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祥宇

作品数:27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胃肠
  • 17篇间质
  • 16篇间质瘤
  • 13篇肿瘤
  • 13篇胃肠间质瘤
  • 9篇伊马替尼
  • 8篇预后
  • 7篇胃肠道
  • 7篇肠道
  • 5篇手术
  • 5篇高危
  • 4篇直肠
  • 4篇术后
  • 4篇复发
  • 4篇腹腔
  • 3篇诊治
  • 3篇诊治分析
  • 3篇直肠癌
  • 3篇间质肿瘤
  • 3篇腹腔镜

机构

  • 2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作者

  • 27篇曾祥宇
  • 25篇陶凯雄
  • 18篇张鹏
  • 10篇王国斌
  • 8篇高金波
  • 7篇帅晓明
  • 6篇张鹏
  • 6篇王涛
  • 5篇王征
  • 2篇韩勇
  • 2篇高金波
  • 1篇叶盛威
  • 1篇王继亮
  • 1篇王涛
  • 1篇蔡开琳
  • 1篇蔡明
  • 1篇刘兴华
  • 1篇冯永东
  • 1篇刘科
  • 1篇李燕

传媒

  • 6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腹部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肿瘤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粪菌移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粪菌移植(FMT)通过纠正肠道生态失衡来恢复正常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已在艰难梭菌感染(CDI)、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取得确切疗效。虽然FMT广泛用于临床仍存在问题,但其发展前景广阔,值得重视和研究。该文就FMT的发展历程、临床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曾祥宇陶凯雄
关键词: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特殊而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胃和回盲部,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女性多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一般预后良好,偶有复发。本文就胃肠道IMT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曾祥宇张鹏高金波刘炜圳帅晓明陶凯雄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预后
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中青年组(111例)和老年组(37例),比较其临床病理和预后。结果:两组在新辅助化疗所致的贫血( χ^(2)=0.235, P=0.628)、白细胞减少( χ^(2)=0.613, P=0.434)、中性粒细胞减少( χ^(2)=0.011, P=0.918)及血小板减少( χ^(2)=0.253, P=0.615)等血液学并发症和恶心( χ^(2)=0.092, P=0.762)、呕吐( χ^(2)=0.166, P=0.683)、腹泻( χ^(2)=0.015, P=0.902)及黏膜炎( χ^(2)=0.199, P=0.766)等非血液学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在手术时间( t=0.270, P=0.604)、术中出血量( t=1.140, P=0.250)和R 0切除率( χ^(2)=0.105, P=0.75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2%、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172, P=0.141)。老年组胸腔积液( χ^(2)=7.007, P=0.008)和肺部感染( χ^(2)=10.204, P=0.001)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与中青年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 t=0.494, P=0.482)和3年总生存率( t=0.013, P=0.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但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较多。
蒋祈杜雨强张城刚杨明范军吕剑波毛淦沈乾曾祥宇刘炜圳尹玉平陶凯雄张鹏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辅助疗法
结合术前纤维蛋白原及血液炎性指标构建中高危胃肠间质瘤复发预测模型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改良NIH分级对于部分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探讨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更为方便、准确的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预测模型,以更好地指导中高危GIST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完整切除术、且术前未行靶向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按照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危险度分级为中度及高度复发风险的432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对评分模型预测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432例中高危GIST患者中,高危组332例,中危组100例。男性237例,女性195例;年龄(57.4±12.4)岁。其中纤维蛋白原(FIB)>3.5 g/L者211例(48.8%),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272.5者85例(19.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4.2者122例(28.2%),全身炎性反应指数(SIRI)>2.7者102例(23.6%),肿瘤长径>8 cm者198例(45.8%)及核分裂象计数>8/50高倍视野者108例(25.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B(HR=1.789,95%CI:1.058~3.027,P=0.030)、PLR(HR=1.862,95%CI:1.067~3.249,P=0.029)、SIRI(HR=1.790,95%CI:1.039~3.084,P=0.036)、肿瘤长径(HR=1.970,95%CI:1.105~2.925,P=0.017)及核分裂象(HR=2.187,95%CI:1.211~3.950,P=0.009)为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指标纳入危险评分模型,分别赋予58分、62分、58分、63分及78分的权重。其中总分≤78分判定为中复发风险(Ⅰ组),>78且≤136分为高复发风险(Ⅱ组)及>136分为极高复发风险(Ⅲ组)。ROC曲线显示,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C-index为0.724(95%CI:0.687~0.787),校准曲线及Ⅰ、Ⅱ、Ⅲ组人群Kaplan-Meier�
李伟彭启旺林曜万文泽曾祥宇孙雄杨文昶熊振刘炜圳陶凯雄张鹏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复发
中危胃间质瘤的预后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中危胃间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和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93例中危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亚组分析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结果本组93例中危胃间质瘤患者均取得完整切除,术后42例患者(45%)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位辅助治疗时间为12(6~72)个月。80例患者(86%)获得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6(6~120)个月,全组1、3、5年总体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1.5%、8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核分裂象(P=0.040,RR=6.078,95%CI:0.541~68.274)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36,RR=6.102,95%CI:0.782~47.632)是影响本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对于核分裂象>2/50HPF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3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无复发生存率,改善预后。结论核分裂象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影响中危胃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核分裂象>2/50HPF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3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需强调术后伊马替尼的辅助治疗。
