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宇

作品数:31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代谢
  • 10篇脓毒
  • 10篇脓毒症
  • 9篇代谢组学
  • 6篇细胞
  • 5篇氧化应激
  • 5篇自噬
  • 4篇代谢组学研究
  • 4篇心脏
  • 4篇脓毒症小鼠
  • 4篇阿霉素
  • 3篇心肌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核因子
  • 3篇肺损伤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心脏停搏
  • 2篇心脏骤
  • 2篇心脏骤停

机构

  • 31篇湖南省人民医...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省第二人...
  • 2篇湖南省脑科医...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益阳市中心医...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31篇蒋宇
  • 14篇陈芳
  • 14篇邹联洪
  • 13篇祝益民
  • 5篇刘晓亮
  • 4篇高敏
  • 4篇杨明施
  • 3篇彭玥
  • 3篇张兴文
  • 2篇袁李礼
  • 2篇欧好
  • 2篇袁李礼
  • 1篇杨兵厂
  • 1篇肖芳
  • 1篇邢伟
  • 1篇张义雄
  • 1篇田馨怡
  • 1篇唐宏英
  • 1篇肖慧琼
  • 1篇彭创

传媒

  • 9篇实用休克杂志...
  • 5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生物样本库的发展现状及探讨被引量:9
2020年
生物样本包含丰富的遗传、疾病特征和治疗效果等信息,且具有不可再生性,规范保存和使用生物样本已成为肿瘤诊治与研究领域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物样本库发展现状的概述,提出建设我国肿瘤生物样本库的思考。
王乐刘苏来蒋宇邹联洪唐宏英谌祎玮彭创蒋波
关键词:肿瘤生物样本库
青藤碱通过调节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和自噬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以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在有或无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抑制剂Znpp处理下,采用青藤碱和/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 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免疫荧光试验分析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HO-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后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和释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绿色荧光聚集,HO-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加用青藤碱处理能减少TNF-α和IL-6表达和释放,进一步促进LC3绿色荧光聚集,增加HO-1水平(P<0.05);用HO-1抑制剂Znpp预处理后,青藤碱对LPS诱导TNF-α和IL-6表达和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LC3绿色荧光聚集减少(P<0.05)。结论:青藤碱能减轻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其机制可能与HO-1介导的自噬激活有关,这为青藤碱应用于炎症反应的防治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彭玥欧好杨明施蒋宇高敏
关键词:青藤碱血红素氧合酶-1
NRF2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氧化应激和溶酶体功能障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阿霉素(又称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氧化应激和溶酶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用DOX处理大鼠心肌H9C2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NRF2表达的变化;慢病毒感染构建NRF2稳定过表达的H9C2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确认过表达效率;给予DOX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FITC-葡聚糖检测溶酶体pH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和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的表达。结果:DOX处理后H9C2细胞中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NRF2过表达能够明显上调DOX处理的H9C2细胞中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DOX处理后H9C2细胞的活力降低,上清中LDH的活性增强,SOD、GSH-Px和CAT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增加(P<0.05);细胞溶酶体的pH值升高,LAMP1和cathepsin B表达降低(P<0.05)。NRF2过表达增强H9C2细胞的活力,降低LDH的活性(P<0.05),提高细胞上清中SOD、GSH-Px和CAT的活性,减少MDA的含量(P<0.05);减轻DOX所致的H9C2细胞溶酶体pH值的升高,升高LAMP1和cathepsin B的表达(P<0.05)。结论:DOX处理后H9C2细胞的NRF2呈低表达;过表达NRF2可以减轻DOX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氧化应激和溶酶体功能障碍。
陈芳邹联洪刘协红袁李礼蒋宇
