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宏基因组学解析瘤胃微生物调节荷斯坦奶牛乳蛋白含量的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同饲粮结构及饲养环境下,基于宏基因组学解析乳蛋白含量与瘤胃微生物之间的潜在关系。以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选择乳蛋白含量长期偏高(>3.7%)、长期偏低(3.0%~3.3%)的奶牛各3头,采集瘤胃内容物,通过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二者之间的潜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相对含量在2组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其中Prevotella ruminicola为主要差异微生物,并首次发现三角酵母属(Trigonopsis)可能对调节乳蛋白含量具有一定作用。在乳蛋白含量长期偏高的奶牛瘤胃内,与乳蛋白前体物生成过程相关的氨基酸代谢和其他氨基酸代谢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与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COG0542、COG0612、COG1404、COG1506、 COG2755、 COG4870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COG1404基因相对丰度富集度最高,其在微生物降解蛋白质过程中通过表达多肽酶发挥功能。综上,在相同饲粮结构及饲养环境下,瘤胃内Prevotella ruminicola和Trigonopsis这2种微生物相对含量的差异对调节乳蛋白含量具有一定作用;微生物通过高表达COG0542、COG0612、COG1404、COG1506、COG2755、COG4870基因增强瘤胃内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作用,影响乳蛋白前体物合成情况,进而调节乳蛋白的含量。
- 吴建民王雍周协琛耿子健贾大庆韩杨王建发武瑞
- 关键词:荷斯坦奶牛瘤胃微生物乳蛋白前体物
- 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的奶牛腺垂体细胞的分离鉴定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获得具有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和催乳素(prolactin,PRL)分泌功能的奶牛腺垂体细胞(dairy cow anterior pituitary cells,DCAPCs),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奶牛腺垂体中GH和PRL分泌细胞进行定位,利用酶消化法对其所在部位进行消化,获得的细胞经分离培养后,用形态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传代性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方法对其GH和PRL合成和分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GH分泌细胞主要位于腺垂体侧翼区下缘,而PRL分泌细胞主要位于腺垂体侧翼区上缘。获得的DCAPCs接种培养2 d后,可见形状规则的铺路石样上皮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可分泌GH和PRL,经多次传代后仍可表达GH和PRL,但表达水平随代次增加而降低。结论成功建立了DCAPCs分离培养方法,可用于体外研究奶牛GH和PRL合成及分泌的调控机制。
- 王建发薛琳琳吴建民吴殿君翁春玲孙东波张旭武瑞
- 关键词:奶牛生长激素催乳素
- 瘤胃微生物在奶牛乳脂肪合成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乳脂肪不仅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乳脂肪含量也是评价牛乳质量的重要指标。乳脂肪的合成涉及到日粮营养物质通过奶牛机体转化为乳营养成分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受日粮配方、遗传背景、生理状态、瘤胃微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瘤胃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合成的酶类对日粮进行降解,进而对乳脂肪合成前体物质的生成和利用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乳脂肪前体物质合成不足可以引起牛乳中乳脂肪含量的降低。现主要阐述乳脂肪的合成机理以及瘤胃微生物对乳脂肪合成前体物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牛乳中乳脂肪含量提供思路和参考。
- 吴建民王建发武瑞
- 关键词:奶牛乳脂肪瘤胃微生物前体物
- FAS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分析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230头荷斯坦奶牛,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对FASN基因3'-UTR区和外显子部分片段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突变位点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片段中,检测到3'-UTR区存在一个C→T碱基的置换突变(g.51403203C>T);该突变位点为Bam HⅠ酶的自然酶切位点,酶切后存在CC、TC、TT三种基因型,TT基因型的乳脂率和脂蛋白比显著高于TC基因型、CC基因型(P<0.05),而三种基因型间乳蛋白率和305 d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
- 贺一博潘琪琪姜宁杨丹刘雪婷刘晓军吴建民任娟李妍沈冰蕾
- 关键词: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多态性
- 鹦鹉性别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鹦鹉是雌雄单态的鸟类之一,从外观上难以直接对它们的性别做出判断。鹦鹉以其靓丽的羽毛以及能够模仿人类语言等特点,被大多数人欣赏和爱护,因而经常被人们作为宠物饲养。鹦鹉性别鉴定,尤其是幼鸟时期的性别鉴定意义重大,是开展鹦鹉育种、濒危鹦鹉物种保护工作以及进化研究的基础。总结了目前鹦鹉性别鉴定的常用技术与方法,在立足于雌雄鸟类自身激素分泌不同的基础之上,为鹦鹉性别鉴定方法提出了新的构想,旨在为鹦鹉性别鉴定以及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 吴建民梁靓王建发武瑞
- 关键词:鹦鹉性别鉴定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