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兴川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篇重症
  • 3篇小儿
  • 2篇数据库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膜炎
  • 2篇患儿
  • 2篇放疗
  • 2篇META分析
  • 2篇标志物
  • 1篇毒性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毒性
  • 1篇心脏损伤
  • 1篇胸部
  • 1篇胸部肿瘤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严重脓毒症
  • 1篇阳性球菌

机构

  • 12篇兰州大学第二...
  • 5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2篇李兴川
  • 5篇杨保旺
  • 5篇张妮
  • 5篇杨志国
  • 5篇王松
  • 4篇王静
  • 2篇王海东
  • 1篇王爱华
  • 1篇周永宁
  • 1篇刘兆辰
  • 1篇何津祥
  • 1篇张相梅
  • 1篇李楠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惊厥的危险因素
2017年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惊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惊厥发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临床特征、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血钠<135mmol/L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 000×106/L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脊液蛋白及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肺炎链球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感嗜血杆菌及其他菌种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年龄低于2岁、意识障碍、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血钠<135mmol/L均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惊厥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惊厥的发作与患儿年龄低于2岁、意识障碍、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血钠<135mmol/L等因素有关。
杨志国张妮杨保旺李兴川王静王海东
关键词:脑膜炎惊厥
多重PCR检测在严重脓毒症感染患儿应用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多重PCR检测在严重脓毒症感染患儿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192例严重脓毒症并发感染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患儿入院后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利用多重PCR技术定量检测患儿脑脊液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以及肺炎支原体(MP)的核酸含量,并与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重PCR在严重脓毒症并发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入选192例患儿,84例阳性,阳性率为43.8%,且患儿主要集中在(3-6)岁年龄段;84例患儿脑脊液DNA阳性主要分布在EBV,占46.4%,其次分布HSV,占28.6%;84例患儿中,22例重型,62例轻型,重型患儿EBV-IgM、HSV-IgM、CMV-IgM以及MP-IgM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患儿(P〈0.05);192例患儿中,45例IgM阳性,145例IgM阴性;患儿中多重PCR检测184例阴性,84例阳性。结论严重脓毒症并发感染患儿采用多重PCR技术临床诊断效果理想,能成为脓毒症患儿常规检测手段,为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张妮王爱华杨保旺张相梅朱嘉睿杨志国李兴川
关键词:多重PCR严重脓毒症
胸部肿瘤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胸部肿瘤放疗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为临床工作中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评估和预防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并查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机构(AHRQ)量表评估文献质量,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24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共1 870例胸部肿瘤患者,RIHD的总发生率为42%(95%CI:0.32~0.52);其中心电图异常率为37%,心肌酶异常率为20%,肌钙蛋白异常率为12%。不同肿瘤类型分层研究,RIHD发生率不同:乳腺癌患者为15%,食管癌为29%,肺癌为39%。不同评价标准分层分析:以放射治疗肿瘤组(RTOG)标准评价,RIHD发生率为15%;而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事件标准(NCI-CTCAE)评价,RIHD发生率为59%。结论胸部肿瘤患者RIHD总发生率高达42%,临床观察指标中以心电图异常最为常见;不同部位肿瘤RIHD发生率有较大差异,肺癌RIHD发生率最高,食管癌次之,乳腺癌最低;以CTCAE标准评价,RIHD发生率明显高于RTOG标准。
王松何津祥李兴川
关键词:胸部肿瘤心脏毒性META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皮肤和黏膜损害2例分析
2022年
报告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皮肤和黏膜损害。例1.患儿男,7岁。发热和咳嗽1周,嘴唇溃烂及结膜充血3 d。例2.患儿男,9岁。发热及咳嗽6 d,眼充血及口唇糜烂3 d。2例患儿均无明确药物过敏史,均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皮肤科检查示双侧化脓性结膜炎、口腔黏膜及唇出血性糜烂,可见分散的非典型靶形皮损,其中例1患儿生殖器黏膜受累。2例患儿血清病原学检查均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胸部X射线检查提示非典型肺炎。2例患儿最终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皮肤和黏膜损害。2例患儿均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和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同时予支持性护理(黏膜和皮肤护理、补充液体以及疼痛管理)。治疗后2例患儿肺炎好转,皮肤和黏膜皮损完全消退,随访3个月后均未复发。
杨志国杨保旺李兴川王静张妮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皮肤损害黏膜炎
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次数与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血药浓度的关系,不同谷浓度与疗效的关系,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6年6月入住PICU并使用万古霉素的7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万古霉素剂量为40 mg/(kg·d),14例60 mg/(kg·d);剂量40 mg/(kg·d)的患儿中q12h给药19例,q8h给药22例,q6h给药17例;万古霉素给药至少4个剂量后,在给药前30 min内采集血标本检测谷浓度;给药结束后30~60 min内采集血标本检测峰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快速测定血浆万古霉素浓度。结果万古霉素以40 mg/(kg·d)进行治疗时,q12h、q 8 h和q 6 h三组之间万古霉素谷浓度与峰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谷浓度≤5μg/m L和>5μg/m L组之间显效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对84.0%,P>0.05)。与万古霉素40 mg/(kg·d)组(q 8 h)比较,60 mg/(kg·d)组谷浓度与峰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的万古霉素谷浓度难以达到10μg/m L;为达到有效治疗浓度,降低不良反应,可增加万古霉素剂量,增加给药次数。
张妮杨保旺李兴川杨志国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疗效
一种小儿重症给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儿重症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筒、置于所述给药筒上端开口处且所述给药筒可拆卸连接的挤压结构、置于所述给药筒下端且与所述给药筒连通的出料口、置于所述出料口下端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的给药管,所述给药筒内设有隔板...
李兴川王松王静
基于TCGA数据初步筛选胃癌放疗敏感关键基因
目的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胃癌标本芯片数据进行分析,筛选胃癌术后放疗敏感基因,为胃癌术后放疗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胃癌临床及基因表达数据,利用R语言edge R软件包进行基因差异分析,筛选出与胃癌术后放...
王松李兴川刘兆辰冉俊涛
关键词:胃癌放疗生物学标志物
文献传递
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抗肿瘤治疗被引量:4
2020年
目前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力,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而放疗不仅能直接损伤杀伤照射野内的肿瘤细胞,还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一些研究已证实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可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本文就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抗肿瘤作用、放疗的免疫效应、放疗与PD-1/PD-L1抑制剂协同抗肿瘤机制做一综述。
王松李兴川刘兆辰
关键词:放疗免疫治疗肿瘤
一种小儿重症急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儿重症急救装置,涉及急救用具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铰接有箱盖,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箱体隔成储物盒区与氧气储存区,所述箱盖内侧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箱盖隔成消...
李兴川王松王静
文献传递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04.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2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RCT,共计2135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5%vs 66.4%,RR=1.33,95%CI:1.19-1.48,P<0.00001),退热时间[M D=-0.90,95%C I(-1.17-(-0.63),P<0.00001],止泻时间[MD=-1.66,95%CI:-2.10-(-1.22),P<0.00001],住院时间[MD=-1.46,95%CI:-1.83-(-1.08),P<0.00001]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干扰素在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应用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新治疗方法,但受纳入研究质量的影响,仍需后续纳入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李兴川王松张妮周永宁
关键词:干扰素轮状病毒肠炎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