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策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7篇心肌病
  • 7篇型心
  • 7篇肌病
  • 7篇厚型
  • 7篇肥厚
  • 7篇肥厚型
  • 7篇肥厚型心肌病
  • 6篇预后
  • 3篇动脉
  • 3篇远期
  • 3篇远期预后
  • 3篇表型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心病
  • 2篇血栓
  • 2篇突变
  • 2篇临床表型
  • 2篇患者预后
  • 2篇冠心病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张策
  • 10篇宋雷
  • 8篇王继征
  • 8篇吴桂鑫
  • 4篇邹玉宝
  • 3篇袁晋青
  • 2篇尹春琳
  • 2篇陈珏
  • 2篇姚懿
  • 2篇高润霖
  • 2篇杨跃进
  • 2篇王东
  • 2篇张禅那
  • 2篇徐波
  • 2篇宋莹
  • 2篇乔树宾
  • 2篇唐晓芳
  • 2篇李世杰
  • 2篇徐娜
  • 2篇许晶晶

传媒

  • 7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生物标志物在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第一部分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在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研究背景  三支病变(three-vessel disease,TVD)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通常是指为心脏供血的三支主要冠状动脉均存在显著的狭窄,患者的远期死...
张策
关键词:冠心病三支病变NT-PROBNP远期预后
心脏肌钙蛋白Ⅰ基因Arg162位点不同突变基因型与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携带心脏肌钙蛋白I基因(TNNI3)Arg162位点不同错义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索该位点不同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共收集4例携带TNNI3基因Arg162位点突变的非亲缘关系的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307例正常对照,采用panel二代测序对肌小节基因TNNI3、MYH7、MYBPC3、TNNT2、MYL2、MYL3、TPM1和ACTC1进行检测,对发现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分析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结果 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携带2种不同的TNNI3基因Arg162位点错义突变,其中2例携带Arg162Trp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在65岁及以上,以非对称性的室间隔增厚为主,1例有晕厥史及猝死家族史,随访出现心力衰竭并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另1例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其余2例携带Arg162Gln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均为35岁前,且均表现为心尖肥厚为主,临床表型较轻。结论 TNNI3基因Arg162位点2种不同错义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型变异较大,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而Arg162Gln突变携带者趋于表现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可能提示预后较为良好。
杨瑶瑶张策吴桂鑫张禅那惠汝太王继征宋雷邹玉宝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突变临床表型
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同期和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比较同期和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对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832例。将患者按PCI治疗次数分为同期PCI组(1218例)和分期PCI组(614例)。随访2年,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TV-MI)、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TVR)、心源性死亡和卒中,次要终点事件为支架血栓。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数据,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随访事件发生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生存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分期PCI是否为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同期PCI组住院时间、介入操作时间、术前紫杉醇药物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心脏外科手术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SYNTAX)积分明显小于分期PCI组[(5.54±3.09)d比(9.50±4.06)d、(43.12±28.55)min比(79.54±44.35)min、(14.04±7.63)分比(18.51±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完全血运重建率和术后SYNTAX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分期PCI组TV-MI和支架血栓发生率高于同期PCI组[2.1%(13/614)比0.5%(6/1218)和2.0%(12/614)比0.4%(5/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同期PCI组无TV-MI和无支架血栓生存率优于分期PCI组(99.5%比97.9%和99.6%比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期PCI是支架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1,95%CI 1.25~12.18,P=0.019)。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期PCI组TV-MI和支架血栓发生率仍高于同期PCI组[2.1%(13/614)比0.7%(4/614)和2.0%(12/614)比0.5%(3/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同期PCI组无TV-MI和无支架血栓生存率仍优于分期PCI组(99.3%比97.9%和99.5%比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马元良徐娜尹春琳姚懿唐晓芳贾斯达张策宋莹许晶晶赵雪燕张茵陈珏杨跃进乔树宾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预后
肥厚型心肌病可变剪接图谱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绘制人心脏组织mRNA可变剪接图谱,探究肥厚型心肌病(HCM)中可变剪接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HCM患者和正常人心肌组织,提取RNA并进行链特异性RNA深度测序,检测可变剪接变化,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初步了解HCM中受可变剪接调控的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可变剪接导致的不同转录本的表达变化,并在心肌肥厚动物模型中验证。结果在人类心肌组织中共发现11604个基因的94990个可变剪接事件,其中124个基因的可变剪接在HCM心肌组织中发生显著改变;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可变剪接主要影响肌丝滑动、心肌收缩、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钙离子信号通路等功能或通路。RNA测序和定量PCR均显示虽然CAMK2δ表达总量不变,但是它的两个外显子互斥转录本,CAMK2δ3和CAMK2δ9,表达量发生了相反的改变;小鼠肥厚心肌模型也验证了这一发现。结论本研究首次绘制了人类心脏可变剪接图谱,明确HCM中多个基因发生可变剪接改变,发现即使基因表达总量没有变化,但基因不同转录本却可能通过可变剪接发生显著改变。提示可变剪接在HCM心肌肥厚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变剪接图谱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识别疾病相关的基因和通路。
韩自强卜德超张策吴桂鑫邹玉宝王水云宋雷赵屹王继征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可变剪接
TTN截短变异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2016年
目的:肥厚型心肌病(HCM)具有显著的临床和预后异质性,目前尚缺少能够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研究已经证实TTN截短变异(TTNtv)与心肌疾病相关,本研究探讨TTNtv对HCM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策王继征李世杰吴桂鑫惠汝太宋雷
