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建萌

作品数:20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5篇急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血清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神经内科
  • 3篇内科
  • 2篇凋亡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血脂
  • 2篇预后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生活质量
  • 2篇通路

机构

  • 20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西安医学院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作者

  • 20篇吕建萌
  • 10篇杨谦
  • 9篇雷琦
  • 6篇潘雅娟
  • 6篇刘建敏
  • 5篇党星波
  • 5篇王妮
  • 4篇王刚
  • 4篇宋允章
  • 4篇胡炜
  • 2篇袁婕
  • 2篇郭荷娜
  • 2篇张国梅
  • 1篇李全义
  • 1篇李红
  • 1篇陈瑞利
  • 1篇郭生龙
  • 1篇穆英
  • 1篇田昕
  • 1篇李迪迪

传媒

  • 4篇临床医学研究...
  • 3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磁刺激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TMS)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其临床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行为能力评分、被动肌动力评分及主动肌动力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4.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嗜睡、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2.8%,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与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含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行为能力评分、被动肌动力评分、主动肌动力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行为功能,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增加不良反应。
袁婕崔小丽李红蒋锋吕建萌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癫痫持续状态血脂水平神经行为功能
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价值,为神经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指导。方法本次试验选择50例神经内科ICU住院患者中的感染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前后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行传统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试验组患者根据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PCT浓度给予抗生素治疗,一旦浓度超过0.25 mg/L,即行抗生素进行治疗;反之浓度在0.25 mg/L以内,则停止抗生素应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检测指标、组间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试验组患者的炎症检测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清hs-CRP水平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ICU住院感染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参考血清PCT浓度加以指导,能够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控制抗生素使用剂量以及用药疗程,并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值得推广使用。
王妮吕建萌郭荷娜杨谦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神经内科ICU患者抗感染
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Bcl-2、Bax表达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苯酞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与丁苯酞组以结扎动脉远近端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低灌注模型,丁苯酞组于造模后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注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3 d后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液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低灌注后3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液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液Bcl-2表达上升,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 Bcl-2低表达,Bax高表达可能在慢性低灌注病理损伤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丁苯酞处理可以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这可能是丁苯酞修复慢性低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吕建萌王妮宋允章雷琦杨谦
关键词:丁苯酞慢性低灌注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C57BL/6J小鼠48只,将其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Sham+ω-3组)、SAH组、SAH+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SAH+ω-3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备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eSAH)模型。Sham组和Sham+ω-3组仅在手术操作中将尼龙线头端送至右颈内动脉,但不刺破动脉管壁;SAH组和SAH+ω-3组制备eSAH模型。Sham+ω-3组和SAH+ω-3组分别于模型制备后即刻、12 h、24 h、36 h、48 h于腹腔注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30 mg/kg(溶于2 mL 1%DMSO)。采用Garci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脑皮层ATG-3、ATG-7、Beclin-1、LC3-Ⅱ、SIRT1、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皮层SIRT1表达。结果与Sham组和Sham+ω-3组比较,SAH组的Garcia评分显著下降(P<0.05),ATG-3、ATG-7、LC3-Ⅱ、SIRT1蛋白表达有所增加(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和凋亡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而与SAH组小鼠比较,SAH+ω-3组Garcia评分显著改善(P<0.05),ATG-3、ATG-7、LC3-Ⅱ、SIRT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和凋亡指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促进自噬活性减轻大鼠SAH后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损伤。
胡炜王沛王刚金海涛吕建萌雷琦刘建敏党星波
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噬细胞凋亡
