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睿

作品数:10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库布齐沙漠
  • 3篇沙丘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流动沙丘
  • 2篇植被
  • 2篇植被生长
  • 2篇沙害
  • 2篇生态系统恢复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户
  • 2篇封顶
  • 2篇风沙
  • 2篇风蚀
  • 1篇地区农户
  • 1篇载力
  • 1篇沙产业
  • 1篇沙埋
  • 1篇沙漠化
  • 1篇沙源
  • 1篇生态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科...
  • 4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内蒙古库布其...

作者

  • 10篇王睿
  • 9篇周立华
  • 9篇陈勇
  • 5篇赵敏敏
  • 5篇郭秀丽
  • 4篇肖建华
  • 4篇俎瑞平
  • 3篇赖俊华
  • 3篇殷代英
  • 3篇屈建军
  • 2篇宗玉梅
  • 2篇顾梦鹤
  • 1篇韩庆杰
  • 1篇王军战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适用于流动沙丘的综合防治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流动沙丘的综合防治结构,包括沙丘封顶、固坡和锁边。封顶是将覆网覆盖在沙丘顶部,保护了沙丘顶部原始形态特征,降低了沙丘区域整体风速,减小沙丘移动速率;固坡为一种固定沙丘边坡的固沙方格,可以有效防止...
肖建华周立华俎瑞平屈建军陈勇王睿赖俊华殷代英
文献传递
禁牧政策对库布齐沙漠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作为草原地区涉及面最广、农牧民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政策,禁牧政策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于参与式农户评估法及累积Logit回归模型等对禁牧政策作用下库布齐沙漠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禁牧后农户的耕地和草地利用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总面积平均增加0.83hm^2,饲草种植面积平均增加0.25hm^2,羊只数量平均减少39.44只,舍饲程度得到提高;(2)政策因子、户主特征因子、家庭特征因子、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意识因子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转变的主要因素,各个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3)季节休牧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全年禁牧对农户草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结合研究结果对禁牧政策的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赵敏敏周立华陈勇顾梦鹤郭秀丽王睿
关键词:禁牧政策土地利用行为农户库布齐沙漠
生态政策驱动下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被引量:11
2016年
基于1989、2001、2013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生态政策实施前(1989—2001年)及实施后(2001—2013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政策实施后杭锦旗林地面积变化量为12.84×10~4 hm^2,高于实施前的0.24×10~4 hm^2;沙地面积变化量为-7.20×10~4 hm^2,高于实施前的-0.27×10~4 hm^2。生态政策实施后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4.22亿元,高于实施前的0.20亿元;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3.43亿元,高于实施前的2.19亿元;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3.82亿元,高于实施前的5.61亿元。通过实施生态政策,杭锦旗土地利用结构得以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得以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得以增强。但水域退化、耕地转换合理度较低等问题仍有待解决,论文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赵敏敏周立华陈勇张吉树郭秀丽王睿
关键词:生态政策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一种封顶固坡锁边综合治理流动沙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顶固坡锁边综合治理流动沙丘的方法,包括沙丘封顶、固坡和锁边。封顶是将覆网覆盖在沙丘顶部,保护了沙丘顶部原始形态特征,降低了沙丘区域整体风速,减小沙丘移动速率;固坡为一种固定沙丘边坡的固沙方格,可以有效防...
肖建华周立华俎瑞平屈建军陈勇王睿赖俊华殷代英
文献传递
库布齐沙漠3种沙产业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被引量:27
2017年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2000—2015年沙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较大。库布齐模式在国内外影响力很大,实现了防沙治沙和生态经济的双赢。但库布齐模式在科学界也存在较大争议,主要表现在库布齐模式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沙产业的效益评价方面。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法)评价了库布齐模式中3种沙产业模式2015年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3种沙产业模式中,光伏发电综合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高,达到1.000,高于生态饲料加工模式的综合效率且3种沙产业模式的纯技术效率均实现DEA有效;3种沙产业模式投入产出规模效率均较高,均值为0.978,最优为光伏发电综合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库布齐模式存在的问题、沙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建议。
