇李定国
  • 9篇贾长河
  • 8篇陈玉龙
  • 8篇张昊
  • 7篇陈源文
  • 7篇孙超
  • 5篇谢甲贝
  • 4篇张建民
  • 3篇孙巧玲
  • 3篇张昊
  • 2篇贾百灵
  • 2篇胡俊杰
  • 2篇刘冉
  • 2篇李健
  • 2篇陈亚伟
  • 1篇胡颖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药品评价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焦虑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以及行直结肠扩张后血清皮质酮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内脏高敏感性是肠易激综合征( 1BS)症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焦虑可能与内脏高敏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焦虑对大鼠直结肠敏感性的作用以及血清皮质酮与内脏高敏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焦虑组两组,通过对大鼠行空瓶刺激2周建立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情绪应激模型。造模期间,观察大鼠的攻击、探究和修饰三种行为,对其进行情绪性行为学分析。造模结束后,以腹部回缩反射(AWR)评分为指标观察大鼠对直结肠气囊扩张(CRD)的反应性,评估内脏敏感性。然后将两组各随机分为扩张组和非扩张组,对扩张组行CRD ,并取血清,对血清皮质酮定量测定。结果空瓶刺激期间,同对照组相比,焦虑组探究、攻击行为明显增多,修饰行为减少(P <0 0 1)。焦虑组在2 0mmHg、40mmHg、60mmHg和80mmHg的扩张压力下的AW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焦虑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P <0 0 1) ,但各组扩张后皮质酮水平较扩张前仅有轻微升高,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焦虑对IBS内脏高敏起一定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并非单一通过下丘脑_垂体_肾上腺皮质系统(HPA轴)来实现,推测还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NE浓度的改变有关。
兰玲陈玉龙
关键词:内脏高敏感性皮质酮HPA轴
焦虑大鼠内脏敏感性评估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慢性情绪应激导致的焦虑对大鼠直结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7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验室完成。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焦虑组,每组16只,每天两次定时饮水,持续1周。定时饮水训练后,焦虑组在每天2次定时饮水期随机给予1次空瓶刺激10min,对照组在每天2次定时饮水期自由饮水,均持续14d。焦虑组大鼠即为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情绪应激模型。应激期间,观察两组大鼠的攻击、探究和修饰行为,行为出现即为1分,否则为0分。空瓶刺激10min内平均4次观察的总分为0~4分之间。造模结束后,以腹部回缩反射评分为指标观察两组大鼠对直结肠气囊扩张的反应性,大鼠接受的扩张压力依次为20,40,60,80mmHg(1mmHg=0.133kPa),分别维持压力不变2min,评估内脏敏感性,0~4分分别为大鼠在结肠扩张时无行为学反应到身体呈弓形,骨盆抬起。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为2组,每组16只,无脱失。①大鼠的情绪性行为反应:应激期间,焦虑组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探究和攻击行为,修饰行为很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2.61±0.25,3.29±0.31,0.33±0.17);(0.24±0.18,0.00±0.00,1.83±0.17),(t=24.648~42.028,P<0.01)犦。对照组则没有攻击行为的表现。②在大鼠的腹部回缩反射评分20,40,60和80mmHg的扩张压力下焦虑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犤2.00,3.00,4.00,4.00);(0.00,1.25,2.25,3.50),(T=136.0~172.0,P<0.01)犦。结论:空瓶刺激能诱发出明显的以焦虑为主的情绪性行为反应,而应激所致的焦虑能够增加大鼠的内脏敏感性。
兰玲夏云轶陈玉龙
关键词:内脏感觉过敏内脏敏感性情绪应激
坦度螺酮胶囊对伴焦虑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坦度螺酮胶囊对伴焦虑状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的疗效。方法:200例焦虑评分>14分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0例口服匹维溴铵片50 mg.次-1(tid),坦度螺酮胶囊10 mg.次-1(tid);对照组100例仅口服匹维溴铵,剂量同试验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对其腹痛、腹泻、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按照符合方案集(PP数据集)原则分析,试验组IBS症状的总有效率为63.4%,较对照组(42.0%)显著升高(P<0.05);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74.4%和54.3%,较对照组(23.9%和15.6%)显著升高(P<0.01)。按照治疗意向集(ITT数据集)原则分析,试验组IBS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52.0%,61.0%和45.2%,同对照组(37.0%,21.0%和13.5%)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联用坦度螺酮胶囊对伴焦虑的IBS-D患者症状的改善有加强作用,能提高总体疗效,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故对于有焦虑状态的IBS-D,可考虑在初期阶段即开始联合坦度螺酮治疗。
兰玲陈玉龙褚燕君王进贾百灵唐世孝夏国栋
关键词:坦度螺酮焦虑肠易激综合征疗效
IL-10基因修饰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IL-10基因修饰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DLSCs)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gnetic bead cell sorting,MACS)方法分选大鼠β2m-/Thy-1+BDLSCs.将腺病毒介导的IL-10基因转导至BDLSCs,采用ELISA法检测IL-10蛋白分泌水平.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BDLSCs组及BDLSCs/IL-10组.采用PCR法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采用VG染色法观测肝组织胶原沉积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采用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细胞外基质含量.结果:MASC法能成功分选纯化BDLSCs.IL-10修饰BDLSCs持续高浓度分泌IL-10蛋白至胞外,移植后能顺利种植于肝内,减轻胶原沉积,减少α-SMA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与BDLSCs组比较,BDLSCs/IL-10组大鼠肝组织Hyp水平显著降低(255.0±50.5μg/gvs373.0±26.7μg/g,P<0.01),血清HA,LN及PCⅢ水平也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5±7.7μg/Lvs79.4±10.3μg/L,61.5±16.4μg/Lvs77.7±12.6μg/L,14.3±0.8μg/Lvs14.9±1.5μg/L,P<0.01或0.05).结论:IL-10基因修饰BDLSCs移植能有效减少肝纤维化大鼠ECM的积聚,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新思路.