张鹏曾祥宇王心吉吴秀丽李燕万文泽王涛蔡明高金波帅晓明王国斌陶凯雄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肿瘤辅助疗法预后伊马替尼
瘤内微生物组合在预测GIST术后复发风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胃肠间质瘤(GIST)研究领域,具体公开瘤内微生物组合在预测GIST术后复发风险中的应用。一方面为瘤内微生物组合在制备预测GIST术后复发风险产品中作为检测靶点的应用;另一方面为检测瘤内微生物积累程度的模组在制...
曾祥宇
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63例原发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06例,女557例;年龄为59(20~94)岁。1163例患者中,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129例,设为合并组;未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1034例,设为无合并组。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复查、电话及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总生存时间定义为手术治疗至末次随访或结局事件(如死亡、失访等)发生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29例合并组患者中,合并胃癌81例、食管癌39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1例。合并组原发胃间质瘤患者的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术前发生临床症状(无、有),胃间质瘤肿瘤长径(<2 cm、2~5 cm、5~10 cm、>10 cm),核分裂象计数(<5个/50高倍视野、5~10个/50高倍视野、>10个/50高倍视野),细胞增殖指数Ki-67(≤5%、>5%),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胃间质瘤肿瘤坏死(无、有),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无、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DOG-1(阳性、阴性),CD34(阳性、阴性)分别为92、37例,30、99例,9、120例,114、10、3、2例,126、1、2例,122、2例,112、8、5、4例,129、0例,121、8例,118、3例,117、12例;无合并组患者上述指标分�
毛淦王涛杨文昶沈乾蒋祈吕剑波曾新宇贾杰刘炜圳曾祥宇陶凯雄张鹏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结直肠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发生率及术前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 2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贫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术前贫血对患者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贫血发生率为40.6%(508/1 250),其中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贫血发生率分别为66.0%(192/291)、41.1%(139/338)和28.5%(177/621)。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贫血发生率为69.4%(867/1 250),其中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贫血发生率分别为81.8%(238/291)、68.9%(233/338)和63.8%(396/6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3分、右半结肠癌、T3-4期和M1期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直肠癌术前贫血组患者的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结肠癌术前贫血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非贫血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较高。高龄、营养风险高、右半结肠癌、T3-4期及肿瘤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贫血的危险因素。术前贫血可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输血需求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结肠癌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童昕孙雄蒋祈曾祥宇尹玉平刘炜圳张鹏王征龙跃平高金波蔡开琳王国斌陶凯雄
关键词:结直肠癌贫血围手术期发生率影响因素
肿瘤术后肝转移存活概率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胃肠道间质瘤研究领域,具体公开肿瘤术后肝转移存活概率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肿瘤术后肝转移存活概率预测模型,包括由4个关键模型指标构建形成的预测模型公式,h(t)=h<Sub>0</Sub>(t)*exp(...
曾祥宇李滟泽张鹏陶凯雄
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辅助治疗中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特点及其相关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高危GIST患者辅助治疗的甲磺酸伊马替尼(IM)血药浓度特点和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手术完整切除且病理诊断为GIST;(2)依据2008年改良NIH分级复发风险为高危;(3)服用IM400mg/d辅助治疗至少1个月;(4)采血前1个月内未合并使用利福平、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显著影响IM药动学者。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GIST专病门诊就诊并接受IM血药浓度检测的高危GIST患者病例资料,患者服用IM后22~26h采集5ml外周静脉血至EDTA抗凝管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IM血药浓度。根据患者的IM血药浓度检测水平分为<1100μg/L组和≥1100μg/L组;对患者临床特征与血药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呈正态分布的参数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呈非正态的参数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两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共计有85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49例(57.6%),女性36例(42.4%),年龄(51.9±11.0)岁;体质指数(22.5±2.9)kg/m2,体表面积为(1.6±0.2)m2。有30例患者接受了基因检测,其中23例c-Kit外显子11突变,4例c-Kit外显子9突变,2例未检测到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1例c-Kit外显子11及17均突变。全组患者血药浓度为(1391.4±631.3)μg/L,其中<1100μg/L组32例,≥1100μg/L组53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体表面积、血液学检查(白细胞、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肌酐)、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像、接受辅助治疗时间以及手术方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M血药浓度仅与血清肌酐线性明显正相关(r=0.297,P=0.007),而与患者年龄(r=0.044,P=0.686)、体质指数(r=0.066,P=0.547)、体表面积(r=-0.010,P=0.924)、白细
万文泽张鹏曾祥宇周红林曜熊振张睿智刘炜圳韩勇陶凯雄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血药浓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