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具体手术结果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本次试验安排30例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同种方法治疗,其中有20例患者实现了完全栓塞,剩余的另外10例患者实现了大部栓塞,本次试验所有患者均技术操作成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方法,能够达到预期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马强苗锋张淇李辉胡志源康东周勤仁
- 关键词:栓塞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方法 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一般性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动脉瘤完全闭塞28例,轻微显影2例,死亡0例;常规组完全闭塞0例,21例轻微显影,9例死亡(其中包括5例合并瘫痪),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预后情况较好,手术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马强苗锋张淇李辉王斌康东周勤仁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
- 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7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小骨窗组(32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骨瓣组(232例,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及外引流术组(160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术后1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结果术后1 d,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2.69±1.69)%、(90.55±1.65)%、(77.25±1.58)%;术后1个月,分别为(90.18±1.85)%、(90.34±1.65)%、(90.25±1.71)%。术后1个月,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GOS评分分别为(4.01±0.69)分、(3.98±0.75)分、(4.12±0.71)分。结论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存在一定影响,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
- 张淇李辉方开萱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个体化近期预后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分析
- 2017年
-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治疗介入栓塞术膜下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方法 病例收集时间段符合2012年2月-2013年12月,均来源于我院住院部,经影像学检查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变患者,共纳入60例.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通过且患者签署知情书后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中纳入患者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以临床效果作为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的依据,对比结果如下:纳入对照组中的30例患者中,4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瘫痪,另21例患者显示为轻微显影,总有效率为70.00%(21/30);纳入观察组中的30例患者中,0例患者死亡,0例患者瘫痪,2例患者显示为轻微显影,另28例患者显示为完全闭塞,总有效率为100.00%(30/30).两组间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并推广.
- 马强苗锋张琪李辉王斌康东周勤仁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
- 三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缺血性事件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三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缺血性事件的有效性。方法: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纳入双重和三重治疗组,各48例;术前分别接受双重和三重抗血小板治疗。记录术后5个月缺血性、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双重治疗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三重治疗组(P=0.04);2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结论:三重抗血小板治疗比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能更有效地预防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 张淇李辉
- 关键词:抗血小板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缺血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