王睿周立华陈勇赵敏敏郭秀丽
关键词:沙产业库布齐沙漠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杭锦旗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被引量:22
2017年
库布齐沙漠横贯杭锦旗全境,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生态用水率、供水量模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人口密度、耕地灌溉率7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定量评价了杭锦旗2008—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杭锦旗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综合评分值最大为0.508,但是在2008—2009年出现了波动,同时杭锦旗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其承载力极限,但仍有一定的开发潜力,能保证杭锦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王睿周立华陈勇赵敏敏郭秀丽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库布齐沙漠机械防沙措施的防护效益被引量:32
2017年
在库布齐沙漠风沙防治试验场,开展了机械防沙措施的防护效益观测。结果表明:防风效益、阻沙效益和表土含水率等随沙障材料、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1 1 m×1 m植物纤维网沙障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网沙障风速降低比(K值)分别为58.5%和55.7%,均高于同规格的沙柳沙障的18.3%,说明同一规格下植物纤维网防风效果要优于其他材料;2 1 m×1 m植物纤维网沙障和1 m×1 m HDPE沙障的K值均小于相同材料8 m×8 m沙障的K值,说明小规格低立式沙障防风效应,低于相同材料较大规格高立式沙障;3月积沙量数据分析表明,阻沙栅栏能有效减小积沙量,而固沙沙障内积沙量受风向和局部地形影响较大;4不同材料与不同规格沙障内的表土含水率均高于对照区裸沙地,说明防沙措施对保持土壤水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王睿周立华陈勇肖建华宗玉梅
关键词:库布齐沙漠
一种封顶固坡锁边综合治理流动沙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顶固坡锁边<b>综合治理</b>流动沙丘的方法,包括沙丘封顶、固坡和锁边。封顶是将覆网覆盖在沙丘顶部,保护了沙丘顶部原始形态特征,降低了沙丘区域整体风速,减小沙丘移动速率;固坡为...
肖建华周立华俎瑞平屈建军陈勇王睿赖俊华殷代英
库布齐沙漠含水率对风沙运动影响的风洞模拟被引量:12
2016年
采用室内分析和风洞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下库布齐沙漠沙丘沙含水率对粗糙度、风速廓线和风沙流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风洞实际动力情况,确定试验进口风速为6,8,10,12,14,16m/s;除干沙外,人工配制了含水率为0.25%,0.5%,1.0%,1.5%,2.0%,2.5%6组不同湿度的沙样,分别开展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湿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趋势;试验所包含的湿度范围内,其风速廓线均随高度呈对数分布,随风速的增大,风速廓线的对数规律越好,风速梯度逐渐减小;湿度越大输沙率随风速增加的绝对量变小,但相对量有所增加;随着湿度的增加输沙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不同湿度输沙率都出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当湿度达到2.5%时,不管任何高度风蚀过程几乎停止;干沙输沙量80%集中于近地表5cm内,但随着湿度增加,5cm以上输沙率所占比重呈增加趋势,当湿度介于0.25%~1.5%时,地表5~8cm之间输沙量占总输沙率的30%以上。说明在地表含水率较高的库布齐沙漠,采用格状沙障等增加地表粗糙度的机械防沙措施能收到比西部沙漠和戈壁地区更为理想的效果,而且采用固沙措施的高度也应高于干沙地区。
宗玉梅俎瑞平王睿韩庆杰顾梦鹤王军战
关键词:风沙运动风洞模拟库布齐沙漠
典型沙漠化地区农户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与适应--以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为例被引量:10
2017年
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理解农户对生态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策略选择倾向对于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至关重要。采用参与式的农村评估法(PRA)对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杭锦旗不同区域农户的生态环境变化感知与适应进行了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与2000年相比,大部分农户认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好转了。其中,牧区受访户对生态好转的认知度低于农区;为改善生态环境,农户在生态保护政策的引导下,采取了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改变养殖模式、减少牲畜数量、抽取地下水、精耕细作等措施应对生态环境变化。除精耕细作外,牧区农户采用其他适应策略的比例均远高于农区;农户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与适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层次性,农户对经济机会的响应影响着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策略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郭秀丽周立华陈勇赵敏敏王睿
关键词:生态环境变化农户感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