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蓓

作品数:47 被引量:407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气候
  • 8篇气象
  • 8篇降水
  • 6篇植被
  • 6篇植被指数
  • 6篇降水量
  • 6篇MODIS
  • 5篇气温
  • 4篇气候变化
  • 4篇ARCGIS
  • 3篇蒸发
  • 3篇蒸发量
  • 3篇蒸发皿
  • 3篇蒸发皿蒸发量
  • 3篇水稻
  • 3篇农业气象
  • 3篇气象条件
  • 3篇小麦
  • 2篇地理分布
  • 2篇定损

机构

  • 34篇陕西省农业遥...
  • 17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陕西省气象局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陕西省经济作...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商洛学院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47篇高蓓
  • 10篇张树誉
  • 9篇景毅刚
  • 8篇董金芳
  • 6篇卫海燕
  • 6篇郭彦龙
  • 5篇胡凝
  • 4篇李登科
  • 4篇顾蔚
  • 4篇李星敏
  • 3篇范建忠
  • 3篇高茂盛
  • 3篇何慧娟
  • 3篇袁媛
  • 2篇刘瑞芳
  • 2篇王艳君
  • 2篇栗珂
  • 2篇姜彤
  • 2篇杨文峰
  • 2篇苏布达

传媒

  • 5篇陕西气象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气象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的秦岭地区魔芋潜在分布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魔芋(Amorphophallusrivieri)为我国传统的食用与药用植物,主产于秦岭以南地区。依据陕西秦岭地区28个魔芋分布点信息,利用秦岭地区45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气候资料、土壤数据(分辨率1 km)和DEM高程数据(分辨率30 m),结合前人研究,通过魔芋产量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获取相关性显著的20个评价指标,包括气候指标13个、土壤指标4个和地形指标3个,运用GIS技术和多元回归模型对气候指标进行栅格化处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获得评价指标权重,建立陕西秦岭地区魔芋潜在种植分布模型,确定魔芋潜在种植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陕西秦岭地区魔芋最适宜种植区面积1 214.42 km2,占可种植区面积的10.18%;适宜种植区面积2 015.60 km2,占可种植区面积的16.90%;次适宜种植区面积3 115.03 km2,占可种植区面积的26.12%;不适宜种植区面积5 580.02 km2占可种植区面积的46.80%。适宜魔芋潜在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汉中中南部、安康中南部以及商洛东南部。
高蓓卫海燕郭彦龙顾蔚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GIS魔芋
基于MODIS时序植被指数的陕西植被季相变化分析被引量:28
2007年
分析了MODIS在植被生长变化监测中的优势,讨论了省级MODIS植被指数序列的建立方法。根据陕西主要植被覆盖类型,在风沙草原区、农作物区、林区共选取了5个样本县,利用2004-2005年MODIS-NDVI序列数据,通过提取NDVI曲线特征参数,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总结上述植被类型的季相变化特征,提出了关中农作物的物候变化规律和长势评价指标,探索了利用遥感手段对陕西省植被进行宏观、动态监测的方法。结果表明:风沙草原区植被对降水的依赖性很强,林区植被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好,对降水的响应不明显。时序NDVI曲线是农作物生长的动态迹线,结合农作物的物候节律,可实时监测其生长状况并进行量化评价分析。
张树誉李登科景毅刚李星敏高蓓
关键词:MODIS植被季相变化
MODIS植被指数在关中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利用2004、2005年M OD IS-NDV I序列数据,通过提取NDV I曲线特征参数,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关中水地和旱地农作物长势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了关中农作物的物候变化规律和长势评价指标,提出了利用M OD IS资料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价方法,并估算了LA I。
张树誉李登科颜胜安景毅刚高蓓
关键词:MODIS农作物
陕北地区1997~2006年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本文利用1997~2006年的AVHRRNOAA遥感资料,对陕西省陕北地区(榆林市、延安市和铜川市部分地区)地表植被指数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时段的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因子对该地区植被...
高蓓张树誉景毅刚邓凤东沙道兵
关键词:植被指数降水量气候因子
文献传递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多模型秦岭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商洛市商州区为例被引量:18
2016年
借助生态位理论,利用地形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以及生态条件等17个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秦岭局部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人工神经元网络(ANN)、随机森林模型(RF)以及最大熵模型(MaxEnt),分别对商洛市商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最后以AU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权重集成4个模型的模拟结果,定量评价商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表明:商州区最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18.3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7%,说明该区适宜建设用地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少;低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297.7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6%,可以适度进行开发。生态位模型为秦岭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也可为当前区域建设用地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张海龙郭彦龙高蓓
