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多目标追踪任务中不同运动方式非目标的抑制机制被引量:13
- 2009年
- 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结合点探测技术的方法,考察视觉系统对不同运动方式(静止和规则运动)非目标的抑制机制。实验一将部分非目标设置为静止,考察静止非目标的抑制机制;实验二将部分非目标设置为规则运动,以提高任务难度,考察规则运动非目标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1)实验一中静止非目标受到抑制,抑制量与运动非目标没有差异;(2)实验二中规则运动非目标受到抑制,抑制量显著小于随机运动非目标;(3)综合两实验发现,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只有随机运动非目标的抑制量显著增加,而静止非目标与规则运动非目标的抑制量差异不显著。最后,就视觉系统对不同运动方式非目标的抑制机制进行了讨论。
- 张学民刘冰鲁学明
-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视觉标记
- 多目标追踪的任务难度对不同类型非目标选择性抑制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多目标追踪(MOT)与点探测刺激觉察任务相结合的实验范式,分别通过改变运动与静止非目标数量,考察追踪难度变化对不同类型非目标选择性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通过改变运动非目标数量为4、5、6,发现当运动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则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实验二改变静止非目标数量为4、5、6,同样发现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仍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显著大于运动非目标,出现了反转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视野范围内总的对象数量超出了视觉索引容量,被试改变了对静止与运动非目标的抑制策略。综合实验结果表明,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随追踪难度的提高而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对追踪难度的变化不敏感,在不同难度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
- 魏柳青刘冰张学民赵霞
-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
- 多目标视觉追踪的现象、规律和认知加工机制被引量:11
- 2010年
- 传统注意研究多基于单个注意焦点和采用静态视觉信息。由Pylyshyn(1988)提出的多目标追踪范式则基于动态场景,是研究同时追踪多个目标的容量有限的注意机制比较常用的范式。在多目标追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身份追踪范式中的对象带有身份信息,涉及到较复杂的认知机制,如注意、视觉工作记忆等。探讨以上两种视觉追踪的认知加工机制对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动态信息的认知加工活动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魏柳青张学民刘冰鲁学明李迎娣
-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视觉工作记忆
- 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
- 动态非注意盲和多目标追踪都是考察视觉系统对多个运动对象的持续性注意的实验范式,两者在任务要求与考察内容上均存在一致性,因此视觉系统在完成上述两种任务时所采用的加工机制也应该是相似的,即动态非注意盲现象也可以用抑制机制来解...
- 闫晓倩刘冰张学民
- 动态非注意盲中的分心物加工机制:是否存在抑制?被引量:2
- 2012年
-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改变目标与非目标的颜色特征,进一步探讨视觉系统对分心物(包括非目标和新异刺激)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视觉系统对干扰目标追踪(并计数)任务的分心物均产生抑制作用,并且不同颜色特征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不同,与目标颜色特征相同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低;与目标颜色特征区分明显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较高。
- 闫晓倩刘冰张学民魏柳青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