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灿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间隙CSM患者39例,其中C3/410例、C4/517例、C5/61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同时测量手术前后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判断椎间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50±10)min,术中失血量(30±5)mL,住院时间(4.9±1.2)d,术后均未发现吞咽困难、伤口血肿、呼吸困难等并发症。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7.5个月)。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及椎间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VAS评估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27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5%(37/39);按JOA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21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2%(36/39)。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术后12个月颈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结论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治疗单间隙CSM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椎管减压效果确切,临床症状获得有效改善。
- 徐灿华吴增晖张清顺刘才俊
-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脊柱融合术椎间融合器骨移植
- 椎间盘镜下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椎间盘镜下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椎间盘镜下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半椎板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椎间盘镜下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方式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钟红发曾丽梅钟鸣亮刘宁徐灿华方世兵
- 关键词:椎间盘镜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 自制可调节定位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自制可调节定位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自制组和网格组,每组31例。网格组采用传统的网格定位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自制组采用自制可调节定位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置钉准确率、术中指标、伤椎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结果:自制组的置钉准确率为96.77%(30/31),高于网格组的77.42%(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组的透视次数少于网格组,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网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 d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使用不同的定位器,治疗效果相当,但自制可调节定位器可以有效地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透视次数,缩短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及手术时间,可以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推广使用。
- 徐灿华陈荣春刘宁伍耀宏陈云生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定位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脊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
- 脊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透明握把、探测杆、探头和压力检测机构,探测杆设置在透明握把上,探头成型在探测杆末端,可由握把带动探头向椎弓根钉道内移动并密封钉道;压力检测机构包括气道、有色墨水和单向阀,气...
- 张毕方世兵刘宁徐灿华
-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中髓核间充质干细胞(human 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hNP-MSCs)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明确hNP-MSCs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前MRI按Pfirrmann分级标准(Ⅰ~Ⅴ级)分为5组,各组均为3例,共15例,评价hNP-MSCs在不同椎间盘退变中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firrmannⅠ~Ⅴ级5组共15例标本均分离获取到了hNP-MSCs原代细胞,贴壁时间及80%~90%融合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分级越高,细胞生长所需时间越长,细胞形态及增殖集落越不均一。酶标仪检测不同Pfirrmann分级的5组hNP-MSCs标本接种后第1、3天,不同组hNP-MSCs标本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7、9、11、13天,不同组hNP-MSCs标本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分级超高,OD值越低,提示增殖能力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性。不同Pfirrmann分级的5组hNP-MSCs标本P2代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高表达CD44、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1、CD34、CD45,各组CD44、CD73、CD90、CD105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Pfirrmann分级的增加,阳性表达率下降,呈负相关性。结论 hNP-MSCs的生物学特性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密切相关,椎间盘退变程度越重,hNP-MSCs的生物学表现越差。
- 方世兵伍耀宏陈云生陈勤徐灿华潘其林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OD值
- 医学3D打印技术在手术治疗上颈椎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医学3D打印技术在手术治疗上颈椎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行上颈椎疾病手术治疗56例患者的手术资料,按照是否运用医学3D打印建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均骨性融合。结论在上颈椎疾病患者手术治疗中运用医学3D打印技术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间接节约患者医疗费用,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能促进上颈椎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展。
- 徐灿华陈荣春钟红发张毕叶书熙
- 关键词:手术
- 3D打印定向截骨导板治疗脊柱畸形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定向截骨导板技术在脊柱畸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例脊柱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3D组和常规组各20例,前者采用3D打印定向截骨导板法确定经椎弓根截骨融合固定,后者采用传统技术经椎弓根截骨融合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畸形矫正率,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3-D组手术时间[(196.67±63.38)min vs(297.34±56.81)min,P<0.05]、术中失血量[(310.21±95.28)ml vs(679.76±83.35)ml,P<0.05]、术后引流量[(298.32±56.81)ml vs(573.43±77.65)ml,P<0.05]、住院时间[(12.11±2.67)d vs(15.26±3.02)d,P<0.05]、置钉准确率[100%vs85.00%,P<0.05]和畸形矫正率[(72.51±10.23)%vs(56.14±16.07)%,P<0.05]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与术前相比,术后2个月和12个月3D组和常规组患者冠状面Cobb角均显著减少(P<0.05),VAS和ODI均显著降低(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定向截骨导板治疗脊柱畸形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矫正率。
- 卢志军陈荣春郭朝阳钟红发叶书熙徐灿华刘宁伍耀宏
- 关键词:脊柱畸形截骨术
- 3种不同椎间融合固定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减压3种不同椎间融合固定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7例,根据不同融合固定方式分为3组,第1组患者55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第2组患者60例采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融合术;第3组患者52例采用PEEK材料MC+锁定式颈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脊髓功能JOA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情况。结果 随访13-50个月,平均26个月。3组的手术耗时、手术过程出血量分析,其中第1组与第2或第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17例出现短暂的咽部不适,术后48h消失,吞咽困难1周内改善或消失,2例术后1周内螺钉、钛板松动,并立即进行翻修术。第2、3组分别有19、13例出现短暂的咽部不适,术后48h内消失,无吞咽困难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血肿、切口感染。每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17分法)、术后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3项评价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第1、2、3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67.1%、66.3%和65.9%,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锁定式椎间融合器的应用,在保持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恢复颈椎曲度、促进植骨融合与自体髂骨钛板固定比较,都能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且前者具有手术固定方法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 徐灿华吴增晖郑轶张清顺
- 关键词:颈椎病植骨融合
- 老年性脊柱骨折采用单纯内固定和内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解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老年性脊柱骨折采用单纯内固定和内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77例老年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7),观察组采取内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5%(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脊柱骨折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 钟红发曾丽梅钟鸣亮刘宁卢志军徐灿华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疗效
- 2020年
- 目的比较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与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采用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植骨椎体钉固定治疗,B组采用传统后侧入路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评分(VAS)、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ODI指数、VAS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ODI指数、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ODI指数、VAS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95.00%;A组术后股神经损伤2例,术后9周内恢复;B组脑脊液漏3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予抗感染治愈。结论与传统后路手术相比,极外侧入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效果较好,具有手术损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脊柱稳定性好、术后恢复快及效果理想等优点。
- 徐灿华陈荣春吴增晖游辉刘宁
- 关键词:腰椎邻近节段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