关键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多柔比星氧化应激溶酶体
亚低温对心脏骤停家兔脑损伤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层面探讨亚低温对心脏骤停的脑保护作用,为临床实现最佳亚低温治疗温度和时间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心脏骤停模型,将18只自主循环恢复的家兔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和亚低温组治疗组,6只单纯气管切开的家兔作为假手术组。GC/MS平台检测Oh,自主循环恢复后30min、3h、6h、24h后血浆代谢组学的改变,采用Omiesbean组学分析平台进行代谢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果制作了窒息所致的心脏骤停模型,亚低温改善心脏骤停家兔的脑损伤,增加心脏骤停的存活率,血浆代谢产物及其代谢轮廓发生明显改变。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助于代谢谱向正常转变,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改善心脏骤停所致的存活率。
邹联洪祝益民刘晓亮蒋宇陈芳刘协红喻南慧
关键词:心脏骤停代谢组学亚低温治疗
湖南省机关干部急救知识知晓现状调查
田馨怡邹联洪徐一笑蒋宇刘晓亮张义雄黄莹韩晓彤祝益民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肝细胞毒性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PM)炮制后降低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生何首乌(raw Polygonum Multiflorum,RPM)与制何首乌(processed Polygonum Multiflorum,PPM)处理L02肝细胞,采用CCK-8与EdU试剂检测L02肝细胞的细胞活力与增殖能力;运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正常组、RPM、PPM组之间的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验证相关通路上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和EdU实验中发现,与正常组相比,RPM组能够显著抑制肝细胞的细胞活力与增殖能力(P<0.01),与RPM组相比,PPM组的肝细胞活力与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1)。RNA测序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RPM组有3449个上调基因、3793个下调基因。与RPM组相比,PPM组有3788个基因上调、3515个基因下调。将正常组与RPM组的差异基因和RPM组与PPM组的差异基因进一步取交集,得到6854个共同差异基因;GO分析类结果显示主要参与细胞杀伤、细胞聚集、新陈代谢、生长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内吞作用、溶酶体、自噬作用等细胞过程。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RPM组中自噬相关基因LC3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1),P6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RPM组相比,PPM组中LC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P6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何首乌炮制后能够降低肝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自噬有关,为降低何首乌毒性提供了新的干预措施。
黄超文刘艳娟王璐包晴蒋宇杨磊
关键词:何首乌自噬肝毒性转录组学
灵芝酸A对ɑ-鹅膏毒肽诱导的L02肝细胞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灵芝酸A减轻ɑ-鹅膏毒(ɑ-amanitin)诱导L02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灵芝酸A和ɑ-鹅膏毒肽处理L02肝细胞24 h和二者最适浓度处理不同时间,挑选出二者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后,将L02细胞分为3组:正常组,对照组(ɑ-鹅膏毒肽处理)和实验组(ɑ-鹅膏毒肽+灵芝酸A共同处理)。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结果ɑ-amanitin能显著抑制L02细胞的活力,且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P<0.05);不同浓度灵芝酸A处理后,各组之间的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MDA含量分别为(12.73±1.35),(29.42±2.41)和(20.37±0.90)μmol·L^(-1);SOD活性分别为(76.21±3.16),(39.20±4.00)和(50.90±2.84)U·mL^(-1);GSH/GSSG比值分别为14.10±0.66,8.20±0.68和12.30±0.44;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90±0.32)%,(17.20±0.68)%和(9.30±0.44)%;正常组和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灵芝酸A可能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氧化应激,防治ɑ-鹅膏毒肽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夏志宇刘协红邹联洪蒋宇陈芳刘艳娟樊麦英