虎杖苷激活SIRT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5只体质量260~320 g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虎杖苷给药组(P组),每组25只。采用颅脑撞击法制备TBI模型,Sham组仅开骨窗但不给予撞击。P组大鼠制备急性脑创伤性模型,并于术前30 min、术后即刻、术后24 h腹腔注射虎杖苷30 mg/kg(溶于0.2 mL生理盐水)。Sham组和TBI组于术前30 min、术后即刻、术后24 h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术后3天和7天测量各组大鼠神经损伤评分(NSS),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Bax、Bcl-2、SIRT1蛋白表达,使用ELISA法检测脑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脑Iba-1阳性细胞数。结果与Sham组比较,脑创伤后3天和7天TBI组大鼠脑含水率、NSS评分、Bax、Bcl-2和SIRT1的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含量和Iba-1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与TBI组比较,脑创伤后3天和7天P组大鼠脑含水率、NSS评分、Bax、SIRT1的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含量和Iba-1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虎杖苷可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及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激活脑SIRT1信号通路相关。
胡炜金海涛王沛王刚刘建敏雷琦吕建萌党星波
关键词:虎杖苷创伤性脑损伤炎症反应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Cag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组(阳性组)35例和颈动脉斑块阴性组(阴性组)30例;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CagA-HP-IgG抗体阳性率,探讨阳性组颈动脉病变与CagA-HP-IgG抗体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agA-HP-IgG抗体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阳性组血清CagAHP-IgG抗体阳性率为62.9%,高于阴性组的40.0%和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检验显示,阳性组颈动脉病变与血清CagA-HP-IgG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45,P=0.024)。血清CagA-HP-IgG抗体诊断颈动脉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88.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82,0.995)。结论血清CagA-HP-IgG或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颈动脉病变的一项检测指标。
吕建萌袁婕雷琦潘雅娟宋允章杨谦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积雪草酸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IL-33/ST2信号通路及小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IL-33/ST2信号通路及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72只280-33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eSAH组)、积雪草酸低剂量组、积雪草酸高剂量组,每组18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备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eSAH)模型。sham组仅将尼龙线头端送至右颈内动脉,但不刺破动脉管壁;eSAH组、积雪草酸低剂量组和积雪草酸高剂量组制备eSAH模型。积雪草酸低剂量组和积雪草酸高剂量组分别于模型制备后0,6,12 h腹腔注射50 mg/kg和75 mg/kg积雪草酸。eSAH后24 h检测脑水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脑皮层IL-33和ST2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ED-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eSAH组大鼠左大脑半球、右大脑半球及小脑的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ED-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及凋亡指数显著上调(P<0.05);与eSAH组比较,积雪草酸低剂量组和积雪草酸高剂量组左大脑半球和右大脑半球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IL-33和ST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ED-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及凋亡指数显著减少(P<0.05);与积雪草酸低剂量组比较,积雪草酸高剂量组IL-33和ST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脑含水量、ED-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及凋亡指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雪草酸可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L-33/ST2信号通路相关。
胡炜刘建敏金海涛吕建萌王沛王刚党星波
关键词:积雪草酸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胶质细胞
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中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对预后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E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前列地尔治疗,无论是短期临床疗效还是预后效果均有明显优势,保证了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吕建萌郭晓敏杨谦雷琦
关键词: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复方丹参注射液
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60只体重280~34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BML-111给药组(BML-111组)、脂氧素受体拮抗剂BOC-2给药组(BOC-2组)。采用颅脑撞击法建立TBI模型,Sham组仅开骨窗但不给予撞击。TBI组、BML-111组和BOC-2组大鼠建立TBI模型,脑创伤前30 min BOC-2组腹腔注射50μg/kg的BOC-2,脑创伤后即刻和24 h BML-111组及BOC-2组腹腔注射1 mg/kg的BML-111。脑创伤后3 d和7 d测量各组大鼠神经损伤评分(NSS),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p20、活化Caspase-3的蛋白表达,使用ELISA法检测脑IL-1β和IL-18蛋白含量,使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脑含水率及NSS评分明显升高,脑皮层NLRP3、Caspase-1-p20、活化Caspase-3蛋白水平表达、IL-1β和IL-18含量及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与TBI组比较,BML-111组脑含水率及NSS评分显著降低,脑皮层NLRP3、Caspase-1-p20、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IL-1β和IL-18含量及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BML-111组比较,BOC-2组脑含水率及NSS评分明显升高,脑皮层NLRP3、Caspase-1-p20、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IL-1β和IL-18含量及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上调(P<0.05)。结论: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缓解大鼠创伤性脑损伤。
胡炜王刚王沛金海涛刘建敏吕建萌党星波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脂氧素凋亡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比较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3例,A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辛伐他汀40 mg/d;健康体检者33例为C组。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B组)随访6个月。比较3组的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脂、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B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的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及血脂水平,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且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性反应及降脂作用比辛伐他汀更强。
吕建萌雷琦潘雅娟杨谦郭生龙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