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煜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篇油嘴
  • 1篇直喷
  • 1篇直喷发动机
  • 1篇双燃料
  • 1篇双燃料发动机
  • 1篇喷孔
  • 1篇喷油
  • 1篇喷油嘴
  • 1篇喷嘴
  • 1篇喷嘴内部
  • 1篇碰撞
  • 1篇燃料
  • 1篇燃料发动机
  • 1篇燃烧
  • 1篇燃烧排放
  • 1篇流动特性
  • 1篇近场
  • 1篇发动机
  • 1篇缸内
  • 1篇缸内直喷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船动力有限...

作者

  • 3篇金煜
  • 2篇王谦
  • 1篇冷先银
  • 1篇隆武强
  • 1篇何志霞
  • 1篇谭小强
  • 1篇韩丹
  • 1篇邵长胜

传媒

  • 2篇内燃机学报
  • 1篇内燃机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燃料直喷发动机喷孔几何位置对燃烧排放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基于柴油引燃天然气缸内直喷发动机,采用AVL-Fire软件研究了天然气和柴油喷孔相对交角、相对距离和相对夹角这3个重要几何参数对燃烧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喷孔相对交角影响NOx和碳烟(soot)排放,NO最小生成量比最大生成量少36%,,通过改变相对交角可以同时降低NO和soot排放,但对缸内平均压力的影响较小;两喷孔相对距离会影响污染物生成,并且相对距离越小,温度场分布越均匀,发动机缸内平均压力越高;两喷孔相对夹角减小时,发动机缸内平均压力升高,NO_x排放增加.研究结果对双燃料直喷发动机的两喷孔相对位置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韩丹王谦何志霞谭小强邵长胜金煜
关键词: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直喷
内/外交叉孔喷嘴内部和近场流动特性的试验被引量:1
2018年
为认识内/外交叉孔喷嘴的内部空穴流动和近场喷雾特性,采用常规圆孔、外交叉孔和内交叉孔三种孔型的喷嘴在不同喷射压力、子喷孔交叉角度及出口中心距下进行了比例放大的喷嘴内部流动与喷雾近场可视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于圆形喷孔的近轴对称射流,内/外交叉孔喷嘴由于燃油的内/外部碰撞冲击作用,射流主要在与两个子喷孔中心线所处平面正交的平面(扩散面)上径向扩散,形成扇形射流。外交叉孔喷嘴喷雾扩散最为显著,其在扩散面上的液滴分散到喷嘴以下180°范围内,内交叉孔喷嘴扩散次之,两者扩散效果均远强于常规圆孔。此外,随喷射压力的提高,常规圆孔喷嘴在0.30MPa左右产生空穴,并迅速发展为水力柱塞流状态;外交叉孔喷嘴也在0.30MPa左右产生空穴,并逐渐发展至喷孔出口附近,但至1.0MPa也未出现水力柱塞流状态;内交叉孔喷嘴内始终无空穴产生。
金煜冷先银陈广平王谦何志霞
关键词:喷嘴碰撞
交叉孔喷油嘴内部流动特性的模拟被引量:6
2015年
为改善柴油机的喷雾特性,提出了交叉孔喷油嘴的结构,其特征是每个喷孔都由两个子喷孔交叉汇聚而形成.为探索交叉孔喷油嘴的内部流动特性,采用双流体模型,对一种圆孔喷油嘴和两种交叉孔喷油嘴在不同条件下的内部多相流动进行了三维CFD模拟.结果表明:交叉孔喷油嘴与常规圆孔喷油嘴内部流场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在圆孔喷油嘴中,压力在喷孔入口附近急剧下降,速度急剧上升;而在交叉孔喷油嘴中从喷孔入口到喷孔出口,压力逐渐下降,速度逐渐上升;圆孔喷嘴在空穴数较小的条件下会出现空穴,空穴区可从喷孔入口延伸到喷孔出口,而交叉孔喷油嘴内即使空穴数很小也不产生或只产生微量空穴,后者只在带盲孔扰动区的交叉孔喷油嘴发生;交叉孔喷油嘴的流量系数比圆孔喷嘴的高23%,~32%,.此外,交叉孔喷油嘴的特殊喷孔结构使其内部燃油产生冲击扰动,在喷孔出口产生了更大范围的高湍动能区,有利于促进射流雾化.
冷先银金煜何志霞钟汶君魏胜利隆武强
关键词:柴油机喷油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