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世旭

作品数:2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0篇电池
  • 9篇热源
  • 6篇液态
  • 6篇液态金属
  • 6篇封装
  • 6篇传热
  • 5篇电池负极
  • 5篇能量转换
  • 5篇能量转换效率
  • 5篇气体管道
  • 5篇负极
  • 5篇PZT
  • 4篇电荷
  • 4篇电荷收集
  • 4篇动态型
  • 4篇热电
  • 4篇金属
  • 4篇共轭传热
  • 4篇传热计算
  • 3篇动力学

机构

  • 27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作者

  • 27篇张世旭
  • 18篇李公平
  • 13篇周毅
  • 6篇刘扬
  • 4篇张璐
  • 2篇王冠
  • 1篇吴王锁
  • 1篇张梅玲
  • 1篇武启
  • 1篇潘小东
  • 1篇周毅

传媒

  • 2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能单个Cu原子与Cu_(13)团簇沉积到Fe(001)表面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相同初始沉积条件下的单个Cu原子和Cu_(13)团簇与Fe(001)表面的相互作用分别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将两者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单个Cu原子和Cu_(13)团簇的初始入射能量范围均为1 e V/atom、3 e V/atom、5 e V/atom和10 e V/atom,初始入射角度均为0°、10°、30°和45°,衬底温度分别为100 K、300 K和800 K.对单个Cu原子和Cu_(13)团簇的原子动能、质心高度、迁移距离和最终沉积形貌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相同初始沉积条件下单个Cu原子和Cu_(13)团簇在沉积过程中和沉积效果上的具体差异.模拟结果表明:单个Cu原子和Cu_(13)团簇与Fe(001)表面的相互作用机制存在差异,Cu_(13)团簇表现出显著的集体效应.在特定沉积条件下,由于Cu_(13)团簇的集体效应,导致Cu_(13)团簇与Fe(001)表面的结合能力和在Fe(001)表面上的扩散能力均强于单个Cu原子.
陈炫芝张世旭李公平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Cu团簇沉积到Fe(001)表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由Fe磁性薄层和Cu非磁性薄层构成的Fe/Cu磁性多层膜,由于其具有显著的巨磁电阻效应,被广泛应用于高密度读出磁头、磁传感器和磁性随机存储器等,使得关于Fe/Cu磁性多层膜的研究一直为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在薄膜...
张世旭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文献传递
一种反射聚光型高性能同位素热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射聚光型高性能同位素热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同位素电池领域,解决了现有光伏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外壳包壳,外壳包壳内设有同位素热源组件、热辐射器、光子滤波器和光电组件,横梁反射挡板...
张世旭周一夫郑智军章守昊秦田民杨得草李公平周毅
一种基于纳米材料复合式动态型同位素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纳米材料复合式动态型同位素电池;包括热源结构、换能结构和惰性气体管道;热源结构包括热源腔体和热源装置,热源腔体包括热源腔体外壳、热反射层和气动单向阀,热源装置包括放射源、导热筒和防辐射层,热源装置被封装并固定于热...
周毅张世旭李公平
一种基于两方程热湍流模型的液态金属共轭传热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方程热湍流模型的液态金属共轭传热计算方法,属于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热工水力计算领域,解决了现有计算方法精度不佳的问题。本发明在液态金属共轭传热计算中,引入了理论性较强、理论精度较高、理论边界较简单的液...
苏兴康顾龙李显文张世旭关兴彩刘扬
低能Cu13团簇沉积薄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2019年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Cu13团簇在Fe(001)表面上沉积薄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沉积条件对薄膜生长模式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沉积条件下表面粗糙度、缺陷分布和外延度等薄膜性质的差异。Cu13团簇的初始沉积能量范围为0.1~10.0 eV/atom,沉积率为1.0 clusters/ps,衬底温度分别为300,700和1 000 K。模拟结果表明:团簇初始沉积能量主要影响薄膜生长模式,当初始沉积能量为7.5 eV/atom的Cu13团簇沉积到温度为300 K的Fe(001)表面时,可形成表面光滑、内部缺陷少和较好外延度的高质量Cu薄膜。
张世旭刘惠伟贺亦文张梅玲李公平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重视.本文简述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现存的关键技术瓶颈;简单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基本原理与设计要求,讨论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不同换能方式同位素电池的技术方案,具体介绍了静态型热电式同位素电池、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动态换能方式同位素电池、压电换能机制同位素电池的实验原理与研究进展;最后,对上述几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分类总结与对比分析,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未来发展趋势、发展要求和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燃料的同位素来源,展望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未来发展前景与潜在应用.
周毅张世旭李公平
一种反射聚光型高性能同位素热光伏电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聚光型高性能同位素热光伏电池,属于同位素电池领域,解决了现有光伏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包壳,外壳包壳内设有同位素热源组件、热辐射器、光子滤波器和光电组件,还包括横梁反射挡...
张世旭周一夫郑智军章守昊秦田民杨得草李公平周毅
一种直接收集‑光电‑热电复合式同位素电池及制备方法
一种直接收集‑光电‑热电复合式同位素电池,包括放射源和换能结构,同位素电池为柱状结构,换能结构两端分别装配电池正极与电池负极;换能结构包括金属衬底、真空腔体、透明电荷收集板、光电组件与热电组件;放射源设于柱状金属衬底侧面...
周毅张世旭李公平
一种基于PZT下的动态型同位素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PZT下的动态型同位素电池,包括热源结构、换能结构、散热器和惰性气体管道;热源结构包括热源腔体和热源装置,热源腔体包括热源腔体外壳、热反射层和气动单向阀,热源装置包括放射源、导热筒和防辐射层,热源装置被封装并固定...
周毅张世旭李公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