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甘甜

作品数:13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农村
  • 3篇实证
  • 3篇农业
  • 3篇民族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生产率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资本
  • 2篇乡村
  • 2篇民族地区
  • 2篇民族发展
  • 2篇环境全要素生...
  • 2篇产业融合
  • 2篇城镇化
  • 1篇动态演进
  • 1篇演进
  • 1篇优势资源
  • 1篇指标体系

机构

  • 13篇中南财经政法...
  • 7篇湖北省农业科...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中共恩施州委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国务院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武汉轻工大学

作者

  • 13篇郑甘甜
  • 4篇张开华
  • 3篇李忠斌
  • 2篇陈池波
  • 1篇吴兆娟
  • 1篇仝铸
  • 1篇鲁杏
  • 1篇何秀娟
  • 1篇龙子午
  • 1篇李崇光
  • 1篇杨桐
  • 1篇高燕
  • 1篇杜为公

传媒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民族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农业经济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路径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从产城互融、工农互促、城乡统筹三维度构建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两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框架,以江汉平原四大传统农区(荆州、荆门、襄樊、孝感)为研究样本,对其2005—2014年的"两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传统农区的"两化"协调进程尚处在起步阶段,整体协调度较低。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可以发现,传统农区"两化"的协调发展应以产城互融、工农互促、城乡统筹为切入点,以农业为基础,向农村二三产业多维度扩散,并根据各传统农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地选择"两化"协调发展路径,实现农村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地、就近城镇化。
张开华郑甘甜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传统农区江汉平原
“美丽中国”概念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美丽中国"是在我国面临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形势下提出的以经济反哺环境的发展战略,对"美丽中国"概念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低,其中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潜能和偿债能力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最为突出,而上市公司是否国有控股,是否具备特质资源,则影响较小。
杨柳青青曹黎郑甘甜
关键词:节能环保资本结构上市公司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模式选择被引量:12
2017年
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是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涵盖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内容、新要求、新挑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样本。因此,探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着眼于当前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困境与问题,认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创新与因势利导,难点在于如何将新型城镇化的结构演进与民族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相统一,倡导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走定制化与特色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提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六种模式设想,为实现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脉、以生态为基、以耦合共生为目标的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提供理论借鉴。
李忠斌郑甘甜
关键词:民族发展新型城镇化民族地区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民增收吗--基于多期DID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4
2021年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后扶贫时代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件大事,更是当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但其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如何仍需要验证。对此,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改革“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Time-varying DID)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识别了改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净效应。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可使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5.3%,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改革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其收入结构的影响,改革通过提升规模经营效益和促进农民非农就业等间接途径促进了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加,而对财产性收入的贡献未如预期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新型集体产权制度向纵深改革、充分激发农村资源资产效能、全面增强农民获得感提供了新的视角。
江帆李崇光邢美华郑甘甜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减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是否减持了股份,以及大股东所持股份在全流通背景下体现出何种特征。实证检验结论发现,2008—2014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持股平均每年比上年减少0.3801%,共1186家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发生了减持。大股东减持的样本中,减持幅度最大达到55.5%。Z指数、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减持显著正相关。国有大股东、上市公司规模、资本积累率与大股东减持显著负相关,财务杠杆与大股东减持显著正相关。
高燕杨桐郑甘甜龙子午杜为公
关键词:全流通大股东减持
农旅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城镇化建设的提质增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农旅特色小镇在产业选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农旅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郑甘甜郑甘甜王维薇
关键词:乡村地区产业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困境与对策思路被引量:12
2022年
产业融合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属性及其外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经营主体偏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要素瓶颈尚未突破、激励与风险防范机制不优“五大困境”是制约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期间应“拓思路、强支撑、聚合力、破瓶颈、增动能”,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要素障碍破除、保障机制完善等五个方面靶向突破,加快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郑甘甜郑甘甜张开华
三峡后续农业项目企业准入动态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从三峡后续农业项目企业准入条件与评价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结合中国其他类型农业项目企业准入评价的实践经验,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三峡后续农业项目企业准入动态评价体系,以期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赖红兵鲁杏吴兆娟郑甘甜郑甘甜仝铸
关键词:三峡工程农业项目企业准入
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2023年
文章在重塑农村人力资本内涵与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体系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环境TFP的影响,以期从农业环境TFP变动的视角判断中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初期,农业发展极易落入低水平人力资本与非技能偏向技术相嵌合的“农村人力资本陷阱”。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升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对农业环境技术进步的正效应。
郑甘甜郑甘甜陈池波邢美华
关键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与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被引量:3
2018年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有机会在新形势下借助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力量实现加速发展。本文着眼于"不平衡不充分"在民族地区的主要表现,分析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以及客观原因。倡导在厘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优势与难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探索资源的价值实现与溢价机制,将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
李忠斌郑甘甜单铁成
关键词:民族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优势资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