关键词:建设用地生态位理论
基于SPEI的1961-2012年东北地区干旱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41
2014年
基于1961-2012年东北地区6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风速和日照时数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对SPEI指数评价实际干旱的能力进行验证,采用M-K趋势检验和正交经验分解函数等统计方法,分析近52a东北地区年、季尺度的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SPEI指数可以表征东北地区的干旱特征;1961-2012年,全区年SPEI指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年代后半段、70年代后半段和90年代后半段-21世纪初的3个时段发生了连续干旱,中西部地区是干湿变化异常敏感的地区。东北地区春季干湿状况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2003年以后出现变湿态势,夏、秋季有不显著的干旱化态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秋季干旱化态势明显增强,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吉林省西部地区秋旱加强态势较其它地区明显;冬季21世纪全区趋于变湿,变湿态势较明显的地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和辽宁省北部。
高蓓姜彤苏布达朱娴韵王艳君
关键词:年际变化干旱
中国谷子潜在地理分布的多模型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谷子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未来应对干旱形势的重要战略储备作物.本文基于谷子的157个地理分布点数据,利用中国谷子产量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选出10个气候指标、7个土壤指标和3个地形指标,采用Max Ent、EMFA、RF和GAM共4个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中国谷子的潜在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可成功模拟谷子的潜在地理分布,其中,Max Ent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选用的环境指标中,水热条件对谷子生长最敏感.模型结果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模块的结果表明,中国谷子的潜在适宜生长区(最适宜区和适宜区)总面积为55.68×10~4km^2,远远大于当前谷子的实际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长白山以南与牡丹江流域,华北地区的淮河以北,华中地区汉江以东与大别山以北,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祁连山脉东部、天山山脉东部与阿尔泰山脉,西南地区的重庆以北和贵州西部局地区域.
高蓓胡凝郭彦龙顾蔚邹继业
关键词:谷子ARCGIS潜在地理分布
陕西黄土高原近5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陕西黄土高原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陕西黄土高原4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和线性相关等方法,对近50年陕西黄土高原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该区域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47 h/10a。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幅最显著,平均减少24.34h/10a。陕西黄土高原年、季日照时数气候趋势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米脂、子洲、绥德、延安、延长和安塞,其余区域为下降趋势。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在1972和2003年发生突变,并存在5~7年的振荡周期。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混浊程度加大,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及吸收作用,使太阳辐射减小,由此造成年日照时数减少。[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陕西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高蓓范建忠李化龙董金芳
关键词: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
陕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被引量:52
2006年
利用陕西96个台站近40a气候资料,通过对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得到陕西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1)近40a来,陕西平均气温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低温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陕北西部上升幅度最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夏季平均气温有明显的降低趋势;极端气温明显上升,特别是90年代以后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明显。(2)陕西平均年总降水量波动略有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季降水量增加明显,夏季降水量减少,尤其是关中西部增加明显。(3)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变化存在以1985年为跃变点,这次跃变比全国晚5~7a,比西北地区提前1a。
高蓓栗珂李艳丽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气候跃变
陕西降水量的跃变特征及对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
利用陕西96个台站1961~2000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Jones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法和气候跃变的统计检测方法,重点分析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得到陕西降水量近40a变化的一些特征,同时分析了降水量变化对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1...
高蓓张树誉景毅刚颜胜安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粮食生产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