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潇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魔发之“魔”:从身体之发看表征的转换与文化逻辑被引量:2
- 2018年
- 表征既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公共的,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来代表最初始的呈现时的人的存在状况。人们借助表征将缺场/虚拟之物经由个体认知加工而呈现出来,从而发生了一系列公共表征——心理表征——公共表征的转化。身体之发之所以作为一种"魔"的表征,既是缘于其自身的特性,也是缘于个体认知对它的接受力。这种在不断转化的过程中,"魔"(表征)经由转喻与隐喻的发生机制在个体认知的加工与社会情境的形塑下而呈现多元意义,另据其"外在化的情景适应性"和"内在化的认知结构的适应性"而有着不同程度的"易感染性"。多元的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的背后都是个体利用表征对内在/外部的"无序"所做出的反应与调适。
- 赵旭东张文潇
- 关键词:心理表征文化逻辑易感染性
- “志在富民”的思想谱系——费孝通有关理想社会及其实践价值的线索追溯被引量:6
- 2019年
- 志在富民,是贯穿费孝通先生一生的主题。致力于这项事业,他完成了行行重行行的实践,经历了村落研究-类型比较-模式提出-模式对比-区域连接-区域比较-区域合作-全国一盘棋-全球性共同体的转向,最终将研究视角由微观落到全局;在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他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怎样能相处得更好的问题,将其关注点由生态领域转向心态关系,并倡导借助文化,实现个人与社会之“富”。费孝通的文化观在无形之中将中国传统之中的文化价值嵌入到了更具普遍性意义的世界性的理想追求中去,这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所特别需要的。人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可以此去应对日益消蛀共同体价值的诸多世俗化倾向。
- 赵旭东张文潇罗士泂
- 关键词:理想社会
-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被引量:5
- 2016年
- "再现"是人们实现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有效手段。在初民社会中,人们通过巫术与宗教构建并再现了一个区别于现实世界的符号(虚拟化)世界,并通过这种手段解释和应对真实发生的事情,进而增加了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强化了"彼此共存"的信念。对比而言,生活在当前社会中的人们则越来越被自己制造出来的影像与技术构建起来的拟像团团包围,逐渐丧失了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的欲望与能力,进而发生了虚拟与真实的分离。在巫术与影像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反思自身所处的现实世界。
- 赵旭东张文潇
- 关键词:影像
- 乡土中国与转型社会——中国基层的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被引量:14
- 2017年
- 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乡村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依托。基于此,费孝通提出"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理想型的传统社会。乡土中国在国家-士绅-农民的基本社会结构下,呈现出乡土本色、差序格局、无讼等特征,并在这些特征的维系下得以有效运行。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展开,传统意义上"皇权不下县"的状态已无法回归,基本的社会结构也被国家-代言人-农民所取代。乡土中国正在发生转型并呈现出了诸多新的特点,然而转型并不意味着质变,表面上看,虽然"乡土中国"逐渐演变为"离土中国",但是乡村社会的底色尚在。在学理方面,我们需要围绕乡土中国与转型社会所展开的讨论作出理解和反思。
- 赵旭东张文潇
- 关键词:乡土中国乡土社会转型社会国家政权建设社会结构社会变迁
-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 2016年
- 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往往需要通过与他者和外部世界的互动而得以存在,这种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个体自身的表达。通过表达,人们既可以利用语言、言语、身体动作、象征符号等指涉身边的在场之物,也能借助它们将过去已经发生的或未来将要发生的缺场之物经由心理加工而呈现出来,这一过程可称之为'再现'(representation)。在巫术和宗教的活动中。
- 赵旭东张文潇
- 关键词:巫术词汇思维形式文字阿赞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