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永
-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龙门山南段晚第四纪褶皱变形与2013年芦山地震发震构造
- 本论文以横穿地震区的青衣江中游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河流阶地的对比、测量与分析,建立了河流阶地纵剖面图,据此研究了地震区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并探索了芦山地震的构造成因。
- 张世民刘韶丁锐任俊杰刘汉永姜大伟
- 关键词:地震学发震构造
- 文献传递
- 龙门山南段芦山地震区晚第四纪褶皱变形的河流地貌研究
- 张世民刘韶丁锐刘汉永姜大伟
- 龙门山南段前陆区古冲积扇分析及河流地貌面序列的建立——基于地貌面的测年数据、野外地貌分析与调查被引量:14
- 2016年
- 通过对龙门山南段古青衣江冲积扇的调查,分析并还原了不同时期的古地貌面,结合现代青衣江两侧分布的阶地,建立了龙门山南段前陆区中更新世以来的地貌面序列。青衣江贯通龙门山南段前陆区,是利用河流阶地研究区域复杂构造的合适对象。但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龙门山前陆区气候湿润,风化严重,较老的河流阶地遭受侵蚀严重而不易保存;另一方面,河流阶地只能反映顺河流单一方向的构造活动特征。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一方面对古青衣江残留的名邛冲积扇和丹思冲积扇进行分析,重建古冲积扇面,并实测多条地貌综合剖面反映扇体与沉积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对冲积扇与现代河流阶地的实地测量,对比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关系,发现名邛冲积扇早于青衣江阶地,而丹思冲积扇a、b两期(DS-a和DS-b)分别与阶地T6、T5同时形成。基于这些详细的地貌分析,建立了前陆区的地貌面序列。在进一步测试了各级地貌面的年龄后,得出了不同时期河流产生地貌面的年龄与分布范围,其中包括大邑砾岩、名邛冲积扇、丹思冲积扇以及现代青衣江阶地T6~T1。地貌面序列的建立扩大了利用河流阶地研究构造活动的时间尺度与空间范围。另外,对地貌面的成因分析发现,其发育明显受控于气候变化:名邛冲积扇和丹思冲积扇均形成于间冰期的气候温暖时,分别为深海氧同位素MIS 13和MIS 9,并在冰期结束沉积,而在随后的间冰期(深海氧同位素MIS 11与MIS 7)发生河流改道导致冲积扇废弃;同时,青衣江各级河流阶地也具有明显的气候阶地特征,与冰期、间冰期的交替相对应。
- 姜大伟张世民丁锐刘汉永刘韶刘睿
- 龙门山南段晚第四纪褶皱变形与2013年芦山地震发震构造
- <正>2013年4月20日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段芦山附近发生了一次矩震级为6.6的地震。震源机制解揭示芦山地震是逆冲型地震,地震破裂面倾向北西、走向北东,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断裂构造的走向与活动方式一致,但破裂没有到达地...
- 张世民刘韶丁锐任俊杰刘汉永姜大伟
- 文献传递
- 地貌参数提取方法以及与构造活动的关系——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利用地貌特征来反映构造活动是活动构造的常用研究方法,而借助多种计算机软件和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提取各种地貌参数。介绍利用Arc GIS、River Tools以及Matlab等软件快速提取面积高程积分、河流分支比、河流坡降指数、Hack剖面、地貌起伏度以及坡度等地貌因子的方法,并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为例,介绍地貌特征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
- 刘汉永
- 青衣江中游晚第四纪河流阶地构造变形特征与芦山地震成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芦山县境内发生了一次MS 7.0级地震。芦山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段,地震区没有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带。本文以横穿地震区的青衣江中游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河流阶地对比与精细测量,得出其阶地序列与阶地纵剖面图,揭示出褶皱变形是龙门山构造带南段芦山震区的主要变形样式,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不明显,T4、T3、T2、T1阶地形成以来的最大抬升量分别为64.7m、61.6m、20.2m、6.8m。GPS同震垂直位移与阶地变形特征相一致,推断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位移主要以褶皱隆起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远离震中的局部地区有小幅下降。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符合断裂扩展褶皱模型。
- 刘韶张世民丁锐刘汉永姜大伟
- 关键词:龙门山河流阶地褶皱变形
- 丽江-小金河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和古地震研究
- 为了探讨丽江-小金河断裂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应变分配中的作用和分析其未来地震危险性,开展了丽江-小金河断裂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和古地震序列的详细定量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断错地貌差分GPS测量获得了断裂上的位移量,并通过放射性碳...
- 任俊杰张世民丁锐吕延武刘汉永赵俊香
- 关键词:滑动速率古地震晚第四纪
- 龙门山南段青衣江阶地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通过对龙门山南段青衣江阶地的研究,尝试以常量元素所体现的风化特征,来解决阶地对比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主量元素的分析,发现CIA指标、A-CN—K三角模型等,在区分不同年龄的阶地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沉积物砾石之间的基质颜色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新老关系。结合流域内更古老洪积扇的研究,发现河流阶地在距今200ka内化学风化速度较稳定,但更老的地貌面风化呈现非线性。另外,在本文研究的600ka时间尺度内,阶地风化速度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体现为冰期风化速度慢,间冰期风化速度快,并具一定的滞后效应。
- 姜大伟张世民丁锐李伟刘汉永郭萌
- 关键词:龙门山阶地洪积扇风化气候
- 龙门山构造带南段晚第四纪河流阶地和构造地貌研究
- 龙门山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边缘,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次大的地壳缩短事件,形成了一条典型的逆冲构造带。2008年汶川地震Ms8.0表明,龙门山构造带仍是一条活跃的地震带。在汶川地震以后,一些研究认为汶川地震导...
- 刘汉永
- 关键词:河流阶地隐伏构造
- 文献传递
- 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晚第四纪古地震历史被引量:17
- 2018年
- 丽江-小金河断裂为川滇菱形块体内部重要的次级边界断裂,沿断裂断错地貌清晰,晚第四纪活动强烈,但历史上无地表破裂型地震的记录,其大震复发行为仍不清楚,难以评价其地震危险性。文中选取断错地貌最为显著的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在母猪达、红星和干塘子开挖3个探槽,并利用放射性碳测年和古地震事件的Ox Cal建模对古地震事件年龄进行了限定。研究结果表明,母猪达探槽揭示了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7 940~6 540a BP、4 740~4 050a BP和1 830~420a BP;红星探槽揭示了2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5 120~3 200a BP和2 100~1 220a BP;干塘子探槽揭示了至少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44 980~17 660a BP、7 210~3 810a BP和2 540~1 540a BP,因为地层存在缺失,该探槽中揭示的事件可能不完整。综合3个探槽结果,全新世以来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有3次古地震,分别发生在7 940~7 210a BP、4 740~4 050a BP和1 830~1 540a BP,其大震复发大致符合准周期模式,平均复发间隔约3 000a,震级达M7.5。考虑到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较强的晚第四纪活动和较长的大震离逝时间,其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 丁锐任俊杰张世民吕延武刘汉永
- 关键词:川滇菱形块体古地震探槽复发间隔