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万峰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橙黄G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电化学法处理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评价
  • 1篇遗传毒性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处理
  • 1篇饮用水处理工...
  • 1篇预氯化
  • 1篇中铬
  • 1篇三卤甲烷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工艺
  • 1篇耦合法
  • 1篇耦合技术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特征
  • 1篇细菌

机构

  • 7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7篇王万峰
  • 6篇潘峰
  • 3篇尤奇中
  • 3篇杨利敬
  • 3篇刘林
  • 2篇黄耀
  • 1篇金彩霞
  • 1篇于建伟
  • 1篇时蕾
  • 1篇王春峰
  • 1篇宋琳琳
  • 1篇张国庆
  • 1篇朱春友
  • 1篇王子英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形态磺胺类药物在根-土界面的空间分布及毒性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化学分析和发光细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磺胺类药物在作物根-土界面的形态分布及生态毒性.结果表明,磺胺类药物在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水溶态的形式存在,远根区则以有机溶剂可提取态为主要形态.3种形态磺胺类药物对明亮发光细菌的相对发光抑制率均小于30%,表现为低毒性.不同形态磺胺类药物对明亮发光菌表现的生态毒性不同,有机溶剂可提取态对明亮发光细菌的毒性最大,水溶态次之,结合态毒性最小.根际区水溶态的含量及其对明亮发光细菌的相对毒性抑制率大于远根区,而有机溶剂可提取态和结合态的含量及其对明亮发光细菌的相对毒性抑制率则小于远根区.
金彩霞司晓薇王万峰王春峰王子英张琴文王婉
关键词:化学分析磺胺类药物毒性
粉末碳负载纳米铁去除水中橙黄G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了液相还原法制备碳负载纳米铁。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粉末碳负载纳米铁对水体中偶氮染料橙黄G的去除特性;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所采用的橙黄G浓度范围内,碳负载纳米铁对橙黄G的去除率明显高于纳米铁和粉末碳;且去除率随橙黄G初始浓度的增高、负载纳米铁投加量的增加、pH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扫描电镜图谱表征分析发现,粉末碳负载纳米铁的高分散性及其表面微小原电池的形成是加速水中橙黄G去除的关键因素。
潘峰尤奇中王万峰刘林杨利敬
关键词:纳米铁橙黄G
混凝辅助电化学法处理橙黄G染料废水被引量:6
2013年
以石墨板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法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比较了在NaCl、Na2SO4以及NaCl与FeSO4·7H2O组合的支持电解质体系中的处理效果,同时考察了电压、初始pH、电解质浓度、电极间距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废水中橙黄G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橙黄G的脱色主要是活性氯的氧化作用,橙黄G分子的矿化可能主要是电解过程中产生的·OH的作用,FeSO4·7H2O的加入增加了混凝作用,使得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最佳脱色条件下橙黄G脱色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6%和56.3%,B/C(BOD/COD)由0.09提高至0.41,可生化性有较大改善,并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COD去除率逐渐升高。此结果表明,橙黄G废水COD的去除相对于脱色存在滞后性。
潘峰刘林王万峰尤奇中杨利敬
关键词:电化学橙黄G混凝活性氯
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处理橙黄G染料废水被引量:2
2014年
以石墨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考察了NaCl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溶液初始pH以及铁碳投加量对废水中橙黄G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比了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与电化学混凝和内电解单独使用时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对橙黄G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高于电化学混凝法和内电解法,其中COD去除率高于后两者之和,说明两者的耦合是协同作用。FeSO4·7H2O的加入在提高脱色效果的同时,也改善了混凝沉降的作用,有助于后续泥水分离过程的顺利进行。最佳运行条件下橙黄G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8.3%和66.7%。
潘峰刘林王万峰尤奇中杨利敬
关键词:内电解耦合技术橙黄G
Umu测试法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主要介绍了umu测试方法的实验原理和在环境科学中的研究现状。umu实验(即SOS/umu实验)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用于检测环境致突变的短期筛选实验。它基于环境诱变物质损伤DNA后诱导SOS反应,表达umu基因,进而生成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原理设计而成。通过检测此酶的活性可确定受试物引起的DNA损伤程度。因该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检出率高、廉价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学研究、酶代动力学分析、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估以及药效学评价和新药筛选等方面。
潘峰王万峰时蕾
关键词:遗传毒性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消毒副产物的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阐明饮用水厂运行中主要消毒副产物的形成特征及转化规律,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北方某饮用水厂为研究对象,对采用预加氯的不同处理单元出水中3类消毒副产物,即8种卤乙酸(HAAs)、亚硝基二甲胺(NDMA)和4种三卤甲烷(THMs)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预氯化后3类副产物显著增加,HAAs、NDMA和THMs和质量浓度合计分别为33.1μg/L、9.0 ng/L和55.1μg/L;经双层滤料过滤后得到不同程度去除,5种可去除HAAs的去除率为15.7%~60.8%,NDMA去除率为48.1%,4种THMs的去除率为26.1%~49.2%。氯胺消毒下总出水中3类副产物含量也未明显增加,表明预氯化及氯胺消毒是进一步削减消毒副产物产生、降低饮用水健康安全风险的重要控制措施。
王万峰黄耀于建伟潘峰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预氯化卤乙酸三卤甲烷
典型工业区域中铬·铅·砷·镉的污染特征及影响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以我国某典型工业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污染特征和产生原因。[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检测方法调查工业区内水体和土壤中铬(Cr)、铅(Pb)、砷(As)和镉(Cd)的浓度水平,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一步对污染状况进行影响评价。[结果]水体中Cr质量浓度水平相对较高(最高质量浓度为303μg/L);土壤样品中Pb、As和Cd污染极其严重(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2 719.7 mg/kg、91.8 mg/kg和19.6 mg/kg)。根据我国地表水Ⅲ类标准和土壤二级标准值计算,水体中Cr最高浓度超过评价标准5.06倍;土壤中Pb、As和Cd最高浓度分别超过评价标准8.07倍、2.67倍和64.27倍。水体(/土壤)中Cr、Pb、As和Cd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53(/0.08)、0.05(/0.83)、0.43(/1.14)和0.08(/7.08);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90.9%(10/11个)的水样和70.4%(19/27个)的土壤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表明研究区域水体和土壤中4种物质复合污染相对严重。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Pb和Cd具有显著相关性(R2=0.81),表明两者可能为复合污染,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污染源。[结论]来源解析表明,工矿业生产中用到的原材料及排放的废弃物是污染主要来源。
王万峰朱春友宋琳琳张国庆黄耀潘峰
关键词:内梅罗综合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