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新生大鼠
  • 1篇炎性
  • 1篇抑郁
  • 1篇照射
  • 1篇髓鞘
  • 1篇头针治疗
  • 1篇缺氧
  • 1篇肿瘤
  • 1篇脱髓鞘
  • 1篇脱髓鞘假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株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观察
  • 1篇鳞癌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后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李磊
  • 2篇尹燕红
  • 2篇钟镝
  • 2篇温世荣
  • 2篇李国忠
  • 1篇王德生
  • 1篇姜春明

传媒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头针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观察头针介入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头针组采用头针疗法,每日一次,每六天休息一次,连续4周。对照组给予口服百忧解胶囊,连续4周。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2、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头针组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24评分,头针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显著降低(P<0.01)。SDS评分结果与HAMD-24相类似。结论:头针对于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有明显疗效,能够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夏青李磊
关键词:肿瘤抑郁临床疗效
炎性脱髓鞘假瘤1例报道
脱髓鞘性疾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实质内有大小不一的髓鞘脱失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脱髓鞘病可分为二类:一为多发性硬化;一为急性弥散性脑脊髓炎。其中有一部分拟似肿瘤的脱鞘病变目前认为这是一组介于多发性硬化与急性弥散性脑脊髓炎之间...
李磊钟镝尹燕红温世荣李国忠
文献传递
脑梗死后出血3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梗死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血肿分型,出血对预后的影响,寻求个体化治疗方案,减少出血致死、致残率,减少脑梗死后残疾程度。方法通过对病史、临床表现、影像等资料、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
李国忠温世荣钟镝李磊尹燕红王德生
文献传递
宫内缺氧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宫内缺氧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宫内缺氧模型,采集生后首日及第7日宫内缺氧及正常新生大鼠肠道内容物,分为对照1 d组、对照7 d组、宫内缺氧1 d组、宫内缺氧7 d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组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比较组间菌群多样性、丰富度及组成结构的差异。结果(1)宫内缺氧1 d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高于对照1 d组,代表菌群丰富度的sobs指数(114.5±35.6比50.5±21.3)、chao指数(135.6±38.5比73.9±28.8)大于对照1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缺氧7 d组sobs、ace、chao、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7 d组,shannon指数高于对照7 d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门和属水平上,宫内缺氧1 d组优势菌群分别为厚壁菌门和链球菌属,对照1 d组分别为变形菌门和埃希志贺氏菌属。宫内缺氧7 d组与对照7 d组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较首日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所减小;与宫内缺氧1 d组相比,宫内缺氧7 d组埃希志贺氏菌属占比增加,链球菌属占比降低。结论宫内缺氧改变了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初始定植,影响了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结构组成。
李磊侯欣雨何家祺顾婧澜郭乃榕曾孜熠姜春明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宫内缺氧肠道菌群
照射时间延长对肺鳞癌细胞株H520 EGFR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常规剂量分割照射模式下单次照射时间延长对肺癌细胞系H520 EGFR及p-EGFR表达情况。方法①离体培养肺鳞癌细胞株H520,给予不同剂量的照射,由克隆形成实验求得细胞存活比率(SF),根据LQ模型拟合生存曲线...
李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