MYBPC3基因型-肥厚型心肌病表型关联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MYBPC3基因突变类型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临床表型及不良预后的关联。方法使用panel二代测序,检测529例HCM患者和307例健康对照的8个肌小节HCM致病基因。根据携带MYBPC3突变情况,将MYBPC3突变阳性患者分为3组:仅携带1个MYBPC3错义突变(错义组)、仅携带1个MYBPC3无义或剪切位点突变(截短组)或携带至少1个MYBPC3突变的多突变患者(多突变组)。比较3组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总计在93例(17.6%)患者中检测到64种MYBPC3致病突变。与未检出MYBPC3突变的患者相比,携带MYBPC3突变患者的家族史阳性的比例更高,左心室室壁厚度更大,出现异常Q波的患者比例更高。在携带MYBPC3突变患者中,多突变组最年轻,左心室室壁厚度更大。在4.7±3.2年随访期间内,MYBPC3突变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高于未检出MYBPC3突变患者(校正HR 2.00,95%CI 1.06-3.79,P=0.033),心血管死亡风险存在增加趋势(校正HR 1.80,95%CI 0.91-3.55,P=0.091)。在MYBPC3突变阳性患者中,多突变组的心血管死亡(校正后HR 30.4,95%CI 3.01-301.12,P=0.004)和全因死亡(校正后HR 25.2,95%CI 4.07-156.00,P=0.001)均显著升高,而截短突变组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则未见显著增加。尤其是携带MYBPC3复合突变的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6(75%)例发生心血管死亡。结论 MYBPC3截短突变与HCM不良预后不存在相关性。携带多个突变的MYBPC3突变携带者,尤其是MYBPC3复合突变患者不良预后风险显著增。
王东娄可佳吴桂鑫张策阮洁云张小慢邹玉宝惠汝太宋雷王继征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型-表型
MYBPC3基因Trp1098X突变导致肥厚型心肌病
2017年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MYBPC3基因Trp1098X突变导致的HCM患者表型和预后特点。方法通过panel二代测序在529例HCM患者中筛查8个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经Sanger测序验证突变后,分析基因突变所致HCM的表型,并对患者长期随访。结果529例HCM患者中发现2例(0.4%)携带MYBPC3基因Trp1098X突变,该突变位于MYBPC3基因的第30号外显子,第1098位色氨酸(Trp)变成终止密码子(Ter)。两例患者均为男性非梗阻性HCM,临床表现为轻微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和心电图ST-T段异常。随访3年,两例患者均病情稳定,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MYBPC3基因Trp1098X突变能够导致HCM,携带该突变患者具有临床表现较轻。
吴桂鑫阮洁云刘婕张策张小慢张禅那宋雷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
环状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新型非编码RNA,由前体RNA反向地首尾剪接形成。circRNAs大量存在于真核细胞转录组中,并且其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一些circRNAs可以充当微小RNA(miRNAs)海绵或者在基因转录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已经有研究证明,circRNAs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并作为调控因子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circRNAs的来源、形成机制以及功能做简述,并对circ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吴桂鑫张策王继征宋雷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类型对再狭窄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在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患者中,比较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second generation drug-eluting stent,G2-DES)和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biodegradable polymer drug-eluting stent,BP-DE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了2013年全年于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10 724例患者,最终入选254例置入G2-DES和47例置入BP-DES的ISR患者。随访时间2年,有效性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包括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target vessel-rel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TV-MI)、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心源性死亡和卒中;安全性终点为支架血栓。比较了两组间终点事件以及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法检测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操作方面的变量无统计学意义差异,G2-DES组的替罗非班应用率低于BP-DES组(14.2%vs31.9%,P=0.003)。2年随访发现G2-DES组和BP-DES组之间的MACCE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10.2%vs 12.8%,P=0.608),且MACCE各组分发生率大致相似(P> 0.05),支架血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2.0%vs 4.3%,P=0.300)。两组患者在各终点方面的生存率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差异(P> 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支架类型不是MACCE或支架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 0.05)。结论对于ISR患者,在G2-DES与BP-DES之间有效性终点与安全性终点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支架类型对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影响、且不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马元良姚懿尹春琳徐娜唐晓芳贾斯达张策宋莹许晶晶赵雪燕宋雷陈珏杨跃进乔树宾高润霖徐波袁晋青高立建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支架血栓
心功能分级与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NYHA心功能分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发现可用于患者分层的危险因素。方法从1999年到2000年,前瞻性纳入16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16岁以上成年HCM患者。记录基线临床信息并定期随访,建立HCM队列。HCM患者按入组时是否达到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Ⅳ级分为2组,比较基线临床表型和临床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成年HCM患者523例,其中入组时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63例(12.0%)。NYHA心功能Ⅲ/Ⅳ组患者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心率更快,左房内径更大,射血分数更低,伴有Q波异常的比例更高,携带心源性猝死(SCD)为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更高。在平均4.7±3.2年的随访过程中,共发生死亡44例,其中心血管死亡40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分别是其他患者的4.7倍(95%CI 2.54-8.69,P=1×10-6)和5.5倍(95%CI 2.92-10.35,P<1×10-8),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死亡原因分析发现,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SCD(校正后HR 4.21,95%C11.53 to 11.59,P=0.005)和因心衰死亡风险(校正后HR 6.99,95%CI 2.66 to 18.35,P=8×10-5)均显著增加。结论 NYHA心功能分级与HCM患者预后显著相关,NYHA心功能Ⅲ/Ⅳ级可以作为患者分层的危险因素。
王东陈志国吴桂鑫张策王怡璐邹玉宝惠汝太宋雷王继征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NYHA分级预后全因死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