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杨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外语教育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医典
  • 2篇远端
  • 2篇三维有限元
  • 2篇生物力学
  • 2篇中医
  • 2篇中医典籍
  • 2篇重言
  • 2篇重言词
  • 2篇桡骨远端
  • 2篇美学
  • 2篇骨折
  • 2篇翻译
  • 2篇翻译美学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骨质疏...
  • 1篇原发性骨质疏...
  • 1篇远端骨折
  • 1篇中老年
  • 1篇三维有限元分...
  • 1篇伸直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外国语学...

作者

  • 5篇白杨
  • 3篇魏成建
  • 2篇姜昆
  • 2篇郑斌
  • 1篇张斌
  • 1篇梅伟

传媒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翻译美学指导下中医典籍重言词翻译研究--以《黄帝内经》为例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留下沉淀了几千年的典籍是集人文、语言、科学、哲学、古典医学等为一炉的炎黄文化精萃,其包含丰富的语言文化,深奥的医理,受古往今来国内外翻译大家的青睐,频相争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中医典籍中的语言魅力。...
白杨
关键词:中医典籍重言词翻译美学审美价值
文献传递
补肾健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健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Pub Med、Elsevier、Springer、Web of Science、Ovid,纳入补肾健脾法(试验组)对比其他方式(非补肾健脾法,对照组)治疗PO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运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项RCT,合计2 8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OR=3.80,95%CI(2.76,5.23),P<0.001]、血清骨钙素水平[MD=2.23,95%CI(1.80,2.66),P<0.001]、股骨颈骨密度(BMD)[MD=0.04,95%CI(0.00,0.08),P=0.05]、腰椎BMD[MD=0.07,95%CI(0.03,0.11),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MD=-5.59,95%CI(-10.51,-0.66),P=0.03]、视觉模拟疼痛评分[MD=-1.38,95%CI(-1.87,-0.89),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尿钙肌酐比值[MD=-0.07,95%CI(-0.17,0.02),P=0.12]和血清Ca^(2+)水平[MD=0.16,95%CI(-0.07,0.39),P=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健脾法治疗POP疗效较好,可以改善患者骨代谢过程中的成骨过程,降低破骨过程的活跃性,缓解患者的疼痛。
陶宝琛魏成建白杨姜昆郑斌
关键词:补肾健脾法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META分析疗效
三维有限元分析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综述了国内外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生物力学方向临床研究进展,从桡骨远端损伤机制研究、力学传递研究、骨折微观结构评估研究、腕关节保护装置研究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有限元分析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参考文献27篇。
陶宝琛魏成建白杨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桡骨远端骨折生物力学
翻译美学指导下中医典籍重言词翻译策略探析被引量:3
2016年
中医典籍重言词作为中医语言一大特色,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从翻译美学理论入手分析中医典籍重言词及其译文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以美学取向为归旨,探讨在审美再现过程中如何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翻译的审美要求,从而达到中医典籍重言词翻译的艺术性。
白杨陶宝琛张斌
关键词:重言词翻译美学审美构成翻译策略
智能气囊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FE)对自行研制的智能气囊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关节内骨折的力学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其治疗有效性。方法:将1位26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前臂通过智能气囊小夹板固定于掌屈尺偏位,CT扫描获得数据通过Imageware 13.0、Mimics 15.0、Ansys Workbench 15.0等软件建模分析,模型均施加100N轴向恒定载荷及28KPa基础约束载荷,骨折采用AO分型,对不同骨折模型夹板固定后的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分析试验夹板的生物力学有效性。结果:构件应力云图分布示,由于腕部软组织薄,应力主要集中于桡腕关节处。C2.3,C3.2,C3.3型骨折由于骨折块数量较多、较小,在载荷条件下,其骨折固定轴向稳定性较差。而对于C1.1,C1.2,C1.3,C2.1,C2.2及C3.1型骨折力学较稳定。气囊压垫在骨折端的基础压强在0.28-0.50KPa之间,纠正移位在1cm内的骨折块需调高基础压强0.13-0.22KPa。结论:智能气囊夹板对C1.1,C1.2,C1.3,C2.1,C2.2及C3.1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较高,通过调节夹板气囊压垫压强可有效防止和纠正骨折块移位。
陶宝琛姜昆郑斌曹鹏飞白杨梅伟魏成建魏同凡
关键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生物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