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程浩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运动员
  • 4篇葡萄糖
  • 4篇自我
  • 4篇自我控制
  • 3篇补给
  • 1篇心理选材
  • 1篇有氧运动
  • 1篇中国运动员
  • 1篇少年
  • 1篇少年运动员
  • 1篇神经类型
  • 1篇青少年
  • 1篇青少年运动
  • 1篇青少年运动员
  • 1篇橄榄球
  • 1篇橄榄球运动
  • 1篇橄榄球运动员
  • 1篇老年
  • 1篇老年人
  • 1篇国运

机构

  • 8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张连成
  • 8篇郑程浩
  • 7篇孙立冬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第七届中国体...
  • 1篇2017年全...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时间有氧运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通过身体锻炼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延缓认知老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时间有氧运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从时间角度选择合理的有氧运动干预方案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
孙立冬张连成郑程浩
关键词:老年人有氧运动
中国运动员积极心理资本的结构构建
研究目的: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积极心理资本理论油然而生。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范式,心理资本资理论关注人的信心、希望、乐观和毅力等积极特质,该特质促使个体实施积极的行为并产生良好的绩效,因此心理资本已经成为继人力资本、...
张连成杜聪丽郑程浩
关键词:运动员
文献传递
葡萄糖补给时机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
自我控制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十分关键,同时也直接影响裁判公平判罚、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等。尽管葡萄糖作为自我控制资源本质的观点仍存争议,但其对状态自控的改善值得肯定。为探讨葡萄糖补给时机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预实验检...
郑程浩张连成孙立冬
关键词:葡萄糖运动员
青少年橄榄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神经类型初探
<正>研究目的随着橄榄球运动在我国的日渐普及,青少年橄榄球项目受到全民的重视,如2016年全国青少年触式橄榄球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橄榄球国家队运动员皆来自于高校队伍,高校橄榄球运动水平几乎能够代表全国最高水平。因此,青少年...
郑程浩张连成孙立冬
关键词:橄榄球运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选材神经类型
文献传递
认知老化的研究设计被引量:4
2018年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全身器官出现进行性衰退,作为脑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知功能也会出现衰退[1]。认知老化是指个体进入老年期后认知功能的衰退过程,即与年轻时相比,老年时的认知功能出现的衰退现象[2]。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认知老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瓶颈,其中研究设计问题可能是改进认知老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孙立冬张连成郑程浩
葡萄糖补给时机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尽管葡萄糖作为自我控制资源本质的观点仍存争议,但其对状态自控的改善值得肯定。为探讨葡萄糖补给时机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预实验检验改进后的Stroop任务诱发自我损耗的效果,选取36名男性羽毛球运动员,探究自我损耗状态对努力程度、难度和心境得分的影响。实验1:选取72名男性网球运动员,探究补给时机和补给策略对Handgrip任务(坚持性自控任务)坚持时间的影响。实验2:选取72名男性篮球运动员,探讨补给时机和补给策略对Visual-CCPT任务(认知性自控任务)的虚报数、漏报数和反应时的影响。结果发现:1)改进后的Stroop任务可诱发自我损耗状态;2)自我损耗前、后补给葡萄糖均可提升运动员坚持性自控任务的表现;3)自我损耗后补给葡萄糖对于改善认知自控任务表现的效果不大,自我损耗前补给葡萄糖可有效促进运动员认知自控任务的表现。
郑程浩张连成孙立冬
关键词:葡萄糖自我控制运动员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检验: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进而检验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方法:预实验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损耗状态,包括损耗组和非损耗组,协变量为前测血糖值,因变量为损耗后的血糖值。正式实验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葡萄糖补给量,包括0 g、10 g、25 g和40 g四个水平,因变量为Visual-CCPT任务虚报数、漏报数和反应时。结果:多元检验结果显示,葡萄糖补给量主效应显著,P=0.001,η2=0.133。葡萄糖补给量在漏报数上主效应不显著,P=0.903;在反应时上主效应不显著,P=0.313;在虚报数上主效应显著,P<0.001,η2=0.324。事后检验发现,补给水组与补给10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302;与补给25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005;与补给40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不显著,P=0.718。补给10 g葡萄糖组与补给25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不显著,P=0.647;与补给40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011。补给25g葡萄糖组与补给40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023。结论:自我控制导致运动员血糖下降,补给10 g和25 g葡萄糖均可提升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过量补给则不能缓解自我损耗效应,这提示自我控制资源的储备是有限且保持相对平衡的,佐证并支持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郑程浩郑程浩张连成
关键词:葡萄糖补给量
葡萄糖促进状态自控的证据、质疑及展望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从血糖水平、葡萄糖摄入和葡萄糖漱口三个视角探讨了葡萄糖对状态自控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葡萄糖与自我控制关系的两种机制,即能量机制和动机机制。随后,介绍了部分学者对相关实验数据和葡萄糖测量指标的质疑。未来研究需在资源有限模型的框架下,严格控制实验程序以明确二者的关系,并挖掘葡萄糖对状态自控的潜在价值。以期为频繁实施自控者,如运动员、高三学生、戒烟者和医生等群体提供帮助。
郑程浩张连成孙立冬
关键词:葡萄糖自我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