兰玲陈源文孙超刘博伟孙巧玲
关键词: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白介素10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
焦虑大鼠内脏高敏感性与血清皮质酮的关系以及抗焦虑治疗对二者的影响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评价焦虑对大鼠直结肠敏感性的作用、血清皮质酮与内脏高敏的关系以及抗焦虑治疗对改善内脏高敏的有效性,探讨焦虑导致内脏高敏和抗焦虑药物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焦虑导致IBS内脏高敏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兰玲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皮质酮抗焦虑治疗血清皮质酮
文献传递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aylated interferon 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0例我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老年患者(治疗组)20例,采用peg-IFNα-2a 135~180μg(个别患者维持剂量选择9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600~1000 mg/d,疗程48周;成年患者(对照组)20例,采用peg-IFNα-2a 135~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800~1200 mg/d,疗程48周.比较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无应答率及复发率,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RVR率、EVR率、ETVR率、SVR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0%、70%、75%、60%、10%、10%和75%、80%、85%、75%、5%、1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低率更高(P<0.05);贫血及低血小板症,类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积极控制基础病,使用常规剂量的PEG-IFN及小剂量利巴韦林,积极处理不良反应,仍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率和较好的耐受性.
于静刘博伟兰玲袁媛张昊贾长河
关键词:老年人保健服务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
白细胞介素10基因修饰干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炎症和肝再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修饰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DLSC)移植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的炎症反应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10只):皮下注射澉榄油3ml/kg,2次/周,首剂加倍,共注射8周;(2)模型组(16只):皮下注射体积分数40%CCl4和橄榄油(CCl4:儆榄油=2:3),3ml/kg,注射次数和时间同正常组,于第4周末经门静咏分支输注1ml无菌等渗盐水(NS);(3)BDLSC组(12只):造模方法同模型组,于第4周末经门静脉分支输注BDLSC 1ml(每毫升NS含BDLSC 2×10^5个),后续处理同模型组;(4)BDLSC/IL-10组(12只):造模方法同模型组,于第4周末经门静脉分支输注IL-10基因修饰BDLSC 1ml(每毫升NS含BDLSC 2×10^5个),后续处理同模型组。大鼠于造模第8周末处死,留取肝组织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根据不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DLSC能顺利种植于肝内,并至少维持4周。大鼠肝组织的IL-10/TNF-α比值,模型组为0.05±0.01,正常组为0.26±0.04(F=57.538,P〈0.01),BDLSC/IL-10组为0.68±0.21,BDLSC组为0.08±0.03,模型组比正常组明显降低,BDLSC/IL-10组比正常组明显升高。单纯BDLSC移植未能改善IL-10/TNFα比值降低情况。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炎症反应重,BDLSC组炎症有所减轻,BDLSC/IL-10组的肝组织形态接近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的肝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增强,分别为0.0049±0.0009和8511.80±4560.34,F值分别为84.945和82.376,P�
兰玲陈源文孙超刘博伟孙巧玲李定国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细胞移植
采用"1+N"辅助带教模式结对培养住培学员和医学实习生的方案探索
针对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陪)学员和医学实习生在培训(或实习)结束后临床能力提高不理想,以及临床对上述两类学员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带教方式两极分化的情况,对"1+N"辅助带教模式结对培养住培学员和医学实习生的...
兰玲
关键词:实习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CM-Dil标记肝纤维化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建立CM-Dil荧光标记的肝纤维化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方法。方法 Wistar大鼠16只,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离培养肝纤维化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M-Dil荧光进行标记内皮组细胞,对照组未进行标记。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CM-Dil荧光标记率,观察2组细胞生长状态和细胞动力学。结果实验组CM-Dil标记的细胞呈红色荧光,标记阳性率为96.95%;实验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曲线无明显改变。结论 CM-Dil可在体外成功标记肝纤维化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
刘冉兰玲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肝纤维化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改善的倾向性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改善的倾向性。方法:19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97例未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其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嗳气、上腹部疼痛和烧灼感6种症状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按照治疗意向集原则分析,观察组上腹部疼痛和烧灼感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60.8%和65.7%,较对照组的33.3%和31.8%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和嗳气的有效率分别为34.8%,27.9%,41.1%和26.7%,与对照组的34.8%,23.9%,35.3%和2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具有倾向性,以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症状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其反应良好。
兰玲于静靳钰炜陈玉龙钟亚莉张昊贾长河袁媛刘博伟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症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