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桂雪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年龄变化
  • 1篇中脑
  • 1篇胼胝
  • 1篇胼胝体
  • 1篇纤维束
  • 1篇扣带回
  • 1篇白质
  • 1篇白质纤维
  • 1篇白质纤维束
  • 1篇DTI技术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篇李文生
  • 1篇史勇红
  • 1篇刘桂雪
  • 1篇王亚平

传媒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基于DTI技术的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白质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探讨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五组(第一组16~30岁,20例;第二组31~45岁,34例;第三组46~60岁,24例;第四组61~75岁,22例;第五组76~90岁,25例),行3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获取脑T1和DTI图像。所有DTI数据经DTI Studio软件预处理并追踪得到脑白质纤维束,手工设置三个感兴趣区,即胼胝体、扣带回和中脑,统计各区的纤维束密度(fiber tract density,FD),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了三个感兴趣区的纤维束走行,其中胼胝体区纤维束成辐射状分布,走行有向前、后、左、右方向;扣带回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前、后方向;中脑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上、下方向,追踪结果分别与它们各自的解剖学结构相一致。对三个区的纤维束密度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为:(1)胼胝体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胼胝体区纤维束密度逐渐降低。(2)扣带回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一组的左、右侧扣带回F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相互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得到,左侧扣带回区FD随年龄增长的下降趋势大于右侧。(3)中脑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胼胝体、扣带回区内FD明显降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量化指标FD可以用来了解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
王亚平史勇红刘桂雪李文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