关键词:氧化应激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升降散调控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验证升降散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Disgenet等数据库搜索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并将二者取交集。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通路的核心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采用盲肠结扎穿刺(cecal ligation puncture,CLP)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收集小鼠脾脏组织与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不同T细胞亚群百分比,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10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搜索获得升降散活性成分25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238个,疾病相关靶点2797个,活性成分与疾病相关靶点交集基因有90个,潜在靶标为AKT、JUN、EGFR、MMP9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数1021条,其中生物过程942条,细胞组成23条,分子功能55条。KEGG通路分析发现交集基因主要富集在PD-1/PD-L1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炎症介质信号通路等,表明其治疗效果可能和这些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大黄素等核心化合物与关键基因都能较好的结合。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LP 7 d后小鼠脾脏CD4^(+)T细胞比例减少,CD4^(+)PD-1^(+)T细胞比例增加,IL-6释放减少,IL-10含量增加,小鼠呈免疫抑制状态。给予升降散灌胃治疗后小鼠脾脏CD4^(+)T细胞百分比增加,CD4^(+)PD-1^(+)T细胞数量减少,IL-6释放增强,IL-10含量降低,小鼠免疫抑制得以改善。结论升降散能增加脓毒症晚期促炎症细胞因子IL-6释放,提高CD4^(+)T/CD8^(+)T细胞比值,降低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表达,以改善脓毒症晚期免疫抑制,提高小鼠生存率。
颜诗帆余婷刘文顾潇霄蒋宇陈芳刘艳娟祝益民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脓毒症升降散分子对接免疫抑制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平台的六价铬亚慢性暴露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六价铬[Cr(Ⅵ)]亚慢性染毒的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Cr(Ⅵ)低剂量组9只、Cr(Ⅵ)高剂量组10只.对照组大鼠饮纯净水,Cr(Ⅵ)低和Cr(Ⅵ)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饮用10、50 mg/L Cr(Ⅵ)水溶液(分别为28、140 mg/L重铬酸钾),连续染毒90 d.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不同Cr(Ⅵ)染毒浓度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特征.Metabo Analyst 4.0软件对数据集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UPLC-Q-TOF-MS/MS仪器检测性能稳定,实验检测数据可靠.对照组、Cr(Ⅵ)低和Cr(Ⅵ)高剂量组大鼠代谢轮廓差异明显,Cr(Ⅵ)接触致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特征发生明显改变.筛选出Cr(Ⅵ)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存在18个差异代谢物,Cr(Ⅵ)高剂量组和对照组间存在2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不同Cr(Ⅵ)剂量组与对照组有13个代谢物同时存在差异,分别是3-羟基-11Z-十八烷基肉碱、鹅肌肽、焦磷酸法尼酯、油酰乙醇胺、亚麻油肉碱、硫胆酸3-O-葡萄糖酰胺、溶血磷脂酰胆碱[20∶2(11Z,14Z)]、溶血磷脂酰胆碱[20∶3(5Z,8Z,11Z)]、溶血磷脂酰胆碱[22∶2(13Z,16Z)]、磷脂酰甘油[16∶0/22∶5(7Z,10Z,13Z,16Z,19Z)]、磷脂酰肌醇[18∶1(11Z)/20∶4(5Z,8Z,11Z,14Z)]、磷脂酰肌醇[20∶3(5Z,8Z,11Z)/18∶0],5羟色胺.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戊糖与葡糖醛酸间转化、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与Cr(Ⅵ)亚慢性染毒相关.结论Cr(Ⅵ)亚慢性暴露可能会导致大鼠血清代谢指纹特征改变,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脂质代谢相关.
殷丽蓉邹联洪蒋宇刘协红陈芳刘晓亮李坻祝益民肖芳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法六价铬代谢组学代谢
心脉隆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阿霉素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采用心脉隆注射液干预。采用CCK8法测定心肌细胞活性,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分析Caspase-3表达,免疫荧光分析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心脉隆注射液干预后细胞活性较阿霉素组高(P<0.05),SOD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组Caspase-3活性和表达明显升高(P<0.05),LC3B绿色荧光聚积,心脉隆注射液干预后较阿霉素组Caspase-3活性和表达均降低(P<0.05),LC3绿色荧光聚积减少。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可能与其调节自噬和凋亡有关。
袁李礼蒋宇
关键词:心肌细胞损伤心脉隆注射液阿霉素自噬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