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靖

作品数:20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养殖
  • 5篇单胞菌
  • 5篇药敏特性
  • 5篇气单胞菌
  • 4篇药敏
  • 4篇鱼类
  • 4篇水产
  • 4篇鉴定及药敏
  • 3篇色谱
  • 3篇水产品
  • 3篇相色谱
  • 2篇淡水
  • 2篇养殖病害
  • 2篇养殖户
  • 2篇养殖技术
  • 2篇养殖模式
  • 2篇养殖鱼
  • 2篇养殖鱼类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机构

  • 20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北武当动物...

作者

  • 20篇艾晓辉
  • 20篇董靖
  • 19篇胥宁
  • 18篇杨秋红
  • 18篇杨移斌
  • 18篇刘永涛
  • 3篇徐春娟
  • 2篇李乐
  • 1篇何力
  • 1篇王正彬
  • 1篇阮晶

传媒

  • 5篇渔业致富指南
  • 3篇科学养鱼
  • 2篇中国渔业质量...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色谱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7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源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被引量:6
2016年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经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zy02株为中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表现为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组织中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斑点叉尾的半致死浓度为3.89×10~6CFU/mL。菌株zy02对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磺胺异噁唑、克林霉素及利福平等5种药物耐药。本研究为斑点叉尾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移斌杨秋红胥宁董靖刘永涛艾晓辉
关键词:药敏特性
一株有抑菌活性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鉴定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研究环境中芽孢杆菌对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从池塘底泥中分离出6株芽孢杆菌进行了鉴定和抗菌能力研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管碟法测定了细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测定了发酵上清液和病原菌共培养的生长曲线,并采用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其中1个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嗜水气单胞菌和藤黄微球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生化和分子鉴定发现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分离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对嗜水气单胞菌和藤黄微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菌用于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和藤黄微球菌感染。
董靖阮晶胥宁唐天忠艾晓辉
关键词:解淀粉芽孢杆菌益生菌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
黄鳝源嗜水气单胞菌DB01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从患病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DB01,对该菌株进行人工感染、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染黄鳝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表明菌株DB01为发病黄鳝的病原菌。菌株DB0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在兔血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序列分析显示,菌株DB01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B01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高度敏感,五倍子、黄柏、地榆及乌梅等中草药对菌株DB01抑菌作用强。
杨移斌董靖胥宁刘永涛杨秋红艾晓辉
关键词:药敏特性
草鱼吃食后浮出水面狂游可能原因分析
2016年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其生长快,肉质肥嫩,味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自然状态下成鱼以吃水草为主,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喜食的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浮萍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各类喜吃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精饲料。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目前草鱼的养殖方式主要为大水面养殖、池塘精养、网箱养殖等,其中池塘精养及网箱养殖是集约化的高密度、高强度投饵养殖模式,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见效快。
杨移斌艾晓辉董靖胥宁刘永涛杨秋红
关键词:草食性鱼类淡水养殖鱼类人工饲养条件轮叶黑藻禾本科草饲料能量
斑点叉尾鮰冬季大规模死亡病原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2016年
2016年1—2月湖南安化地区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暴发大规模死亡,死亡率接近80%,发病鱼体重为1.5~2.0kg。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肝、脾、肾分离到1株致病菌,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人工感染实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理化特性与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特征相符,与NCBI中登录的鲁氏耶尔森氏菌的16SrDNA基因同源性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鲁氏耶尔森氏菌聚为一族。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能够从发病鱼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病原菌,表明鲁氏耶尔森氏菌为斑点叉尾鲴该病病原菌。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及新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本研究为斑点又尾鲴暴发性出血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移斌刘天强阳涛胥宁董靖杨秋红刘永涛艾晓辉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RDNA
全文增补中
异育银鲫病害诊断一例
2016年
近年来随着水产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异育银鲫病害问题不断增多,本文就笔者诊断的一例异育银鲫病害做一个总结,以供同行参考。1.诊断2015年11月下旬接到上海崇明一养殖户的求助,称其养殖的异育银鲫出现少量死亡,但更多的是体表出现大量黑斑,有些带有些许出血。由于正是出鱼的高峰期,养殖户就比较紧张了。
杨移斌艾晓辉胥宁杨秋红董靖刘永涛
关键词:病害诊断异育银鲫集约化养殖养殖户
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法测定水产品中的二硫氰基甲烷残留
2017年
建立了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法(GC-PFPD)测定水产品中二硫氰基甲烷(MBT)残留的分析方法。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溶液(1∶1,v/v)在超声条件下提取水产品中的MBT,然后用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对提取物进行净化和富集,通过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分离,最后采用配有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MBT在1.0~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1;检出限为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65.6%~97.6%,精密度为6.32%~12.8%(n=7)。该法能很好地满足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的需求。
杨秋红杨移斌胥宁刘永涛董靖艾晓辉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固相萃取二硫氰基甲烷水产品
常见经济鱼类池塘养殖各个阶段技术要点
2015年
目前中国的水产养殖模式主要分为大水面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以及水泥池养殖等,在内陆以湖北省为代表的传统淡水养殖区域多以池塘养殖模式为主,承担着大多数淡水经济鱼类的供应。改善优化池塘养殖模式,提高池塘养殖技术,加强池塘养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显得更加必要。
杨移斌艾晓辉董靖刘永涛杨秋红胥宁
关键词:池塘养殖模式淡水经济鱼类池塘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模式大水面养殖水泥池养殖
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渔用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被引量:1
2016年
姜黄素是一种新的渔用饲料添加剂,但目前尚无测定鱼饲料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添加量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UPLC-TUV)。方法采用乙醇作第一提取剂,乙腈为第二提取剂,基质标准曲线定量。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45∶55,V/V)为流动相,C18柱(2.1 mm×100 mm,1.7μm)为色谱柱,430 nm波长下进行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最低检测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5μg/kg。在空白鱼饲料中添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水平在0.10-2.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7.68%-102.06%,相对标准偏差为1.06%-8.01%。本方法为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添加量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刘永涛李乐徐春娟杨移斌董靖胥宁杨秋红艾晓辉
关键词:渔用饲料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超高效液相色谱
改良的QuEChERS与HPLC-HESI/MS/MS同时测定中华鳖组织中氯硝柳胺和酰胺醇类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被引量:7
2017年
建立了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组织(血浆、肌肉、裙边、肝脏和肾脏)中氯硝柳胺、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加热电喷雾电离源串联质谱法(HPLC-HESI/MS/MS)。样品经改进的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以氨化乙腈为提取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粉为净化剂,甲醇-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以Waters Symmetry~ C_(18)(2.1 mm×100 mm,3.5μm)为色谱分离柱,采用正负离子分段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氯硝柳胺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3~100μg/L范围内,5种待测物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8 7。在1~20μg/kg加标水平下,中华鳖空白血浆、肌肉、裙边、肝脏和肾脏的加标回收率为77.9%~105.3%(n=6),相对标准偏差为2.7%~10.5%(n=6),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5、0.1、0.5、0.5、0.5μg/kg,定量下限分别为1.0、0.3、1.0、1.0、1.0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中华鳖组织中氯硝柳胺、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量的同时测定。
刘永涛董靖杨秋红余琳雪杨移斌何力艾晓辉
关键词:中华鳖氯硝柳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